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实验教学大纲.docx
《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实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实验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实验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实验中心名称: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03.课程名称: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04.课程代码:642006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选修07.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含实验4学时08.课程学分:209.面向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通过开展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饱和与非饱和介质中地下水中溶 质运移特征、转化机制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溶质运移基本理论分析溶质运移转 化现象、解决实际溶质运移问题的能力。教学要求(1)掌握溶质运移实验主要设备和
2、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加深和巩固地下水溶质运移课堂讲授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基 本知识;(3)学会合理设计实验,合理解释溶质运移的各种现象和机理;(4)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编写实验报告。教学目的通过溶质运移实验使学生将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与分析地下水溶质运移现 象和机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地下水溶质运移基本理论及重要 参数求取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仪器使用等动手操作能力。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应掌握的实验技术(1)掌握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2)掌握实验室测定固-液分配系数(Kd)的动态模拟原理和方法。应掌握的
3、实验能力(1)熟悉室内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的一般步骤,掌握一维条件下纵向弥散 系数的求解方法;(2)加深理解固-液分配系数的概念理解,并熟悉掌握实验室测定Kd的动 态模拟实验步骤和求解方法;(3)掌握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绘制图表和编写实验报告的基本技 能。12.开设实验项目开设2个实验项目,均为验证性。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性质实验学时每组 人数首次开出 年月64200601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验证性必做2420140464200602固-液分配系数的动态模拟实验验证性必做242014051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1)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及模型
4、,陈祟希,李国敏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年(2) Physical and Chemical Hydrology, Patrick A. Domenico, FranklinW. Schwartz, John Wiley & Sons, 1990 年(3)地下水污染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孙纳正,地质出版社,1989年 (4)地下水运移模型,朱学愚,谢春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5)多孔介质渗流与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件彦卿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6)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王洪涛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地下水污染/迁移与修复(原著第二版),(美)贝迪恩特,
5、里法尔,纽厄尔著,施周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8)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郑春苗,贝聂特著,孙晋玉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 C. A. J.Appelo and D.Posta, Geochemistry, groundwater and pollution,2nd edition.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要求:掌握实验内容和基本操作,会应用地下水溶质运移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 会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内容,分析、解决实际溶质运移问题。考核方式: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合 理性;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对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溶质 理论 实验教学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