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苏教版.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92-93页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设计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小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学情与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这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2、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题着重解决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两个一位小数相减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计算问题时,口算方法是学生容易想到的,是学生里竖式计算算理的基础;竖式计算则需要多一点的指导。学生掌握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后,再启发他们把加法竖式计算方法向减法迁移。教材没有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只是强调让学生从小数的含义来思考,这样能促进学生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探究
3、的乐趣。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每天都按时吃早餐吗?那你们觉得早餐重要吗?同学们都意识到了早餐的重要性,它为我们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活力和能量。前几天,张阿姨的早餐店开张了,老师打算明天就去光顾,她的店门口前贴出了一张价目表,咱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营养美味的早点吧。(出示价目表)学生齐读价目表,再让学生汇报这些食物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也就是几元几角?谈话:老师听说张阿姨家的馒头又大又
4、甜,豆浆那是又香又浓,明天老师就打算买这两种早餐了,你们能帮老师算算一共要付多少钱吗?设计意图:课一开始,通过创设情境,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回顾旧知,为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作铺垫。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一)教学小数加法出示问题: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学生齐读)师:怎么列式呢?(让学生列式,指名回答)预设:0.5+0.7=?师:他列的是0.5+0.7,你们同意吗?师板书:0.5+0.7=。师:0.5+0.7等于多少?想一想。(指名回答)预设:将0.5元看成5角,将0.7元看成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也就是1.2元。(你的想法真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简单 小数 减法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