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_行政许可_654.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__行政许可_654.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行政许可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第四节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五节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第六节第六节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二、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二、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三、行政许可的原则三、行政许可的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行政许可概述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理解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理解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2.了解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了解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3.了解行政许可的原则。了解行政
2、许可的原则。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行政许可指法定的享有许可权的行行政许可指法定的享有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1.1.行政许可是一种典型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典型的行政行为。2.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3.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4.4.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行政许可是行政
3、主体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法律资格或者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资格或者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5.5.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6.6.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以下两种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行政机关的以下两种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不适用行政许可法,性质上属于非许可审批:不适用行政许可法,性质上属于非许可审批:(1 1)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人事、外事、)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人事、外事、财务的审批;财务的审批;(2 2)行政机关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机关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外事、财务的审批。人事、外事、财务的审批
4、。注意:注意:1.1.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是行政机关的内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措施,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部管理措施,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2.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已经初始合法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已经初始合法登记企业的年检行为不是行政许可企业的年检行为不是行政许可。3.3.结婚登记不是行政许可,属于行政确认。结婚登记不是行政许可,属于行政确认。4.4.行政机关仅为确认民事财产权利和其他民行政机关仅为确认民事财产权利和其他民事关系的登记事项不是行政许可。事关系的登记事项不是行政许可。下列那些行为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下列那些行为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A A某进入某进
5、入211211工程的大学组团到北美考察,工程的大学组团到北美考察,经国家教育部(外事司)的审批经国家教育部(外事司)的审批 B B卫生局对其直接管理的口腔医院副院长的卫生局对其直接管理的口腔医院副院长的任免事项的审批任免事项的审批 C C市财政局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盖办公楼请求市财政局对市中级人民法院盖办公楼请求追加财政拨款的审批追加财政拨款的审批 D D民政部门根据社团登记条列对民政部门根据社团登记条列对“欧美欧美同学会同学会”设立的审批。设立的审批。答案:答案:D D二、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二、行政许可的种类和形式(一)行政许可的种类(一)行政许可的种类 1.1.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以
6、许可的性质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许可和资格许可。(一)行政许可的种类(一)行政许可的种类 2.2.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许可。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许可。3.3.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4.4.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可和非排他性许可。(一)行政许可的种类(一)行政许可的种类 5.5.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
7、般许可和特殊许可。殊许可。6.6.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分为长期许可和短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分为长期许可和短期许可。期许可。(二)行政许可的形式(二)行政许可的形式 书面文件形式书面文件形式 1.1.证照形式:许可证、执照、资格证、资质证照形式:许可证、执照、资格证、资质证。证。2.2.非证照形式:批准书、同意决定。非证照形式:批准书、同意决定。非书面文件形式(默示许可、边民出入境的非书面文件形式(默示许可、边民出入境的放行)放行)(二)行政许可的形式(二)行政许可的形式 1.1.许可证。是行政许可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许可证。是行政许可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当事人申请而发放的一种批
8、准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当事人申请而发放的一种批准书,它以许可证的名称出现,故称为许可证。书,它以许可证的名称出现,故称为许可证。2.2.执照。执照是行政主体颁发的准许申请人执照。执照是行政主体颁发的准许申请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书面凭证。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书面凭证。3.3.准许证。一些许可证的具体名称。准许证。一些许可证的具体名称。(二)行政许可的形式(二)行政许可的形式 4.4.资格资质证。持有人具备特殊信誉或特殊技资格资质证。持有人具备特殊信誉或特殊技能职业所需条件的证明文件,一般与持有人身份相能职业所需条件的证明文件,一般与持有人身份相联系,不得继承、转让。联系,不得继承、转让。5
9、.5.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证明文件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证明文件 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是指行政许可机关批准申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是指行政许可机关批准申请人从事一定活动的书面意见,证明文件则是指行请人从事一定活动的书面意见,证明文件则是指行政许可机关对特定的事实予以确认的书面意见。政许可机关对特定的事实予以确认的书面意见。6.6.其他行政许可证件其他行政许可证件三、行政许可的原则三、行政许可的原则(一)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一)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 1 1行政许可的设定严格依法进行;行政许可的设定严格依法进行;2 2行政许可的实施要严格依法进行;行政许可的实施要严格依法进行;3 3依法
10、意味着依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依法意味着依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件和程序。(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 1公开原则,指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开原则,指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2 2公平、公正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要平等地公平、公正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要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在设定
11、行政许可时,不能对个人和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在设定行政许可时,不能对个人和组织因地位、经济条件、来自地区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条件;组织因地位、经济条件、来自地区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条件;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不能对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标准的个人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不能对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标准的个人和组织实行歧视待遇。和组织实行歧视待遇。(三)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的便民原则(三)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的便民原则 便民、效率原则贯穿在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包便民、效率原则贯穿在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包括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各个环节。括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各个环节。如如“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站式办理
12、”、“格格式文本式文本”、“当场受理当场受理”等都体现便民、效率的原等都体现便民、效率的原则。则。(四)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陈述权、申辩权(四)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陈述权、申辩权和提供法律教济的原则和提供法律教济的原则 行政许可法第行政许可法第7 7条规定: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的,有
13、权依法要求赔偿。”(五)信赖保护原则(五)信赖保护原则 即保护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的信任即保护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的信任和依赖,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和依赖,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确需改变的,对于由此给相时人造成的损失应当依确需改变的,对于由此给相时人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法给予补偿。(六)禁止转让原则(六)禁止转让原则 行政许可法第行政许可法第9 9条规定:条规定:“依法取得的行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七)法律监督原
14、则(七)法律监督原则 对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和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对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和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项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设定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2.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一)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适用范围)(一)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适用范围)行政许可法第行政许可法第1212条条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可
15、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 1(安全(安全综合的)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综合的)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目的:主要是保障种种安全目的:主要是保障种种安全 特点特点:(1 1)一般没有数量限制;()一般没有数量限制;(2 2)能否取)能否取得许可与申请人自身条件有关;(得许可与申请人自身条件有关;(3 3)许可不得转)许可不得转让。让。(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可以设定行政许
16、可的事项 2 2(特许)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特许)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目的:主要是分配稀缺资源目的:主要是分配稀缺资源 特点:(特点:(1 1)一般有数量限制;()一般有数量限制;(2 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实施许可一般有自由裁量权;(实施许可一般有自由裁量权;(3 3)申请人取得许)申请人取得许可一般应当支付一定费用;(可一般应当支付一定费用;(4 4)行政许可事项可)行政许可事项可以在被许可人和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
17、在被许可人和符合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依法转让、继承。之间依法转让、继承。(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3.3.(认可)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认可)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目的:主要是确认从业水平或某种技能、信誉目的:主要是确认从业水平或某种技能、信誉 特点:(特点:(1 1)一般都要通过考试或严格考核方)一般都要通过考试或严格考核方式并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决定是否予以许可;式并根据考试、考
18、核结果决定是否予以许可;(2 2)没有数量限制;()没有数量限制;(3 3)行政机关实施许可一般)行政机关实施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没有自由裁量权;(4 4)资格资质的许可与申请人)资格资质的许可与申请人的身份相联系,资格资质证书不能转让、继承。的身份相联系,资格资质证书不能转让、继承。(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4.4.(核准)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核准)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 品,需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
19、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目的:主要是判断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目的:主要是判断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以防止危险、保障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以防止危险、保障安全。特点:(特点:(1 1)许可的依据主要是技术性、专业)许可的依据主要是技术性、专业性的标准;(性的标准;(2 2)没有数量限制;()没有数量限制;(3 3)行政机关实)行政机关实施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施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4 4)许可与申请事)许可与申请事项的自身条件有关,许可证件不能转让。项的自身条件有关,许可证件不能转让。(一)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可以设定行政许
20、可的事项 5 5(登记)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登记)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目的:主要是确认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目的:主要是确认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特点:(特点:(1 1)未经许可取得主体资格不得从事相)未经许可取得主体资格不得从事相关社会经济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关社会经济活动,不受法律保护;(2 2)没有数量限)没有数量限制;(制;(3 3)行政机关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4 4)许)许可不能转让。可不能转让。6.6.(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1、许可的其他事项。(二)(二)不宜不宜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四个优先四个优先”1 1自主决定机制优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自主决定机制优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可以可以不设立行政许可。不设立行政许可。2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可以可以不设定不设定行政许可。行政许可。3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可可以以不设定行政许可。不设定行政许可。4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能够解决的,可以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22、不设定行政许可。(三)(三)不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1.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人事、外事、财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人事、外事、财务的审批;务的审批;2.2.行政机关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行政机关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外事、财务的审批。事、外事、财务的审批。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包括行政许可的创设权和规定权。包括行政许可的创设权和规定权。创设权指上位法未对行政许可作出规范,下创设权指上位法未对行政许可作出规范,下位法自主设立行政许可的权力。位法自主设立行政许可的权力。规定权指上位法对行政许可已经作出规范,规定权指上位法对行政许可已经作出规范,
23、下位法在其许可事项范围内的具体落实和细化的下位法在其许可事项范围内的具体落实和细化的权力。权力。(一)法律的设定权(一)法律的设定权 法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法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可以就行政许可法第性文件,它可以就行政许可法第 12 12 条所列的所有事项设定行政许可。条所列的所有事项设定行政许可。(二)行政法规的设定权(二)行政法规的设定权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规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也有较大的许可设定权。性文件。行政法规也有较大的许可设定权。对依法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对依法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可以由
24、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定法律的可以由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三)国务院决定的设定权(三)国务院决定的设定权 在行政许可法中,对国务院决定的许可在行政许可法中,对国务院决定的许可设定权作了规定。即在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设定权作了规定。即在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制定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的设定权(四)地方性法规和省级
25、政府规章的设定权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省、自治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 1 1 年需要继续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26、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五)地方立法设定行政许可的(五)地方立法设定行政许可的“四个禁止四个禁止”1.1.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2.2.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前置性行政许可;3.3.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4.4.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
27、市场。关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设定的行政关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正确的表述有?许可,正确的表述有?A A只能设定临时的(一年为限)的行政许可只能设定临时的(一年为限)的行政许可 B B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法律职业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及建筑企业资质的资格、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及建筑企业资质的许可许可 C C有权限制外地生产的白酒进入广州市销售有权限制外地生产的白酒进入广州市销售 D D不得限制外省的企业和个人到本省从事生不得限制外省的企业和个人到本省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答案:答案:ABDABD (六)不
28、得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六)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 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外,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规规章外,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规章以及依法不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和章以及依法不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其他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可。(七)行政许可的规定权(七)行政许可的规定权 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性法
29、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他条件。(八)行政许可的评价机制(八)行
30、政许可的评价机制 设定机关的自行修改与废止;实施机关的报告;设定机关的自行修改与废止;实施机关的报告;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向谁提出。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向谁提出。行政许可法第行政许可法第2020条条 关于行政许可评价机制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关于行政许可评价机制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确的?A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提出意见的设定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提出意见 B B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并将意见通报给实施机关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并将意见通报给实施机关 C
31、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向行政许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向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实施提出建议的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实施提出建议 D D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己设定的行政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己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答案:答案:ACDACD (九)经济类许可的终止制度(九)经济类许可的终止制度 省级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省级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
32、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行政许可法第认为通过行政许可法第1313条所列方式能够解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止实施该行政许可。关于省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关于省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行政许可的说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行政许可的说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A该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是行政法规设定的该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是行政法规设定的 B B该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是有关经济事务的该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是有关经济事务的 C C决定主体必须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决定主体必须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市人民政
33、府会市人民政府 D D必须报国务院或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必须报国务院或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答案:答案:ABAB一、行政机关一、行政机关二、法定授权组织二、法定授权组织三、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三、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四、专业技术组织四、专业技术组织五、行政机关内部的关系五、行政机关内部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掌握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掌握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2.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委托实施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委托实施3.掌握行政许可机关的内部关系掌握行政许可机关的内部关系一、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一、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二、行政许可的期限与费用二、行政许可的期限与费用三
34、、听证程序三、听证程序四、特别程序四、特别程序五、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五、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第四节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掌握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掌握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2.熟悉行政许可的期限熟悉行政许可的期限3.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4.了解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了解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5.掌握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掌握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一、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一、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二、行政许可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二、行政许可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三、行政许可的变更和撤回三、行政许可的变更和撤回四、行政许可的撤销四、行
35、政许可的撤销五、行政许可的注销五、行政许可的注销第五节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了解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了解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检查2.掌握行政许可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掌握行政许可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3.了解行政许可的变更和撤回了解行政许可的变更和撤回4.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撤销重点掌握行政许可的撤销5.理解运用行政许可的注销理解运用行政许可的注销一、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一、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三、相对人的责任三、相对人的责任第六节第六节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了解
36、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了解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2.掌握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掌握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3.理解运用相对人的责任理解运用相对人的责任 为何出现这一状况呢?有关法律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原为何出现这一状况呢?有关法律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原因有三:一是缺少有效的程序规则,怎么监督,责任如何追究,因有三:一是缺少有效的程序规则,怎么监督,责任如何追究,这些都没有规定;二是没有利害相关人的参与,监督缺少发起这些都没有规定;二是没有利害相关人的参与,监督缺少发起者;三是对立法不作为的监督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者;三是对立法不作为的监督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 但是,但是,3 3月月1
37、515日,中国民航总局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日,中国民航总局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民航方面已于访时却表示,民航方面已于20032003年起草并提交了新的赔偿规定年起草并提交了新的赔偿规定草案,只是尚未得到批复。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马正在草案,只是尚未得到批复。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马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民航法颁布实施后,民航总局也意识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民航法颁布实施后,民航总局也意识到了立法问题,制定了一个新的赔偿责任限额,但报送后,由到了立法问题,制定了一个新的赔偿责任限额,但报送后,由于诸多内部原因,包括征询航空业界等方面的意见,至今没有于诸多内部原因,包括征询航空业界等方面的意见,至今没有出台。出台。中国民航第一案中国民航第一案小结:抽象行政行为小结:抽象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政行为的特征;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的内容;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2.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概述抽象行政行为概述;国国务院行政法规务院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有普遍约束力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决定、命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