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共性特征 三、作者杜甫和王安石 四、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己声(为什么写?Why )怎样写?(how)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这个特征,不仅表现作品的数量上,更是颤动于每位作者的思维习惯、寻访敏感和表达模式间。古代诗歌,亦然。 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中华文明是
2、世界上四大文明之一,但让人骄傲的是它是现在唯一个还在传承还保有生命力的文明。历史悠久,文化文明灿若星河,当然,每一个活在这种文明中的人,必然在读写中都会代入古人古事古迹。怀古是在华夏血脉传承重要的一环。古人古事在诗人的书中,在诗人的头脑中,古迹在诗人的眼前,自然而然,成为诗人写作的重要一部分。 二、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共性特征 咏史怀古诗特征:题目特征(外貌特征):古迹名、古人名、咏、怀古、览古 三、作者杜甫和王安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歌忧国忧民,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王安石(1021.12.181086.5.21),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四、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己声(为什么写?Why )怎样写?(how) 总结怀古咏史诗特点: 咏古怀史的好处,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一个名字,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时代无数个故事。中国人都知道。“你懂得”,意会不用言传。忆古人,述古史,写古迹,写古是为了说今。 原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
4、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发己声(为什么写?Why ): 公元767年,杜甫五十七岁,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靠饮药维持生命。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发出由衷的礼赞;抒发对多灾多难国家的感慨,自己晚年飘泊无定的感伤。 手法怎样写?(how): 今昔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岳阳楼 桂枝香-金陵怀古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怀古咏史诗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19435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