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高考河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生物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3 小题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B.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
2、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细胞膜中,此过程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A 正确;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的离子跨膜运输,B 正确;C、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或镶、或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C 错误;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正确。故选 C。2.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B.线粒体
3、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C.生长激素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溶酶体中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降解产生的有用物质可
4、被再次利用,A 正确;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具有物质运输等功能,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B正确;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C 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分子组成相同,均主要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D 错误。故选 D。3.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存在错误的是()A.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鼠妇的种群数量B.利用醋酸洋红对蝗虫精巢染色,观察减数分裂特征C.利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雪梨榨汁中的还原糖D.利用健那绿染色观察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答案】B【解析
5、】【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详解】A、土壤中蚯蚓、鼠妇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A 正确;B、观察减数分裂特征即是观察染色体的行为,醋酸洋红能使染色体着色,故应利用醋酸洋红对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染色,而非对精巢然染色,B 错误;C、麦芽中的麦芽糖和雪梨中的果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在热水浴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C 正确;D、健那绿可以给活细胞着色后呈蓝绿色,可用健那绿染色观察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D 正确。故选 B。4.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
6、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有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 ATP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
7、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详解】A、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成分是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二氧化碳,A 错误;B、种子萌发时种子中的有机物经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可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B 正确;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 ATP 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 错误;D、酸性的重铬酸钾可用于检测酒精,两者反应呈灰绿色,而通气培养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故酵母菌液过滤后的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不会变为灰绿色,D 错误。故选 B。5.尔雅 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
8、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B.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C.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可通过组织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详解】A、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A 正确;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
9、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B 正确;C、若在生产中不播种黑色种子,即无雌性植株,不能正常通过有性生殖繁殖,获得下一年的种子,C 错误;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避免了去雄,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D 正确。故选 C。6.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
10、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 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
11、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采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 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故选 C。7.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 6 种C.F1红眼雌蝇和 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 5/24
12、D.F2雌蝇分别与 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果蝇的野生型表现为红眼,奶油色为突变雄蝇,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雌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且子二代比例为 8:4:3:1,和为 16,说明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详解】A、分析题意,子一代红眼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的比例为 8:4:3:1,是 9:3:3:1 的变形,说明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 正确;B、根据 F1互交所得 F2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8:4
13、:31 可知,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若果蝇眼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则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 A/a、B/b,根据 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F1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AaXBY,而 F2中红眼雌蝇占 8/16,红眼雄蝇占 4/16,伊红眼雄蝇占 3/16,奶油眼雄蝇占 1/16,可知 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aaXBX-,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A_XBY、aaXBY,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A_XbY,奶油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aaXbY,则 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 222=6 种,B 正确;C、F1红眼雌蝇(AaXBXb)与
14、F2伊红眼雄蝇(1/3AAXbY、2/3AaXbY)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A_XbXb)的概率为 1/3 1/4+2/3 3/4 1/4=5/24,C 正确;D、若 F2雌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则其与 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都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蝇,D 错误。故选 D。8.关于遗传物质 DNA 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 DNA 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 DNA 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15、【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3、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16、 错误;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实质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两者化学本质相同,B 正确;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酶解法去掉 DNA 或者 DNA 蛋白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 DNA 和蛋白质,两者均采用了能区分 DNA 和蛋白质的技术,C 正确;D、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 DNA 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D 正确。故选 A。9.关于中心法则相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形成
17、氢键B.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均由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C.在解旋酶协助下,RNA 聚合酶以单链 DNA 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 RNAD.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均可在体外发挥催化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包括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此外还包括 RNA 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详解】A、RNA 聚合酶催化 DNARNA 的转录过程,逆转录酶催化 RNADNA 的逆转录过程,两个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存在 DNA-RNA 之间的氢键形成,A 正确;B、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酸控制合成的,
18、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 正确;C、以单链 DNA 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 RNA 是转录过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 错误;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起催化作用,在适宜条件下,酶在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如体外扩增 DNA 分子的 PCR 技术中可用到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D 正确。故选 C。10.关于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需不断产生 TH 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B.TH 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 TR 不能识别 TH,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D.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
19、儿呆小症的发病率【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详解】A、TH 作用后即被灭活,机体需不断产生 TH 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 正确;B、TH 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TH 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B 错误;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 TR 不能识别 TH,TH 的负反馈调节会受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会分泌更多相应的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 TH,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C 正确;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功能,新生儿缺碘容易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而患呆小症,所以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D 正确。故选 B。
20、11.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 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B.sIgA 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
21、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体液免疫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甲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说明其为浆细胞,其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 正确;B、分泌型抗体 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说明 sIgA 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 正确;C、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C 正确;D、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和清除功能,D 错误。故
22、选 D。12.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 11,个体数就达到 K 值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A【解析】【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 值)。有的种群在数量快速增长到 K值后能保持相对稳定,使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详解】A、稳定的种群在年龄组成稳定、性别比例为 1:1 时,能否达到 K 值,还要看环境条件是否发生变化,A 错误;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
23、,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动态平衡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不变,B 正确;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具有功能平衡的特征,故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C 正确;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D 正确。故选 A。13.20 世纪 70 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 1.247(t1 年与 t 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组成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B.依据其年龄组成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
24、难被去除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分析,该种群年龄组成中幼年组占比多于中年组,中年组占比多于老年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详解】A、根据分析,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增长型种群,A 错误;B、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周限增长率为 1.247(t1 年与 t 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 形,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很难被去除,B 正确;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食物链变少,C 错误;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引进
25、新疆后,从周增长率来看,其种群增长能力强,在与当地的鼠类竞争中占优势,种群增长率高于当地鼠类,D 错误。故选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目要求。14.骨骼肌受牵拉或轻微损伤时,卫星细胞(一种成肌干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新的肌细胞后与原有肌细胞融合,使肌肉增粗或修复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B.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编码基因不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细胞中C.激活的卫星细胞中,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高 河北 生物 高考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