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真题(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真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真题(解析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山东省 2023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Si-28S-32C1-35.5K-39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A.泰山墨玉B.龙山黑陶C.齐国刀币D.淄博琉璃【答案】C【解析】【详解】墨玉、黑陶、琉璃均为陶瓷制品,均属于硅酸盐制品,主要成分均为硅
2、酸盐材料,而刀币的主要成分为青铜,故答案为:C。2.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稀盐酸:配制3AlCl溶液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室配制 Al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 Al3+水解,A 不合题意;B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 不合题意;C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反应原理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C 不合题意;D苯的磺化是苯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苯磺酸的反应,故不需要用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D
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2CSB.3NFC.3SOD.4SiF【答案】B【解析】【详解】ACS2中 C 上的孤电子对数为12(4-22)=0,键电子对数为 2,价层电子对数为 2,CS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中正负电中心重合,CS2属于非极性分子,A 项不符合题意;BNF3中 N 上的孤电子对数为12(5-31)=1,键电子对数为 3,价层电子对数为 4,NF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分子中正负电中心不重合,NF3属于极性分子,B 项符合题意;CSO3中 S 上的孤电子对数为12(6-32)=0,键电子对数为 3,价层电子对数为 3,S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
4、形,分子中正负电中心重合,SO3属于非极性分子,C 项不符合题意;DSiF4中 Si 上的孤电子对数为12(4-41)=0,键电子对数为 4,价层电子对数为 4,SiF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分子中正负电中心重合,SiF4属于非极性分子,D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B。4.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B.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C.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毛(石棉布)灭火【答案】A【解析】【详解】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3%-5
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故 A 错误;B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尽可能减少酸或碱对眼睛的伤害,再用 20%的硼酸中和残余的碱,故B 正确;C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 C 正确;D活泼金属会与水反应,所以燃烧起火,用灭火毛(石棉布)灭火,故 D 正确;答案为 A。5.石墨与 F2在 450反应,石墨层间插入 F 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CF)x,该物质仍具润滑性,其单层局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增强B.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C.(CF)x中CC的键长比CF短D.1mol(CF)x中含有 2xmol 共价单键
6、【答案】B【解析】【详解】A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 1 个 2p 轨道上电子在层内离域运动,故石墨晶体能导电,而(CF)x中没有未参与杂化的 2p 轨道上的电子,故与石墨相比,(CF)x导电性减弱,A 错误;B(CF)x中 C 原子的所有价键均参与成键,未有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或者不饱和键,故与石墨相比,(CF)x抗氧化性增强,B 正确;C已知 C 的原子半径比 F 的大,故可知(CF)x中CC的键长比CF长,C 错误;D 由题干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F)x中 C 与周围的 3 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 C-C 键被 2 个碳原子共用,和 1 个 F 原子形成共价键,即 1mol(C
7、F)x中含有 2.5xmol 共价单键,D 错误;故答案为:B。6.鉴别浓度均为10.1mol L的2NaClOBa(OH)、243AlSO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A.测定溶液pHB.滴加酚酞试剂C.滴加10.1mol L KI溶液D.滴加饱和23Na CO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NaClO溶液显弱碱性,2Ba(OH)溶液显强碱性,243AlSO溶液显酸性,则测定溶液pH是可以鉴别出来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NaClO溶液显弱碱性,2Ba(OH)溶液显强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两种溶液颜色变色深浅不一样,243AlSO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不变色,则滴加酚酞试剂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8、,故 B 不符合题意;CNaClO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液面会由无色变成黄色,振荡后会变成无色,而2Ba(OH)溶液,243AlSO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后,因不与两者反应而没有现象,则仅用滴加10.1mol L KI溶液无法鉴别,则 C 符合题意;D饱和23Na CO溶液和NaClO溶液不反应,和2B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243AlSO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则滴入饱和23Na CO溶液是可以鉴别出来的,故 D 不符合题意;答案 C。7.抗生素克拉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克拉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存在顺反异构B.含有 5 种官能团C.可形成分
9、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D.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molNaOH 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存在碳碳双键,且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连有互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该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A 正确;B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醚键和酰胺基等 5 种官能团,B 正确;C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的羧基、羟基、酰胺基等官能团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故其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其中距离较近的某些官能团之间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锓,C 正确;D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1mol 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酰胺基各 1mol,这两种官能团都能与强碱
10、反应,故 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2molNaOH 反应,D 错误;故答案为:D。8.一定条件下,乙酸酐32CH COO醇解反应3332CH COOROHCH COORCH COOH 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g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3232CH COOH O2CH COOH。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1VmL。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
11、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V mL。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滴定终点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D.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答案】C【解析】【详解】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然后玻璃塞旋转 180 度后再倒置一次,故 A 错误;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才是达到滴定终点,故 B 错误;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故 C 正确;D滴定读数时,
12、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故 D 错误;答案为 C。9.一定条件下,乙酸酐32CH COO醇解反应3332CH COOROHCH COORCH COOH 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g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3232CH COOH O2CH COOH。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1VmL。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
13、;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V mL。ROH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A.21c V-V17100%1000mB.12c V-V17100%1000mC.210.5c V-V17100%1000mD.21c 0.5V-V17100%1000m【答案】C【解析】【分析】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乙酸酐完全水解生成的乙酸,可以计算乙酸酐的总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3332CH COOROHCH COORCH COOH 系数关系,得出 ROH 与乙酸酐反应后剩余的乙酸酐的物质的量,由此可以计算与 ROH 反应的乙酸酐的物
14、质的量,即 R-OH 的物质的量,即羟基的含量。【详解】根据滴定过程中,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乙酸酐完全水解生成的乙酸,消耗标准溶液2V mL,需要消耗1cmol L NaOH-甲醇的物质的量为-32Vc 10 mol,即乙酸酐的总物质的量=-32Vc 10mol2;则 ROH 与乙酸酐反应后剩余的乙酸酐的物质的量=-31Vc 10mol2,所以与 ROH 反应的乙酸酐的物质的量=-3-321Vc 10Vc 10mol2 ,也即样品 ROH 中羟基的物质的量,所以ROH样品中羟基质量分数=-3-321213Vc 10Vc 10mol 17g/mol0.5VVc 17210
15、0%=100%mg10 m (),选C。10.一定条件下,乙酸酐32CH COO醇解反应3332CH COOROHCH COORCH COOH 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g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3232CH COOH O2CH COOH。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1VmL。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1cmol L
16、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V mL。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乙酸代替乙酸酐进行上述实验B.若因甲醇挥发造成标准溶液浓度发生变化,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步骤滴定时,不慎将锥形瓶内溶液溅出,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步骤中,若加水量不足,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答案】B【解析】【分析】步骤测定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为32V10 mol2c;根据步骤可知mgROH样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为3332121V10 mol 2-V10 mol=c VV10 mol2cc。【详解】A乙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可逆,不能用乙酸代替乙酸酐进行上述实验,故 A 错误;B若甲醇挥发,则甲醇消耗乙酸酐
17、的物质的量减小,剩余乙酸酐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大,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 B 正确;C步骤滴定时,不慎将锥形瓶内溶液溅出,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小,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 C 错误;D步骤中,若加水量不足,生成乙酸的物质的量偏小,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小,测定乙酸酐初始物质的量偏小,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 D 错误;选 B。二二、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4 分分,共共 20 分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18、分。分。11.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4CuSO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4CuSO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室Cu电极为正极B.隔膜为阳离子膜C.电池总反应为:22334Cu4NHCu NHD.3NH扩散到乙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答案】CD【解析】【详解】A.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则甲室Cu电极溶解,变为铜离子与氨气形成234Cu NH,因此甲室Cu电极为负极,故 A 错误;B.再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若隔膜为阳离子膜,电极溶解生成的铜离子要向右侧移动,通入氨气要消耗铜离子,显然左侧阳离子不断减
19、小,明显不利于电池反应正常进行,故 B 错误;C.左侧负极是2334Cu2e4NHCu NH,正极是2Cu2eCu,则电池总反应为:22334Cu4NHCu NH,故 C 正确;D.3NH扩散到乙室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234Cu NH,铜离子浓度降低,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因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 CD。12.有机物XY的异构化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 X、Y 存在不同的官能团B.除氢原子外,X 中其他原子可能共平面C.含醛基和碳碳双键且有手性碳原子的 Y 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类比上述反应,的异构化产物可发生银
20、镜反应和加聚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干图示有机物 X、Y 的结构简式可知,X 含有碳碳双键和醚键,Y 含有碳碳双键和酮羰基,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的吸收峰,故依据红外光谱可确证 X、Y 存在不同的官能团,A正确;B由题干图示有机物 X 的结构简式可知,X 分子中存在两个碳碳双键所在的平面,单键可以任意旋转,故除氢原子外,X 中其他原子可能共平面,B 正确;C由题干图示有机物 Y的结构简式可知,Y 的分子式为:C6H10O,则含醛基和碳碳双键且有手性碳原子(即同时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的 Y 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CHCH(CH3)CHO、CH
21、2=C(CH3)CH(CH3)CHO、CH2=CHCH(CH3)CH2CHO、CH2=CHCH2CH(CH3)CHO 和CH2=CHCH(CH2CH3)CHO 共 5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 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类比上述反应,的异构化产物为: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故可发生银镜反应和加聚反应,D 正确;故答案为:C。13.一种制备2Cu O的工艺路线如图所示,反应所得溶液pH在 34 之间,反应需及时补加NaOH以保持反应在pH5条件下进行。常温下,23H SO的电离平衡常数28ala2K1.3 10,K6.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低温真空蒸发主要目的是防止3
22、NaHSO被氧化C.溶液 Y 可循环用于反应所在操作单元吸收气体D.若2Cu O产量不变,参与反应的X与4CuSO物质的量之比4n Xn CuSO增大时,需补加NaOH的量减少【答案】CD【解析】【分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气体)和硫酸铜,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碳酸钠反应(反应),所得溶液pH在 34 之间,溶液显酸性,根据23H SO的电离平衡常数28ala2K1.3 10,K6.3 10,可知3NaHSO溶液显酸性(电离大于水解),则反应所得溶液成分是3NaHSO,调节溶液 pH 值至 11,使3NaHSO转化为 Na2SO3,低温真空蒸发(防止 Na2SO3被氧化),故
23、固液分离得到 Na2SO3晶体和 Na2SO3溶液,Na2SO3和 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SO+2Cu2+2H2O=24SO+Cu2O+4H+,反应过程中酸性越来越强,使 Na2SO3转化成 SO2气体,总反应方程式是 2CuSO4+3Na2SO3=Cu2O+2SO2+3Na2SO4,需及时补加NaOH以保持反应在pH5条件下进行,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反应是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 SO2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3NaHSO、水和二氧化碳,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 Na2SO3和 CuSO4反应生成 Cu2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低温真空蒸发
24、主要目的是防止23Na SO被氧化,而不是3NaHSO,故 B B 错误;C经分析溶液 Y 的成分是 Na2SO3溶液,可循环用于反应的操作单元吸收 SO2气体(气体),故 C 正确;D 制取2Cu O总反应方程式是 2CuSO4+3Na2SO3=Cu2O+2SO2+3Na2SO4,化合物 X 是指 Na2SO3,若2Cu O产量不变,增大4n Xn CuSO比,多的 Na2SO3会消耗氢离子,用于控制 pH 值,可减少NaOH的量,故 D正确;答案 CD。14.一定条件下,化合物 E 和 TFAA 合成 H 的反应路径如下:已知反应初始 E 的浓度为 0.10molL-1,TFAA 的浓度为
25、 0.08molL-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体系中有 E 存在B.t2时刻,体系中无 F 存在C.E 和 TFAA 反应生成 F 的活化能很小D.反应达平衡后,TFAA 的浓度为 0.08molL-1【答案】AC【解析】【分析】一定条件下,化合物 E 和 TFAA 合成 H 的反应路径中,共发生三个反应:E+TFAA FF GGH+TFAAt1之后的某时刻,H为0.02 molL-1,此时TFAA的浓度仍为0,则表明0.10molL-1E、起始时的0.08molL-1TFAA、G 分解生成的 0.02 molL-1T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山东 化学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