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生生 物物1.果蝇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间期,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C.在中期,8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
2、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 DNA 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共 8 个 DNA分子,在间期,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A 正确;
3、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 2 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B正确;C、在中期,8 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 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 8 条变成 16 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 错误。故选 D。2.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4、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染色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Il 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进行染色。4、观察植物细胞吸
5、水和失水时,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 错误;B、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 正确;C、观察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故选 A。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
6、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含量:生物体中的水含量一般为 60%90%,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 90%,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存在形式: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3、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
7、亦然。【详解】A、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 正确;B、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 正确;C、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 错误;D、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 正确。故选 C。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
8、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
9、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神经细胞膜外 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内流,A 错误;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 正确;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 A。5.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
10、的 S 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 型菌的 DNA 能够进入 R 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 S 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 DNA 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 S 型菌的 DNA 经 DNA 酶处理后与 R 型菌混合,可以得到 S 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
11、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与 R 型菌相比,S 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 型菌有毒,故可推测 S 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 正确;B、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菌细胞后使 R 型菌具有了 S 型菌的性状,可知 S 型菌的 DNA 进入R 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 正确;C、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 DNA 可以使 R 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 DNA 功能不受影响,C 正确;D、将 S 型菌的 DNA 经 DNA 酶处理后
12、,DNA 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 R 型菌混合,不能得到 S 型菌,D 错误。故选 D。6.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 个不同性状由 n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 A 的 n 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 A 的测交子代会出现 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 越大,植株 A 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 A 测交子代中 n 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 时,植株 A 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
13、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意可知:n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 n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 2 种表现型,故 n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 A 的测交子代会出现 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 正确;B、不管 n 有多大,植株 A 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 2n个 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 错误;C、植株 A 测交子代中 n 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 1/2n,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 1/2n,两者相等,C 正确;D、n2 时,植株 A 的测交
14、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 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 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 正确。故选 B。7.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 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 CO2,吸收的 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_。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_释放的 CO2。(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_,又能保证_正常进行。(3)若以 pH 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
15、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 CO2固定方式。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3).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4).光合作用(5).实验思路:取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甲若干株随机均分为 A、B 两组;A 组在(湿度适宜的)正常环境中培养,B 组在干旱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植株夜晚同一时间液泡中的 pH,并求平均值。预期结果:A 组 pH 平均值高于 B 组。【解析】【分析】据题可知,植物甲生活在干旱地区,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白天关闭
16、、晚上打开。白天气孔关闭时: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和有机物可用于细胞呼吸,白天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晚上虽然气孔打开,但由于无光照,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能产生 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详解】(1)白天有光照,叶肉细胞能利用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 CO2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有氧呼吸三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合成 ATP,因此叶肉细胞能产生 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
17、体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为有氧呼吸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反之,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故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可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释放的CO2。(2)由于环境干旱,植物吸收的水分较少,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适应这一环境,气孔白天关闭能防止白天因温度较高蒸腾作用较强导致植物体水分散失过多,晚上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固定以保证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3)该实验自变量是植物甲所处的生存环境是否干旱,由于夜间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导致液泡 pH 降低,故可通过检测液泡的 pH 验证植物甲存在该特殊方式,即因变量检测指标是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 统一 高考 生物试卷 新课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