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Z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 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 遗
2、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 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膨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 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 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 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依次按相应的时
3、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 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 定例,全靠看节气”。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是 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注】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老头皮:宋真 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
4、称。鹏 鹃啼:鹏鹊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作者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B.上阕结尾“蓦地” 一句化用典故,写出作者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C.作者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鹏鹃啼叫。D.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16 .词题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氓中体现古代劳动妇女起早贪黑、日
5、夜劳 作的两句是“, (2)逍遥游中“,”两句写出做人要超 脱世俗毁誉,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3) “空”常与“有”相对,表示“无”。但它在诗歌的景物描写中别有意味,例 如唐代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13分)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 中,白符被正式宣告灭绝,这一消息不禁让人a () o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鲜,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 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酗于寝庙”的描述,其中的“鲂”,指的
6、便是白将。白符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一 一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如水 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符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在昏暗 湍急的长江水流中自由穿梭。然而大型水坝的建立却给了白将这类涧游鱼类灾难性的打击,一方面是挡住了它们的 涧游产卵路线,另一方面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卵数量。再加上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1985年后白符的数量断崖式下降,就 连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量都下降了 90%。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 为防止其它长江水生生物b (),走上灭绝之路,有鱼类学家建议:
7、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 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C () O18 .请在文中括号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 超过75字。(4分)(-)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2】22小题。(7分)注:画上题字为“钻研” “子恺画”。21 .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80字以内)(4分)22 .概括写下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8、)(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重点大学教授在一次中学励志演讲中激励高二学生要立志考名校,趁高二一切都还 来得及,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看到学生作文中写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便让 学生改为“吃得苦中苦,不为人上人”。作为当代高中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字。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其解析LB【B. 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错误。】2.D【D
9、逻辑顺序有误。】3 . B【A项是清明节时人们会放风筝,谷雨时就会看到嫩绿的植物。C项是小雪节气前 后适合种树。D项是立夏的时候桑甚成熟的情景,小满的时候是养蚕种田的好时节。 这都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时间指针。B项强调团结的力量与作用,与二十四节气对生活 的时间影响无关。故选B。4 .论证结构上采用的是总一分式:先概括指出“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 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分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解说。论证方法上采用 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第二段引用了孟子和民间俗语,第四段有节日和节日 习俗的举例等。5 .遵循“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二十四节气代表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用 它倒计时
10、,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致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自 信:选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进行冬奥倒计时,表达民族自豪感。 借冬奥会推广中国文化:用浪漫的二十四节气增强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让世 界更了解中国。体现中华文明的理念与冬奥会精神的契合:二十四节气的和谐理念 与冬奥会的团结精神契合。表达希望与祝福:“立春”日开幕,寓意着各国朋友共 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6 .D【D.”借助女孩们的视角错。】7 .A【A. “大奶奶嫌弃孙女们做事毛手毛脚”错。8 .主体部分以“指甲草”称之,符合人物身份,使作品具有淳朴的生活气息。“凤 仙花”的名称高贵、典雅,象征美好的言行品格与精神
11、境界。本文以“凤仙花”为 题,蕴含作者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赞颂。9 .选日子、取清水、装白盘、洁净手等,形式庄重认真,体现对美的尊崇。轻轻 砸、握手印、敷花泥、赏指甲等,内心虔诚期待,体现对美的向往。老爱幼、大带 小、不忘给奶奶看,行为中蕴含礼仪传统文化观念。10. B11.C12.1)【D. ”而他的太玄法言已经有很大改变”错误。】13 . (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2) 扬雄竟然因贾谊作过赋便鄙视他,甚至把他同司马相如一样看待。扬雄见识浅陋象这 类的例子很多。14 .符合。(1)条理自如:前赤壁赋写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先写泛舟赤壁时 所见之景引发
12、的人生感慨,再写赤壁之水月变化规律给予的人生启示。(2)姿态多 变,不受拘束:前赤壁赋不受赋的拘束影响,主要抒发了夜游赤壁之时,被贬黄 州的内心的矛盾心理与最终的纾解。【参考译文】(甲)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 音呢? ”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 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更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 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 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
13、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 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蟒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 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 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 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块,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 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 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募什么呢? 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
14、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 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 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 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乙)你给我看的信和诗蛾杂文,我已经读的很熟了。大致都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 的水一样,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是应该流动时就流动,不能不停止时就停止, 文章条理自如,姿态多变而不受拘束。孔子说:“语言块乏文采,即使能流传也不能 流传很远。”又说:“文辞以能表达出意思即可。”那么文辞仅仅在于表达出意思, 就似乎不需讲究文采了,完全不是这样。要探求事物的微妙所在,就像拴住风捉住影 那样
15、困难,能使所写的事物在心里彻底明白,大概在千万人中未必能找到一个,更何 况在口说时和手写时也能表达得很明白呢!做到这样才可说是文辞能表达出意思。既 然文辞能将自己意思清是地加以表达,那也一定是富于文采的。扬雄好用艰深的语言, 掩饰本来是很浅近的道理,如果直说出来,是人人都懂得的。这种作文方法正如他所 说的是雕虫(只注意雕琢字句),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扬雄唯独后 悔作赋,是为什么呢?他一生讲求雕琢字句,太玄法言和赋相比较只是在音 节上略有改变,便称为经,可以吗?屈原作离疆经,是变风变雅的发展,虽与日 月竞放光彩也是应该的,难道可以因其文体与赋相近似而说它是雕虫小技吗?如果贾 谊能见到孔子,
16、他的学行可以超过升堂而达到入室的境地:扬雄竟然因贾谊作过赋便 鄙视他,甚至把他同司马相如一样看待。扬雄见识浅陌象这类的例子很多。这一点只 可与明白事理的人谈谈,很难同一般人讲清楚的,这里因论述文章偶然说到这个问题。15 . D【D. “风格清新自然“错。】16 .回忆先前未被起用时在瓢泉生活的快乐逍遥,但实际是不得志之下的游戏人生; 借用典故,用“断送”“老头皮”等辛辣俏皮之词戏嘲自己出仕的后悔与失望; 戏拟鸟语,借鹏鹃、杜鹃的叫声表达自己虽被起用,但因政见、理想都不得实现,不 如归隐田园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全词寓庄于谐,外示闲散戏作而内藏悲愤无奈。17 .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且举世誉
17、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空山新 雨后天气晚来秋18 . a.扼腕叹息(扼腕长叹、喟然叹息)b.重蹈覆辙c.刻不容缓19 .(1)后者负责电感受(2)能轻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3)人类高强度地 捕捞20 .因为大型水坝建立和人类高强度捕措等活动导致白酶及其他鱼类数量大大下降, 所以“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刻不容缓。21 .一本线装大书中,有5个穿马褂长袍的人被压在书里,有2个戴眼镜有长胡须的 人冒出头来;另一本非线装大书中,有4个穿西装的人被压在书里,有2个穿西装的 人已经冒出头来:画幅左上方题有“钻研”二字。22 .寓意:一旦钻研成功,便能出人头地;钻
18、研无成,将会被无情埋没。23.略 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 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 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 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 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 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 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
19、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 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到郊外举行隆重的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旧 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 的节气习俗活动。如饮食习俗,比较著名的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 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还形成了丰富的养 生习俗,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 气,亦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 神寄托。(摘编自王加华
20、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材料二: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了精 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 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把握农时,实现天人合一,并获得好的收成呢?我们的祖先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 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以说,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 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石室 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适应性 模拟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