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解析版).pdf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生物真题(解析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 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 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详解
2、】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 错误;B、血浆中 K+量低,红细胞内 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 并需要载体蛋白,B 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 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 错误。故选 B。2.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
3、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B、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 正确;C、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 正确;D、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酶的作用,D 错误。故选 D。3.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
4、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调控相应的低级中枢,A 正确;B、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
5、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 正确;C、脑中的高级中枢可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C 正确;D、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D 错误。故选 D。4.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
6、: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B、用 30%蔗糖处理之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的体积都会减小,细胞液浓度上升;用清水处理之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体积会扩大,细胞液浓度下降,AB 错误。CD、随着所用蔗糖浓度上升,当蔗糖浓度超过细胞液浓度之后,细胞就会开始失水,原生质体和细胞液体积下降,细胞液浓度上升,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C。【点睛】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大。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
7、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详解】A、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 正确;B、
8、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 正确;C、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 错误;D、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间的,D 正确。故选 C。6.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 3 个(A1、A2、a);基因 A1 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 A2 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 a 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 A1 对 A2 为显性,A1 对 a 为显性、A2 对 a 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
9、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题干分析可知,全抗植株是 A1A1,A1A2,A1a,抗性植株 A2A2 或者 A2a,易感植株是 aa。
10、【详解】A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有六种交配情况:A1A1 与 A2A2 或者 A2a 交配,后代全是全抗植株;A1A2 与 A2A2 或者 A2a 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 与 A2A2 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 与A2a 交配,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 错误,D 正确;B、抗性植株 A2A2 或者 A2a 与易感植株 aa 交配,后代全为抗性,或者为抗性:易感=1:1,B 正确C、全抗与易感植株交,若如果是 A1A1 与 aa,后代全为全抗,若是 A1A2 与 a,后代为全抗:抗性=1:1,若是 A1a 与 aa,后代为全抗:易感=1:1,C 正确。故选
11、 A。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某同学将从菠菜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照光后糖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答出 1 种即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_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2)将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破坏后,加入缓冲液形成悬浮液,发现黑暗条件下悬浮液中不能产生糖,原因是_。(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淀粉。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答案】(1).差速离心.类囊体(薄)膜.蓝紫
12、光(2)悬液中具有类囊体膜以及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相关的酶,但黑暗条件下,光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原料 ATP 和 NADPH,所以无法形成糖类。(3)思路: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小问 1 详解】植物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可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
13、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小问 2 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黑暗条件下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原料 ATP 和NADPH,暗反应无法进行,产物不能生成。【小问 3 详解】要验证叶绿体中有光合作用产物淀粉,需要将叶绿体提取出来并检测其中淀粉。因此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预期的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8.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
14、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_,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_,进而主动饮水。(3)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答案】(1)下丘脑(2).升高.渴觉(3)动物甲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兴奋传出神经肾脏肾脏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析】【分析】1、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全国 生物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