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历史上,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 共同体,构成了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乡村共同体的内聚 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根 基。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生产方式、人口规模、组织形式四要素构成反应链,成为农 耕文明的重要基底。土地的状况决定了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基本的耕作方式。生产方 式是粗放还是精细、是否兴修水利等,对亩产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进而决定人口规模。 一
2、定规模的人口以何种方式组织生产,不仅影响着具体的生产方式,还奠定了社会结构 的基础。在耕种大面积土地以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了协调生产, 对人群的组织形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血缘纽带将人群组织在一起,无疑是最为自 然的方式。于是宗族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农耕时代基层的社会组织,承担着生产与管理的 基本社会职责。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要素,掌握了土地管理权,实际上也就具备 了对生产与生活的支配权。因此,宗族在实质上就成为农耕文化的关键性因素。宗族的人伦秩序与道德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就宗族内部成员而言, 宗族建立了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使其不至离散,具有一定的
3、内聚力。宗 族的内聚功能,在族约、家训、祠规等家族文献中,以尊祖、孝亲、敬长、睦族等观念 体现出来。祭祖仪式加强了共同的祖先认同与血缘认同,强化了内部团结和内部整合。 编修族谱为家族成员提供了由文字铭刻的共同祖先记忆。作为宗族集体财产的族田主要 分为祭田、义田和义学田三种类型,祭田收入主要用于祭祀祖先,置义田“以赡宗族之 孤寡贫困者”,义学田则为义学提供经费。就宗族与外部人群而言,宗族为乡里社会提 供地方防卫、兴修水利等公共设施,井积极处理乡里冲突,建立宗族与乡里之间的秩序。宗族的生计模式建立起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联。费孝通认为,乡土中国是从土里 长出的文化。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土地是居住之地和
4、安家之基,人与土地之间具有一种 亲密而深厚的家园情感。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地,宗族因地制宜与土地之间建立适宜的生 计方式,宗族的内聚确保了密集农业劳作得以顺利开展,土地、人口、生计模式之间建 从搬到山洞以后,生活仍然是打猎。猎得的一切,也不拿到市上去卖,凡是想要野味的 人,就拿了油盐布匹衣服烟草来换。山洞象征湘西民众原始封闭的生存状态,“山洞”同 时也是七个野人的藏身地,他们自由精神的归属地。结合“这七个人一切计划无效,一同搬到山洞中去了。照例住山洞的可以作为野人论, 不纳粮税,不派公债,不为地保管辖。地方官忙于征税与别的吃喝事上去了,所以这几 个野人的行为,也不会引起这些国家官吏注意”可知,七个
5、人一切计划无效,一同搬到 山洞中去了。照例住山洞的可以作为野人论,不纳粮税,不派公债,不为地保管辖。山 洞意味着湘西民众在抗阻强权统治无效后,对自身文化的退守。结合”第三天,北溪的人还在梦中,有七十个持枪带刀的军人,由一个统兵官用指挥刀 调度,把野人洞一围。于是将七个尸身留在洞中,七颗头颅就被带回北溪,挂到税关门 前大树上了”可知,七十个持枪带刀的军人把野人洞一围,将七个尸身留在洞中,山洞 联系着七野人的死亡,暗含了乌托邦式(原始)生活理想的幻灭。结合“到迎春节那日,凡是对那旧俗怀恋,觉得有设法荒唐一次必要的,人人皆想起了 山洞中的野人。于是无数的人全跑到山洞聚会去了。,把人分成数堆,各人就用
6、木 碗同瓜瓢舀酒喝,用手抓菜吃”可知,第二年迎春节到来时,一些北溪村人跑到山洞聚 会狂欢,以表达他们对旧俗的怀恋,山洞蕴含着作者对根文化的追寻和守望家园的心理 依归。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 *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 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 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土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
7、,以疾告。府 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 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间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阅人鲜 于佚,少而好学骂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件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 之,院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 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日:“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 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 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
8、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 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 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 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 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日:“予少而读书 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 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少而读书少/
9、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B.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C.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D.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指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对他人的尊敬。B.乡试,唐宋时称“解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C.姻家,是古时对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的称呼,也称“亲家”。D.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间所说的“
10、清官”近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身居 要职者写信,说他可以担当重任。B.雍丘有个百姓死在监狱里,县官说那个人是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此案也未查 出真相。苏涣一去就为他伸了冤。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想让儿子在自己离任后接任。苏涣认为他儿子没有 资格担任相关职务,坚决不同意。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下父亲的遗事,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 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
11、过焉可也。14 .文中包拯称赞苏涣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D 11. C 12. D 13. (1)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 因此称赞苏公。伯父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2)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做法就可以了。 14.坚 守原则,严守法治:不同意张宗之子违规接任书手;连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命令。忠正敢言,劝说府尹向朝廷争谏。【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 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予少而读书”,“予”主语,“读”谓语,“书”宾语,本句
12、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其后断 开,排除AC;“日有程”,“程”是“有”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姻家也称,亲家“错误。姻家的范围比亲家的范围要大得多,亲家是仅限于新人 父母双方的称呼。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错误。由“公没二十七 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 孝大矣。”可知,“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说法无中生有。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未几。不久;“多”,称赞;“太
13、夫人忧”,太夫人丧事。(2) “尔曹。你们;“逮”,赶得上;“师”,学习。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己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可知,苏涣不同意张宗之子违 规接任书手,连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其人坚守原则,严守法治。由“公谓尹李绚日: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 公言”可知,苏涣劝说府尹向朝廷争谏,其人忠正敢言。参考译文:伯父名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有悟性,和他结交的 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
14、。第二年中举,被任 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 是联姻关系,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王蒙正知道苏公贤能,屈心下意,礼待伯父,把 郡中事物托付给苏公。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侍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 向朝廷举荐他,又给当权要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 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 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伯父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土曹。 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 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
15、查出真相。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 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队伍,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 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任阅州通判。伯父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 当,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阅中人鲜于院,年少时喜欢学习,品行醇厚。苏公 非常礼待他,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苏 公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院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后来伯父被 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 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 写人员
16、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 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 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 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绚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扰乱法 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绚听了 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 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 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赘叹道:“你凭借着一个县令
17、的身份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官强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 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一县都太平无事。苏公死后二十七年, 苏不危(人名)叙述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 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我小 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 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 在那个时候,别人没听说我有什么错误的品行。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 少犯错误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
18、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从伯父那听到的这 些,来警示他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秦观梅英疏淡,冰新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 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注】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 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党籍被贬,即将遣离汴 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
19、,在洛阳 西北。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西园:宋 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 之中,春天悄然而至。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 况。C.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 桃蹊”。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16.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
20、简要概括。【答案】15. B 16.柳词: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希 望获得赏识与重用。秦词: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词 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词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 感。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仕途失意的无奈。 “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写暮春景物”错误。本词开头三句描写的是初春景物。C.“呼应上片,柳下桃蹊中错误。与
21、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D.“以今衬昔”错,应是“以昔衬今。以过去的热闹反衬今日的凄凉、落寞。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秦词:“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意思是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 引得春思缭乱交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写出美丽的春色引 起词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意思是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写出词 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意思是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 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表现了词人的怀
22、旧之情。“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 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意思是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 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 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 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柳词: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 生活景象,所以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
23、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 的池沼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 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这首词是写 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为赠献之作,所以表达了作者希望获得赏识与重用。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 树人要做到“, ”,这条经验对育人也颇有启 发意义。(2)蜀道难中,在绝壁枯松的特写后,是一组快镜头,诗人用“,“两句营造了排山倒海的声势。(3)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将精神上的孤傲、安适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西南 大学 附中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