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项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项目部应对涉及施工作 业场所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事 件的危害,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 际,特制定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13.1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生产经营工程中突然发生因环境污染造 成的一般和重大环境事件、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 或涉及安全生产事件的
2、应急处置工作。事件的分类a、一般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区纠纷,引发一般群体性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挖。4.信息报告与处理4.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4.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 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 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4.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4.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 理结
3、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4.2.2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 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 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4.2.3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 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4.2.4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 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 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1.1.1 项目部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 境应急监测,掌握
4、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 监测工作。1.1.2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 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 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4.4 信息传递4.4.1 接到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事件信息后,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及 时给予指导协调,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442信息传递方法及程序:现场目击人立即报现场领导,现场领导 立即报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和领导或驻地县、市应急办公 室,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用电话以最快速度上报公司相关 部门及领导。4.5 安全防护4
5、.5.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A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 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4.5.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A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 防护措施;B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 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C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4.6 应急终止4.6.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A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B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
6、至规定限值以内;C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D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E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 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4.6.2 应急终止的程序A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 挥部批准;B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C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 测和评价工作。4.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A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 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B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
7、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 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 意见。C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 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5应急保障5.1通信保障 明确有关人员与有关单位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 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通过有线电 话、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与通信等设施拥有部门建立维护方案,保证 平战期间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在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断的情 况下,采用对讲通信设施,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5.2 人力资源保障项目部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
8、常备不 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 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 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5.3 技术保障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 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5.4 宣传、培训与演练5.4.1 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 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全员的防范能力。5.4.2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UI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5.4.3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
9、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5.5 应急能力评价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 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 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 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6后期处置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7附则7.1 名词术语定义7.1.1 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 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 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 良社会影
10、响的突发性事件。7.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 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7.1.3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 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 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7.1.4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 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 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 环境污染 事件 专项 应急 预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