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工答案U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K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U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1 .山东莒县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高柄杯一类饮酒器具,达663件之多,这约占整个遗 址出土文物总数的45%。由此推断,当时该地()A.制陶技术得到普及B.私有制度已经出现C
2、.阶级对立日益明显D.粮食产量有所增加K答案X DK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山东莒县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高柄杯 一类饮酒器具,达663件之多,这约占整个遗址出土文物总数的45%。”可知,大汶口文 化遗址出土饮酒器具,占总数的比重较高,说明在当时农业的粮食生产增加,出现剩余, 人们已经开始用剩余的粮食进行酿酒,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饮酒器具的数量较多,没 有体现制陶技术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信息可以判定粮食出现剩余,但无法判定是否 私有制度已经出现以及阶级对立,排除B项和C项。故选D项。2
3、 .汉书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张掖以东,粟石百余(钱)。公 元前27年,这一地区的粮价增至每石三千至四千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农业生产力的提升B.王朝更迭战乱不断C.通货膨胀趋于严重D.丝绸之路贸易繁荣K答案BK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图1唐代进土籍贯分布图图2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摘编自韩涛唐代进士群体的时空分布研究等材料二东汉以后学术 文化,其重心不在政 治中心之首都,而分 散于各地之名都大 七是以地方之大族 盛门乃为学术文化 之所寄托.S 3两出南北朝时期那里郡姓分布困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等根据
4、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唐代进士籍贯分布的因素并加以说明。K答案U政治区位因素: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的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 有政府政策支持,进士较多,对附近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展程度: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伴随经济重心 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土数量较多。地理交通因素: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全国各地,京 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展,影响进土籍贯分布。文化传统因素:唐代进士的分布状况与区域范围内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魏晋 以来,世家大族的郡望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
5、的 地理分布。K解析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因素: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区位因素;根据材料 “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交通因素;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文化传统因素。说明:根据材料“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 地区,进士分布与政治中心的位置密切相关。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有政府政策支持, 进士较多,对附近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材料“唐代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交通较为便利发达,陆路 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
6、至全国各地,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区,带动城市与经济发 展,影响进士籍贯分布。根据材料“两晋南北朝时期郡望郡姓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尚 在北方,中原一带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进士人数较多,但是唐朝中期后伴随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浙一带进士数量较多。同时,唐代进土的分布状况与区域范围内在历 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的郡望多分布在中原和江南一带,文化 底蕴深厚,影响了唐代进士籍贯的地理分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农思潮成为一股新潮流。1898年,总理衙门两次颁 布上谕,宣称“农务为富国根本,极宜振兴”,要求各地督抚“
7、切实兴办,不得空言”。 1901年,张之洞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强国富民为要图,其大道是“以多处土货为要 义,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摘编自赵泉民论晚清重农思潮材料二表:时间举措1898 年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聘请美国人白雷尔任教习并筹办农业试验场,从 美国引进西式工具、种子、苗木等,招选绅商土庶子弟或有志讲求农学者。1897-1906 年农学报翻译国外近代农学著作共171种,翻译国外近代农业论文775 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农学关于农业原理、土壤肥料等方面的科学知 识。1907 年直隶土绅率先成立了以“译书、编报、开智合群”为旨的直隶农务总会,并 称“如有新式农具,特别农
8、产论说著作、中外新旧有用农书,愿送本会陈列 考校、采择印校者,本会分别酬奖”。1910 年清政府成立全国农务联合会,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业状况,规 戈1、劝导全国农业的改良。摘编自魏露苓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重农思潮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 充分,逻辑清晰。)K答案从背景角度作答,中国古代的重农传统: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传播:清末新政; 民族危机;有识之士的呼吁。从内容特点角度作答,措施多样,提倡农学教育,创办农务学堂,建立农会,聘外国教 习,广译农书。参与阶层广泛,政府推动,民间土绅参与;不是传统重农抑商的复归,与 传统农业观有
9、显著区别。从评价角度作答,突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开启民智,传播新知,振兴农业;加强乡村社 会与外界地联系,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近代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农业的发展问题。K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8981910年(中国)。要求: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首先,明确材料表述的观点,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农思潮成为一股新潮 流。农务为富国根本,极宜振兴。以多处土货为要义,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可知,晚清时期,重农思潮成为一股新潮流。其次,对观点进行背景描述,结合所学知识,晚清时期,重农思潮成为一股新潮流,是受 到当时社会背景所影响而产生的思潮,如:中国古代的
10、重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西方近代 农业科技的传播、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有识之士的呼吁等等。再次,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找寻能够支撑观点的具体史实做为论据,用来证明观 点的正确性,如:根据材料“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聘请美国人白雷尔任教习并筹办 农业试验场,从美国引进西式工具、种子、苗木等,招选绅商土庶子弟或有志讲求农学 者。”可知,提倡农学教育,创办农务学堂,建立农会,聘外国教习,广译农书;根据材 料“直隶土绅,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清政府成立全国农务联合会,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业状况,规划、劝导全国农业的改良。”可知,参与阶层广 泛,政府推动,民间土绅参与等;根据
11、材料“农学报翻译国外近代农学著作共171 种,翻译国外近代农业论文775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农学关于农业原理、土壤肥料 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如有新式农具,特别农产论说著作、中外新旧有用农书,愿送本会陈列考校、采择印校者,本会分别酬奖”可知,不是传统重农抑商的复归,与传统农 业观有显著区别。最后,对观点进行评价概括,总结升华,重新认识晚晴的重农思潮,以及其影响与意义的 阐述,如:晚清重农思潮突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开启民智,传播新知,振兴农业具有 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强了乡村社会与外界地联系,对 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近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也可以看到,在不改
12、变深层次的 制度与思想的情况下,晚清的重农思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民革命期间,#通过“五一”节的纪念活动,”在工界作简易之宣传,俾 彼等了解个人之利害与夫世界之趋势”。1925年5月1日,在广州纪念“五一”节活动 时,适逢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东召开,全省农民大会又恰巧在该日成立,故广州工农 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群众,沿途高呼“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 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在纪念活动中,#多次阐明纪念“五一”节的意义, 先是谋求“工人的幸福”,再是谋求“人类的幸福”。摘编自曹晓辉
13、大革命时期#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材料二人民日报中有关劳动节的报道较多,其中有关劳动节的评论基本上是以 社论形式出现。19492018年带有“劳动节”主题字样的社论文章共计52篇,对全部文 章进行词频统计,报道的主题方面,建国初期的报道主题以生产节约(23.6%),和平战争 (22.3%)为主,改革开放初期以工人地位作用(16.9%)、牺牲奉献(7%)为主,市场经济 时期(1992年以来)以赞美劳动(19.7%)、工人地位作用(9.4%)、关怀工人(8. 7%)为 主。一一摘编自周存礼赞与动员(1)根据材料一,简析#在国民革命期间纪念劳动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对建国后人民日报关于劳动
14、节报道主题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K答案1 (1)唤起民众的革命热情,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联系。(2)建国初期,报道中突出“生产建设” “和平战争”的主题。新中国建立,激发了人们 的生产热情;朝鲜战争爆发,需要维护世界和平事业;报道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 支援抗美援朝。改革开放初期,报道中突出“工人地位作用”“牺牲奉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报道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时期,报道中突出 “赞美劳动”“工人地位作用”“关怀工人”的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 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充分发挥工人阶
15、级的作用,报道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 大局。K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41927年(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国民革命期间,#通过五一节的纪念活动,在工界作简易之宣 传,俾彼等了解个人之利害与夫世界之趋势。”可知,唤起民众的革命热情,巩固扩大 革命统一战线;根据材料“广州工农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群众,沿途高呼劳 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可知,推动反 帝爱国运动的开展;根据材料“在纪念活动中,#多次阐明纪念五一节的意义,先是 谋求工人的幸福,再是谋求人类的幸福。”可知,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联 系。【小问2详析】本题是
16、影响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2018年(中国)。明确劳动节报道主题的变化,而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根据材料“建国初期的报 道主题以生产节约(23.6%)、和平战争(22. 3%)为主”可知,建国初期,报道中突出“生 产建设”“和平战争”的主题。新中国建立,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热情,而朝鲜战争爆发, 需要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以“和平战争”为主题,这些报道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 复,支援抗美援朝。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以工人地位作用(16. 9%),牺牲奉献(7%)为主”可知,改革开 放初期,报道中突出“工人地位作用”“牺牲奉献”。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17、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报道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深入。根据材料“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以来)以赞美劳动(19. 7%)工人地位作用(9.4%)、 关怀工人(8. 7%)为主。”可知,市场经济时期,报道中突出“赞美劳动” “工人地位作 用”“关怀工人”的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充 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报道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19.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 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 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为191
18、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2)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 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K答案I (1)背景角度: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内容角度: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 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寓意: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 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
19、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 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2)示例:主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构思:漫画 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 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 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说明: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 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 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
20、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 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 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 色彩。K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 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欧洲)。背景:根据材料“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协 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 结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制裁,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包括战败国向战胜 国割地并承担巨额的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
21、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等。寓意:根据材料“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四个人物和 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 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 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小问2详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二战时期(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 确。首先,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二战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可以是会议,也可以是某 场战役,或者是各国领导人形象,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雅 尔塔会议进行构思,雅尔塔会议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2023 届高三三模 历史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