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 1.读写联动。 精忠报国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批注:岳飞奔赴战场的原因是: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并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谨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战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即将
2、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桧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这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批注:你对“精忠报国”的理解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被免除兵权,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岳飞坚决反对。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飞临死前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就这样,一代抗金名将岳飞惨遭杀害,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1)岳飞是( )著名的军事家、
3、抗金名将。 A.北宋 B.南宋 C.唐朝 D.明朝 (2)将短文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3)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岳飞( )的思想感情。 A.希望当官从军 B.不服老,不服输 C.强烈渴望收复失地、企盼祖国早日统一 D.对奸臣当道的痛恨,对昏庸无能的朝廷的讽刺、挖苦 (4)联系上下文,说说满江红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_ (5)一代名将岳飞被奸人( )害死。 A.童贯 B.秦桧 C.蔡京 D.潘仁美 (6)【训练要素】根据故事情节,简要复述短文。 _ (7)微写作。岳飞面对秦桧“莫须有的罪名,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当时的内心是汹涌澎湃的,这短短的八个字表达了岳飞内心深处的感受。想一想你
4、在考试时的心情,把你当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带了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人,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
5、,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绝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和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和百人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本文作者:何东明) (1)“津
6、津有味在文中的意思是 。“胸有成竹”在文中的意思是 。 (2)根据短文内容,按顺序补充故事情节。 追击匈奴兵,遭遇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慌张逃跑,李广的队伍安全返回。 (3)短文中,匈奴骑兵慌张逃跑的原因不包括( )。 A.李广只带了百名骑兵,匈奴队伍以为他们是大部队诱敌的前锋 B.李广在数千名匈奴骑兵面前坦然前行 C.李广的队伍离敌阵那么近,还下马休息 D.李广的大部队埋伏在附近 (4)李广在退兵时运用的计策与( )这一计策最相近。 A.暗度陈仓 B.十面埋伏 C.空城计 D.瞒天过海 (5)汉文帝曾评价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是对李广的高度评价。结合本文,你
7、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守护大山守护“家” 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他说。 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c)辛苦的工作。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千米以上。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
8、00多双。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就向其反复叮嘱(zh)防火事项。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一次。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面、咸(xin)菜、土豆。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儿盐水,中午煮一点儿挂面垫(din)垫。“山顶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儿苦好像根本不算什么。
9、“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go)药和胃药。”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没事儿,我能坚持。 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为了消遣(qin),林场曾经在山上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老段却找到了( )的法子: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有点儿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老段说。 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yn)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1)
10、从第自然段中摘录:刚种下时,那棵落叶松不到 ,现在已长到 。 (2)第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 。 (3)概括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 (4)读了第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的横线上作批注。 _ (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在第( )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6)结合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序号) A.艰苦朴素 B.埋头苦干 C.苦中作乐 (7)为什么说“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 4.类文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
11、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高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到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涯。在军旅生涯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亲赴前线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
12、。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着千万人的斗志。 (1)陆游
13、30岁时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得了第一名却被除名的原因是( )。 A.主张北伐,受到投降派的排挤 B.受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 C.南宋皇帝屈膝投降,不重用有才能的人 D.自己才疏学浅,没有真才实学 (2)【训练要素】这篇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陆游从青年到老年四个年龄段的几件人生大事,可以概括为: ; ; ; 。这四件事中,第 件事写得更详细。这四件事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的,都表现了陆游的 之情。 (3)第4自然段“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中“又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_ (4)下列诗句与示儿表达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相同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从文中可以看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 _ 5.阅读理解。 薛谭学讴 战国时,秦国有个歌唱家,名叫秦青,他的徒弟中有个叫薛谭的,很有音乐天赋,学习进步很快。秦青经常让他来表演,叫大家向他学习。这样一来,薛谭就有些骄傲自满了,于是他编了个理由,想停学回家。秦青听后,感到十分惊讶。 送薛谭回家那天,秦青在城外大道旁设宴为他送行。宴会开始后,秦青弹唱了一首歌,来表达对薛谭辞学回家的惋惜之情。那歌声发自肺腑,在场的徒弟们都感动得落泪了。薛谭听着老师的歌声,不由得想起老师曾经讲过的韩娥的故事。韩娥唱歌的余声,能在
15、屋梁上回荡三天三夜。薛谭从前不相信天下能有这么高超的歌唱艺术,如今听了老师唱歌,才明白自己还没有学会老师的本领,离高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 曲子弹奏完,薛谭含着泪水,斟(zhn)了一杯酒,恭恭敬敬地递给老师,说:“老师,您唱得太好了,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不能走,我要跟您学习一辈子。 从此,薛谭安下心来,时时处处尊敬老师,勤学苦练,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后来,他克服了学习上的自满情绪,勤奋钻研,精益求精,终于成了一名歌唱家。 (根据列子汤问中的相关内容改写) (1)读了第2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_ (2)用“ 画出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词,并根据
16、故事内容补充导图。 薛谭想停学回家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薛谭想停学回家是因为他有些骄傲自满了 B.秦青的歌声非常优美,能在屋梁上回荡三天三夜 C.秦青对薛谭辞学回家感到非常惋惜 D.薛谭明白了秦青的良苦用心,留了下来,最终成了一名歌唱家 (4)短文中的秦青作为老师,他做到了( )。 A.无微不至 B.孜孜不倦 C.循循善诱 D.平易近人 (5)如果把第3自然段中画“ ”的部分长话短说,恰当的是( )。 A.薛谭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B.薛谭含泪告诉老师,自己要跟老师学习一辈子 C.薛谭一边给老师敬酒,一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D.薛谭赞美秦青歌唱得好 (6)琪琪和乐乐在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八 单元 阅读 理解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