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收藏

编号:962136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4.04K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3-09-20
13
金币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资源描述:
游山西村21 古代诗歌五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作者简介 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背景链接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tnkuxio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读懂诗意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趁着月明来闲游。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并说说写了哪些内容。整体感知“游”首联:农家做客 颔联:又见一村颈联:春社祭祀 尾联:月夜闲游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2.诗中的“山西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1.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赏诗悟情人情之美2.鉴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之美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一样的感受吗?请根据提示写话。3.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真是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风俗之美 颈联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诗人对古朴风俗的赞美。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热情、客人留恋。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优美风光的陶醉喜爱,对热情淳朴民风的赞美。频来之约 这首诗紧扣“游”字,通过写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 人情美、风景美、风俗美,表达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主旨归纳课堂小结成语典故:柳暗花明“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内容上都写了农家(田家)富有特色的丰盛菜肴和主人的热情款待。情感上都表现了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拓展阅读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实景实感,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诗句是:_,_。(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热闹景象,表现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课堂练习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17921841),字璱(s)人,号定盦(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作者简介神童:出生书香门第,宦官家庭。8岁读经史大学13岁作知觉辨,15岁出版诗集。中年:38岁第六次会试,考中进士。47岁提出改革主张,遭排挤,辞官回乡。晚年:丹阳云阳书院教书,欲辞教职,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未成行,病逝。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背景链接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y朗读诗歌 j hi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广大、广阔。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读懂诗意诗意:满怀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奔赴天涯。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花 抒情叙事描写,正面侧面结合,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眷恋怅惘、失落孤独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人是怎样写“离愁”的?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赏诗悟情后两句比喻明志、抒情。诗人以落花自喻,赞扬了落花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同时也表明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诗人春泥牺牲自我花开盛大国家振兴牺牲自我,甘愿奉献于是心情由离愁转为释然。【以喻明志抒情】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愁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之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虽远离官场,但依然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主旨归纳课堂小结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展阅读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2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课堂练习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 1)试分析首句写)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 白日斜”的作用。(的作用。(3 3分)分)(2 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 3分)分)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 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1362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