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甲卷)(解析版).pdf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甲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甲卷)(解析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 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甲卷)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甲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D【解析】【详解】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 错误;B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 错误;C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
2、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 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 正确;答案选 D。2.辅酶10Q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10Q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60904C H OB.分子中含有 14 个甲基C.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D.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C59H90O4,A 错误;B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键线式端点代表甲基,10 个重复基团的最后一个连接 H 原子的碳是甲基,故分子中含有
3、1+1+1+10+1=14 个甲基,B 正确;C双键碳以及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共面,羰基碳采取 sp2杂化,羰基碳原子和与其相连的氧原子及另外两个原子共面,因此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 错误;D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甲基,能发生取代反应,D 错误;答案选 B。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2-+2H+=H2S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湿合:Al3+4NH3+2H2O=AlO2+4NH4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23+CO2+H2O=HSiO3+HCO3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Ba(OH)2和 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 12
4、 混合:Ba2+2OH-+2H+SO24=BaSO4+2H2O【答案】D【解析】【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 S2-氧化为 S 单质,自身根据其浓度大小还原为 NO或 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H+2NO3+S2-=S+2NO2+2H2O(浓)或8H+2NO3+3S2-=3S+2NO+4H2O(稀),A 错误;B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 Al3+,可以与氨水中电离出的 OH-发生反应生成 Al(OH)3,但由于氨水的碱性较弱,生成的 Al(OH)3不能继续与弱碱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B 错误;C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
5、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则根据其通入的量的多少反应为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3+H2O+CO2=H2SiO3+CO23(CO2少量)或SiO23+2H2O+2CO2=H2SiO3+2HCO3(CO2过量),C 错误;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Ba(OH)2与 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 1:2 混合,Ba(OH)2电离出的OH-与NH4HSO4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Ba(OH)2电离出的Ba2+与NH4HSO4电离出的SO24反应生成 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为为 Ba2+2OH-+2H+SO24=BaSO4+2H2O,D 正确;故答案选 D。4.一种水性电
6、解液 Zn-MnO2离子选泽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 溶液中,Zn2+以 Zn(OH)24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区的 K+通过隔膜向区迁移B.区的 SO24通过隔膜向区迁移C.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24+Mn2+2H2O【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和题目所给信息可知,区 Zn 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24,区 MnO2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 MnO2+2e-+4H+=Mn2+2H2O;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两个离子选择隔膜
7、没有指明的阳离子隔膜还是阴离子隔膜,故两个离子隔膜均可以通过阴、阳离子,因此可以得到区消耗 H+,生成 Mn2+,区的 K+向区移动或区的 SO24向区移动,区消耗 OH-,生成 Zn(OH)24,区的 SO24向区移动或区的 K+向区移动。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根据分析,区的 K+只能向区移动,A 错误;B根据分析,区的 SO24向区移动,B 正确;CMn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nO2+2e-+4H+=Mn2+2H2O,C 正确;D电池的总反应为 Zn+4OH-+MnO2+4H+=Zn(OH)24+Mn2+2H2O,D 正确;故答案选 A。5.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25,101kPa下,28L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A2.5NB.-132.0L 1.0mol L AlCl溶液中,3+Al的数目为A2.0NC.0.20mol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2CO的数目为A1.4ND.电解熔融2CuCl,阴极增重6.4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A0.10N【答案】C【解析】【详解】A25、101kPa 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 Al(OH)3,因此 2.0L 1.0 mol/L 的 AlCl3溶液中 Al3+数目小于 2.0NA,故 B 错误;C苯甲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6522215C H
9、COOH+O7CO+3H O2点燃,1mol 苯甲酸燃烧生成 7molCO2,则 0.2mol 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 1.4molCO2,数目为 1.4NA,故 C 正确;D电解熔融 CuCl2时,阳极反应为-22Cl-2e=Cl,阴极反应为2+-Cu+2e=Cu,阴极增加的重量为 Cu 的质量,6.4gCu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阴极反应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数目为 0.2NA,故 D 错误;答案选 C。6.Q、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Q 与X、Y、Z 位于不同周期,X、Y 相邻,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10、Q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QB.单质的熔点:XYC.简单氢化物的佛点:ZQ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答案】D【解析】【分析】Q、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 与 X、Y、Z 不在同一周期,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Q 元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则 Q 应为第二周期元素,X、Y、Z 位于第三周期,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Y 为 Si 元素,X、Y 相邻,且 X 的原子序数小于 Y,则 X 为 Al 元素,Q、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 Q、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3-4=1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
11、 7,若 Q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为 F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为 P 元素,若 Q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为 O 元素,则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为 S 元素,若 Q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为 N 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为 Cl 元素;综上所述,Q 为 N 或 O 或 F,X 为 Al,Y 为 Si,Z 为 Cl 或 S 或 P,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X 为 Al,Q 为 N 或 O 或 F,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QX,A 错误;B 由分析可知,X 为 Al 属于金属晶体,Y 为 Si 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故
12、单质熔点 SiAl,即 YX,B 错误;C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由分析可知 Q 为 N 或 O 或 F,其简单氢化物为 H2O 或 NH3或 HF,Z 为 Cl 或 S 或 P,其简单氢化物为 HCl 或 H2S 或 PH3,由于前者物质中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后者物质中不存在,故沸点 QZ,C 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S、Cl 的非金属性均强于 Si,因此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Y,D 正确;故答案为:D。7.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A比较3CH COO和3HCO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10.1mol L的34CH C
13、OONH和3NaHCO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h33hKCH COO KHCOB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将铁锈落于浓盐酸,滴入4KMnO溶液,紫色褪去铁绣中含有二价铁C探究氢离子浓度对2-4CrO、2-27Cr O相互转化的影响向24K CrO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2-27Cr O的方向移动D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 CH3COONH4中+4NH水解,+4232NH+H ONHH O+H,会消耗 CH3COO-水解生成的 OH-,测定相同浓度的 CH3C
14、OONH4和 NaHCO3溶液的 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 Kh(CH3COO-)Kh(-3HCO),A 错误;B铁锈中含有 Fe 单质,单质 Fe 与浓盐酸可反应生成 Fe2+,滴入 KMnO4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一定含有二价铁,B 错误;CK2CrO4中存在平衡 22-4CrO(黄色)+2H+2-27Cr O(橙红色)+H2O,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 正确;D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 错误;答案选 C。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8.硫酸锌(4ZnSO)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
15、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3ZnCO,杂质为2SiO以及 Ca、Mg、Fe、Cu 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氯氧化物溶度积常数如下表:离子3+Fe2+Zn2+Cu2+Fe2+MgspK384.0 10176.7 10202.2 10168.0 10111.8 10回答下列问题:(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3)加入物质 X 调溶液pH=5,最适宜使用的 X 是_(填标号)。A.32NHH OB.2Ca(OH)C.NaOH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4)向80 90的滤液中分批加入
16、适量4KMnO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有2MnO,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滤液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6)滤渣与浓24H SO反应可以释放 HF 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_、_。【答案】(1)ZnCO3焙烧ZnO+CO2(2).增大压强.将焙烧后的产物碾碎,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硫酸的浓度等(3).B.Fe(OH)3.CaSO4.SiO2(4)3Fe2+-4MnO+7H2O=3Fe(OH)3+MnO2+5H+(5)置换 Cu2+为 Cu 从而除去(6).CaSO4.MgSO4【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 ZnCO3,杂质为 SiO2以及 Ca、Mg、Fe、Cu 等
17、的化合物,结合流程图分析,菱锌矿焙烧,主要发生反应 ZnCO3焙烧ZnO+CO2,再加入H2SO4酸浸,得到含 Zn2+、Ca2+、Ma2+、Fe2+、Fe3+、Cu2+的溶液,加入物质 X 调节 pH=5,结合表格数据,过滤得到 Fe(OH)3、CaSO4、SiO2的滤渣,滤液中主要含有 Zn2+、Cu2+、Mg2+、Ca2+、Fe2+,再向滤液中加入 KMnO4溶液氧化 Fe2+,过滤得到 Fe(OH)3和 MnO2的滤渣,滤液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 Zn+Cu2+=Zn2+=Cu,过滤后得到滤渣为 Cu,再向滤液中加入 HF 脱钙镁,过滤得到滤渣为 CaF2、MgF2,滤液为 ZnSO4溶
18、液,经一系列处理得到 ZnSO47H2O,据此分析解答。【小问 1 详解】由分析,焙烧时,生成 ZnO 的反应为:ZnCO3焙烧ZnO+CO2;【小问 2 详解】可采用增大压强、将焙烧后的产物碾碎,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硫酸的浓度等方式提高锌的浸取率;【小问 3 详解】ANH3H2O 易分解产生 NH3污染空气,且经济成本较高,故 A 不适宜;BCa(OH)2不会引入新的杂质,且成本较低,故 B 适宜;CNaOH 会引入杂质 Na+,且成本较高,C 不适宜;故答案选 B;当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 10-5mol/L),结合表格 Ksp 计算各离子完全沉淀时 pH5 的只有 Fe3+,故滤渣中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 统一 高考 化学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