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八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三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语言
2、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
3、用”。 【学情分析】 诊断测试 任选本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进行诵读,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并分析其写作手法。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共计37名学生) (1)文言梳理:59%的学生可以准确地通读全文,其中40%的学生能结合注释对本文内容进行翻译,但在存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的地方,翻译不太顺畅。 (2)写作手法:93%的学生在写作手法的分析上,仅能从整体把握,无法从修辞、视角、感官等方面细致琢磨。 【教材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为“山川美景”,选编五篇课文组合成了四课,三峡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是单篇成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是多篇成课,
4、体裁上分属于文言文的日记、书信、散文、唐诗。 本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从而进行自主创作。在观察方法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三峡答谢中书书,梳理景物的选取、观察的角度与特点的聚焦,模仿多方面观察景物的方式。在写作手法上,学生可以从修辞、视角、感官、形态、骈散结合、对偶韵语等角度赏析诗文独特的言语形式。在情景关系上,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融情入景的手法。最后,学生能学以致用,写出自己游历山水的经验,传达抒发自己独特的审美与情思。 【核心任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曾走过的山水最终会成为你的情趣、你的气质、你的
5、思想。近期,学校公众号要开设“最美山水”栏目,请大家积极投稿。 【课段安排】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五个课段推进: 第一课段:学习唐诗五首,反复朗读诗歌,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 第二课段:通过朗读,理解文意,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第三课段:体会写景手法,认真品读文章,注意描写顺序,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写出细微处的个性,采用多种修辞方法; 第四课段:感悟作者情感,学会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 第五课段,运用前几节课所学知识写公众号的投稿,并在班级中评选出最佳代表,代表班级投稿。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积
6、累优美的诗句; 2.通过朗读,理解文意,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3.研读文章,学习三峡中的描写顺序、答谢中书书中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出细微处的“个性”、与朱元思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4.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二、思维目标 1.分析比较文章写景的不同,梳理景物特点,培养对比思维和归纳思维; 2.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并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三、价值目标 1.以阅读带动写作,学生能运用策略写作,充分认识山川景物对于自身的价值,实现意境和情怀的和谐交融; 2.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情景任务】
7、 为学校公众号“最美山水”板块进行投稿。 投稿要求: 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第一课段:二课时“学习唐诗五首” 第二课段:三课时“理解文章大意” 第三课段:二课时“学习写景手法” 第四课段:二课时“感悟作者情感” 第五课段:二课时“评选投稿作品”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学习唐诗五首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优美诗句。 【课堂学习】 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标题 【教师导语】:课题是唐诗五首,这五首诗
8、歌都是什么诗体?从结构上看都有什么特点? 【预设操作方法】 板书“唐诗五首”明确律诗的相关常识。 引导学生明确五首诗的特点。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明确律诗特点。 任务二:诵读诗歌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 【预设操作方法】 自由诵读,读准确,读通顺。 教师范读,明确节奏。 小组合作朗读,理解诗意 任务三: 一、比读,学习野望钱塘湖春行 【教师导语】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诗歌 季节 景物描写 景物特征 野望 钱塘湖春行 明确: 诗歌 季节 景物描写 景物特征 野望 秋季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清冷、静谧 钱塘湖春行 春季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9、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开阔动物:生机勃勃植物:欣欣向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的语句,体会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师导语】两首诗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歌 集中体现情感的句子 情感 野望 钱塘湖春行 明确: 诗歌 集中体现情感的句子 情感 野望 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徘徊中见苦闷、矛盾的心情怀念古时的隐者(用典),体现出诗人的孤寂与落寞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了热爱之情;寓情于景,流露出喜悦之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取诗歌中抒发主旨的关键句,初步理解诗歌的主旨。 【资料链接】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首联“起”:
10、以叙事为主,要点题并交代人、事、物,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颔联“承”:就是第二联承接第一联的意思,或写景,或叙事,会展开来写,是首联的延续与延伸; 颈联“转”:表示诗意转折、变换,会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总之要另辟蹊径或变换角度; 尾联“合”:就是全诗的收结,以议论、抒情为主,要点明题旨。 自主学习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结构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起 扣题,写神话传说。可以想象诗人凭栏远眺,陷入无限沉思。 点题。交代了地点及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此时诗人形单影只,内心感到孤寂。 承 延伸。黄鹤已去,徒留白云。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延伸写景。诗人写了乘舟
11、过荆门所见到的景象,他是以移动的视角来写山峦与江水的。 转 转写静态的景象-江上美景如画,让人陶醉。 合 抒情作结。由景生情-江上暮霭茫茫,不知乡关在何处。陡生无限的乡愁。 呼应首联,总结情感。个人失意在大漠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达了因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高涨情绪。 明确: 结构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起 扣题,写神话传说。可以想象诗人凭栏远眺,陷入无限沉思。 点题。交代了地点及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此时诗人形单影只,内心感到孤寂。 点题。交代地点与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楚地。 承 延伸。黄鹤已去,徒留白云。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延伸感受。诗人自觉好像“征蓬”,
12、又似“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延伸写景。诗人写了乘舟过荆门所见到的景象,他是以移动的视角来写山峦与江水的。 转 转写登楼所见。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 由个人的小心情转写自然大境界: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转写静态的景象-江上美景如画,让人陶醉。 合 抒情作结。由景生情-江上暮霭茫茫,不知乡关在何处。陡生无限的乡愁。 呼应首联,总结情感。个人失意在大漠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达了因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高涨情绪。 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只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对自己恋恋不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学习三首律诗。 任务四:能力拓展 【教师导语】诗人在尾联抒发的
13、情感都是在前面三联,尤其是在颔联与颈联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请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联进行赏析,感受景物描写所展现的美好情境,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示例: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该联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晴空里,可清晰地看见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以及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在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自己抒发在迷蒙暮色中产生的乡愁做了铺垫。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该联的意思是:黄沙茫茫,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影。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一轮圆圆的落日低垂,河水闪耀着
14、粼粼的波光。 这幅画面雄奇瑰丽,意境雄浑。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而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汇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该联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这一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诗人用流动的视角来写景物的变化,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其中“随”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入”字则写活了江水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之景,给人以空间感知
15、流动感,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 任务五:完成作业 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第二课段 理解文章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律,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课堂学习】 任务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师过渡语】山水之景是最吸引人心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名篇。 读准字音 【预设操作方法】每篇文章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是否有错误。 读出节奏 【预设操作方法】 1.结合书下注释和学习资料了解内容。 2.根据内容划分节奏。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
16、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山水之情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山水 整体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