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 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2023版 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 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群落的结构特征(I)2023卷 II T3i,2023卷HIT312023卷 IT4,2023卷 I T6,2023.卷 HT312023卷 I T32,2023卷 HT312.群落的演替(I )2023卷 I T3o,2O23卷 I T5,2023卷 I T32试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探讨(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 演替无考题考点一|群落的结构(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确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堆的集合。2 .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3 .群落的物种组成(1
2、)意义: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 .种间关系(连线)生物种间关系图示狰痢与雪兔 a.互利共生蕾D(2)稗草与水稻b.寄生(3)蛔虫与人C.竞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 段的演替须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D正确。技法总结群落演替类型的推断方法1 .从起点上推断:(1)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歼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2)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 .从时间速度上推断:(1)阅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2)阅历的时间短,速度较
3、快的是次生演替。备选习题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更,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C 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 短;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气候条件适宜,最终都可以演替成森林; 处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物种组成不愿定相同。考向2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等3.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更状况,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导学号:67110077A. 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 bd段,由于
4、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始终增加D. 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更A 群落中植物成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选项A正确:由于土壤条 件、植物的根等存在,发生火灾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选项B 错误;从图形分析,群落演替到确定阶段,三类植物的量不再发生变更,因 此说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随时间到确定阶段后不再发生变更,选项C 错误;从图形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各个时间段的优势种不相同,分别 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选项D错误。4.图甲代表的是在一2003 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 个不同的自
5、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依据所学学问回答有关问题:甲乙(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 O(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填“有”或“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 动物(填“有”或“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o(3)高山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 的界限,这(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若森林B因发生火灾而被烧毁,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乙中的 阶段起先。解析(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 要影响因素是光照。(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6、。森林B 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3)高山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 若森林B因发生火灾而被烧毁,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由于有 土壤和种子等条件,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乙中的D草本植物阶段起先。答案(1)垂直光照(光质)(2)有有食物和栖息环境(3)不属于(4)次生D备选习题如图为退耕还林后,不同年限的群落盖度(植物覆盖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比率) 变更曲线。(1)总的来说,演替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型,图中所示的为 演替,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是 演替。(2)据图分析,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量将(填“增加”或“
7、削减”)。(3)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演替确定年限后,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 加(填“困难”或“简洁”),其抗拒力稳定性更(填“强”或 “弱”)。(4)人类可以毁林开荒,也可以退耕还林,这表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 的速度和 o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前者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后者是在原 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得以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量增加, 结构将更加困难,其抗拒力稳定性将更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答案次生初生
8、增加(3)困难强(4)方向考点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试验)(对应学生用书第206页)原理流程1 .试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供应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实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 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 .试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制订支配:包括准备及取样、采集小动物、视察和分类、统 计和分析四个操作环节q隹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 境的主要状况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 标明取样地点、时间实施支
9、配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视察与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i统计和分析: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困难试验关键1 .留意事项(1)从不同养分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依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 性来收集。(3)从同样养分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命名要精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紧急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2 .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1)未能赐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
10、动物“趋湿”、“避 光”、“避热”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削减。(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样而导致计数误差。(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 XX”,并登记其特征)。对点练习1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行忽视,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实力,可接受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接受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 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 类群丰富度B 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1、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 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行忽视,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调查土壤 小动物的丰富度常接受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 避光、避热性,可接受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C正确;可分 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D正确。2 .某生物爱好小组对校内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 行探讨。(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接受 法。甲(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爱好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 一装
12、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收集瓶中加入酒精溶液的用途是(3)校内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图乙所示:乙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更,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的缘由可能是(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 o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 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特别密切。分析上图可推想,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 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O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常接受取样器取样法。(2)依据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的习性推出甲图的漏斗上方应加一个灯泡,这 样可造成土壤上既有光又有热,从而使土壤小动物向漏斗下方运动,然后由 收集瓶中的酒精杀死和保
13、存小动物。(3)每年7月正逢盛夏季节,降雨足够,气温较高,加上此时土壤有机质较丰 富,土壤动物会大量繁殖。(4)土壤中有机物是土壤小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据图分析,土壤中四种植被 类型的小动物数量最低的是植被4,推知植被4的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答案(1)取样器取样(2)在漏斗上方加一供应光源和热源的灯泡杀死和 保存小动物(3)降雨足够,气温较高,土壤中有机质较丰富,动物可在这个 季节大量繁殖(4)分解者植被4真题验收I感悟高考淬炼考能(对应学生用书第207页)1. (2023全国卷I)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
14、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困难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整实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建了适宜环境D 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慢慢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 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慢慢变得困难,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 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洁,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 阶段,所以其养分结构比灌木阶段简洁,自我调整实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 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建适宜的环境,D 项正确。2.
15、(2023海南高考)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B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02的形式进行循环,A项正确。森 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森林群落属于比较高 级和成熟的群落,存在各种种间关系,C项正确。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 其自身以及动物和微生物利用,D项正确。3. (2023全国卷I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削减该病毒在水稻间的
16、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A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 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 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4. (2023全国卷I)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 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复原。下表为复原过程中依次更替的 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
17、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 遭到破坏后又得以复原的缘由,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 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复原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抗拒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洁”或“困 难”),缘由是O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了解演替初始条件并依据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 的变更,结合对次生演替、复原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进行解答。(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状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 演替。(2)复原力稳定性与生态
18、系统的养分结构呈负相关,即养分结构越简洁,复原 力稳定性越强;养分结构越困难,复原力稳定性越弱。(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层越多且明显, 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困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困难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困难5. (2023全国卷I)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起先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中,哪 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O(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 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缘由。O(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
19、干燥,森林慢慢被灌丛取 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 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 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变更”“变 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变更”或“未发生变更”)。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 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岩石上起先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为次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版 必修3 第9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23 必修 单元 群落 结构 演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