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最新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附答案18曹刿论战1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4)小惠未遍 (3)牺牲玉帛2 .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C.登轼而望之D.小大之狱。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闻述鲁国获胜的缘由。(用自己的话作答)(1)政治方面:(2)军事方面: 6文中
2、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一、默写填空1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斗争的胜利,曹列对此事的评价是:“2 .曹刿在对斗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二、阅读曹刿论战,按要求作答。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B.神弗福也(福气) C.公将鼓之(击鼓)D. 一鼓作气(振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令中的“乃“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A.见B.久而乃和D.此乃勇士头也 F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B.乃不知有汉 文章第1段记述曹刿与鲁庄公就战备条件的辩论,着重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 文章第2段叙述长
3、勺之战的经过,突出了曹刿戒骄戒躁,冷静坚决的军事家 形象C.文章第3段写曹刿其次次“论战”,反衬了鲁庄公缺乏远见、目光短浅的形 象个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5、译:担忧 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三:,A、两句话倒过来才恰当B、浮光跃 金C静影沉璧四、B应持否定看法 五、C、极至F、天空 六、C七、C24.醉翁亭记1. D 2. B 3. C 4. B 5.CCDC 6. D7. C8.禽鸟;太守9. (1)野芳发而芳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太守之乐其乐10.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太守醉IL A 12. Co 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
4、,这里“之起到提宾标记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 “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 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13.Bo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 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14.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 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15.A、B、CoD项句意翻译有误。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这里的“谓”不是“说”的意思,而是“叫做,称为”的意思,可译成“是”。16. A 17.
5、BD.文章详略得当地记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结构严谨,线索分明,人物形象 显明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 .结合文章,联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解。 答19、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形貌映丽(光艳美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齐王纳谏(直言劝告)B.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细致)何能及君(比得上)私我(偏爱)C.客之美我者(美丽) D.王之蔽(受蒙蔽) 或)谤讥(诽谤)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皆朝于齐(朝见) 莫不私王(
6、没有谁)期年(周)间进(间2. 一词多义 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威王()门庭若市()于齐(一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 孰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下乃下令(受下赏(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能谤讥于市朝()皆朝 )于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善: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方今齐地方千里(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奉命于紧急之间()3.择其善者而从之()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日:“善。”(对课文内容理
7、解错误的一项(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本文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方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情服。在语言上,排比句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步步逼人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 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B、本文篇幅不长,写作上很有特色,它没有困难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冲 突冲突,却较显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的形象,这得 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C、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看法,对 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即付诸行动,更难能宝贵的是他能依据
8、人们对朝政的指责争辩,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D、邹忌不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对于三者的齐声赞美,他从客观实际动身,先 自“思”后“视”之,从而分析出妻、妾、客曲意奉承自己的缘由。邹忌从“问”到“思”到“视”,因小悟大,最终找出缘由,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4 .说明下列加粗词。)(2)能谤讥于市朝()(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5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白什么问题?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 “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7 .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
9、你更观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9、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像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 有什么启示?建议:启示22、桃花源记1、说明下面加粗词的意思(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3)欲穷其林( (4)便要还家()(5)便扶向路()(6)欣然规往(0J便舍船,从口入 士地平旷,屋舍俨然(处处志之可向所志 守向所志寻病终 见渔人,乃大惊 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武陵人捕鱼力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
10、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如有汉,无泠魏、晋3 .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说明,选出正确的一项。.(1)复前行,欲穷其林。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情云A.语言 B.告知 C.说(4)到处事之A.作标记 B.标记C.意志(5)寻病终.A.找寻 一B.搜寻 C.不久4 .用顼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共译文:(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5、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11、()()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中 人们热忱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宁静的生活。B、渔人“欲穷其林”的缘由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 髯,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中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缘由是:避秦时乱C、“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接着在桃花源中生 活?他们不愿离开是因为(1)源中生活宁静,(2)能成家立业,(3)和谐相 处。D、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
12、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表达诗人的志向,即追求一种没 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E、本文的线索是:桃源源,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逢桃林、访桃源、离开桃源、 寻桃源件几个故事情节.6.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三(鼓)而竭。(与(客)坐谈。(23、岳阳楼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说明加点的词语:增其旧制:薄暮冥冥:把酒临风:横无际涯:翔集:.微
13、新人:朝睁夕阴:长烟一空: 吾与归:大观:前人之述备矣:何极: 郁郁;扈多作文:二、重点语句翻译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三、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三项(.)()()A、B、C、D、E、F、G、H、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静影沉璧。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表现作者关切国家大事的句子(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14、远则忧其君。“进” “退”分别照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突出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志向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 精神相像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中最有气概的两个词是:(衔、吞)I、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胜利的欢乐和 失败的苦痛,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四、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
15、喜,以己悲。B、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作者对“二者之为”持确 定看法。C、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D、“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分在: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 已悲” o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五、选出下列一词多义说明不正确的两项:(A、C、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或许) (有时) (直到).(至DB、D、( )吾谁与归(归依)朝而往暮而归(回来)前人之述备矣(详尽)E、予观夫巴陵胜
16、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F、众妙毕备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具备) (尽) (消散)六、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担忧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 感慨而特别哀痛。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奇妙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兴奋,不因自己(得失)而哀痛。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
17、怀开阔,精神快乐,一切荣辱 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兴奋到了极点。七、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兴奋或哀痛。B.不认为环境好坏就兴奋,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哀痛。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兴奋或哀痛。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24、醉翁亭记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芳香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C.泉香而酒冽C.四时之景不同D.而不知人之乐D.醉翁之意不在3 .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前者呼B.作亭者谁
18、C.晦明变更者D.弈者胜4 .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行者休于树B.泻出于两峰之间C .临于泉上D.来饮于此5.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故自号曰醉翁也:A.号令B.号召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居住.B.居处 至于负者歌于途: A.负责 B.担负 杂然而前陈者:A.陈述 1 B.陈旧C.取别名C.寄予C.倚靠C.陈设D.呼号D.寓意D.背负D.陈腐6 .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C.俯视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
19、势。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7 .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寄予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8 .文章紧扣一个“乐”字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9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
20、列问题。.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10 .第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 、; 其中核心为 O11 .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来宾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欢乐 的,就是太守。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
21、不同,欢乐也是无穷无尽的。12 .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13 .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低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C. “至于” 一词把文章推动一层,由写观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 了太守治滁的政绩。14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困 难 的 思 想 感 情 是 15 .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A.
22、 “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 托了 “太守醉”。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 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C. “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16 .对第三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 “低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C. “至于” 一词把文章推动一层,由写观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
23、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 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17 .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山水之乐。D.与“乐”的统一关系。19、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1、C.美,认为美谤,指责过错2. 一词多义上上等呈上 下下达 下等 . .若如好像朝早晨公共场合朝见朝廷之的 他,代指徐公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用于主谓之间 于 对比 在到 孰同“熟”,细致 谁,哪一个.私偏爱私下. .诚:的 确,的确果真 方方圆,纵横方才,刚善:善 好的擅长好, 超群 间中间间或参与夹杂 3、D应当是从“问”到“视”到“思” 4. (1)当面指
24、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5、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6. “此” 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状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 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7、(1)在公共场所指责争辩我的过错 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8、示例1:宠爱邹忌一一他有志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宠爱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9、议:开张圣听(“咨诚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敬重对 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留意语言委婉。22、
25、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 (1)沿着(2)觉得一奇异(3)尽(4)同“邀”邀请(5)原来(6)支配 动词:舍弃 名词:房舍动词:做标记 名词:标记副词:就,于是 副词:竟,竟然动词:找寻 副词:不久动词:作为 介词:对 向.2、 A3、CCBAC 4、(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欢乐,或:老人 和小孩都充溢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 告知了他们。(3)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 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5、A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应改为:“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 E线索应当是:以渔人的游踪为线索6、A、( “渔人”应 为“桃花源中人”)23.岳阳楼记答案:一、制,规模。涯,边。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备, 详尽。薄,迫近。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一,全。何极:哪有穷尽。 郁 郁:形容香气很浓。把,持、执。微,无、没有。归,归依。. .属:嘱咐 二、重点语句翻译1、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或许有所不同吧? 2、译: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指责指责。3、译:不因为外 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重点词:以,因为)。4、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