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 8 月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 8 月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 8 月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 8 月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
2、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
3、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取材于周建武的逻辑学导论)材料二:中国诗河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没,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词语音齐的相谐,而使语词
4、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是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边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也达不到无里理妙的艺术效果。(取材于彭漪涟的(古诗词中的逻辑逻辑)材料三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
5、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
6、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取材于张炼强的修辞艺术探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逻辑以思维为研究对象,中国
7、、印度和希腊是世界逻辑学的发源地。B.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不合逻辑”的语言常显得新鲜奇特,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D.“无理而妙”全无逻辑基础,但要赏析它却离不开正确的逻辑思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于亚里士多德的“大逻辑”传统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还在逻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逻辑学的研究要作用于现实生活,要以增强人的逻辑性、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C.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诗歌语言,所以诗歌创作要打破逻辑束缚,求新求变,方能成就佳作。D.诗歌的语言是个性化的,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如果刻板地用逻辑逐
8、一衡量,不免会产生误读。3.下列对概念内涵与外延关系阐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内涵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性越多,外延所包含的具体对象越少E.内活侧重于概念的质,外延侧重于概念的量。C.内涵与外延共同构成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D.在特定的条件下,内涵与外延可以相互转化。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以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为例,论证材料二画线句的观点。(4分)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你得站起来,”他发现玛丝洛娃坐着不动,和颜悦色地说。玛丝洛身姿矫捷地站起
9、来,现出唯命是从的神气,提起高耸的胸部,用她那双笑盈盈而略微斜睨的黑眼睛直盯住庭长的脸,什么也没回答。“你叫什么名字?“柳波芙。”她迅速地说。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夹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他眼睛没有离开这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庭长还想问下去,但那个戴眼镜的法官怒气冲冲地嘀咕了一句,把他拦住了。庭长点点头表示同意,又对被告说:“怎么叫柳波芙呢?”他说。“你登记的不是这个名字。”被告不作声。“我问你,你的真名字叫什么。”“你的教名叫什么?”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问。“以前叫卡吉琳娜。”“这不可能,”聂赫留朵夫嘴里仍这样自言自语,
10、但心里已毫不怀疑,断定她就是那个他一度热恋过,确确实实是热恋过的姑娘,姑妈家的养女兼侍女。当年他诱骗了她,后来又抛弃了她。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去想她,因为想到这事实在太痛苦了,这事使他原形毕露,表明他这个以正派人自居的人不仅一点也不正派,对那个女人的行为简直是十分下流。对,这个女人就是她。这会儿他看出了她脸上那种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这种特点使每张脸都自成一格,与其他人不同。尽管她的脸苍白和丰满得有点异样,她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可爱特点,还是表现在脸上,嘴唇上,表现在略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烂漫、笑盈盈的目光中,表现在脸上和全身流露出来的唯命是从的神态上。“你早就该这么说了,”庭长又特
11、别和颜悦色地说。“你的父名叫什么?”“我是个私生子,”玛丝洛娃说。“那么按照你教父的名字该怎么称呼你呢?”“米哈依洛娃。”“她会做什么坏事呢?”聂赫留朵夫心里仍在琢磨,他的呼吸有点急促了。“你姓什么,通常人家叫你什么?”庭长继续问。“通常用母亲的姓玛丝洛娃。”“职业呢?你做什么工作?”玛丝洛娃不作声。“你做什么工作?”庭长又问。“在院里,”她说。“什么院?”戴眼镜的法官严厉地问。“什么院您自己知道,”玛丝洛娃说。她噗哧一笑,接着迅速地向周围扫了一眼,又盯住庭长。她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神情,她的话、她的微笑和她迅速扫视法庭的目光是那么可怕和可怜,弄得庭长不禁垂下了头。庭上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接
12、着,这种寂静被一个旁听者的笑声打破了。有人向他发出嘘声。庭长抬起头,继续问她:“你以前没有受过审判和侦审吗?”“没有,”玛丝洛娃叹了一口气,低声说。“起诉书副本收到了吗?”“收到了。”“你坐下,”庭长说。被告就象盛装的贵妇人提起拖地长裙那样提了提裙子,然后坐下来,一双白净的不大的手拢在囚袍袖子里,眼睛一直盯住庭长。接着传证人,再把那些用不着的证人带下去,又推定法医,请他出庭。然后书记官起立,宣读起诉书。他念得很响很清楚,但因为念得太快,以致发出来的声音成了一片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令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会儿把身子靠在椅子的这边扶手上,一会儿靠在那边扶手上,一会儿搁在桌上,一会儿靠在椅背上,一会儿闭
13、上眼睛,一会儿睁开眼睛,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要打呵欠,都勉强忍住。玛丝洛娃时而一动不动地望着书记官,听他宣读,时而全身抖动,似乎想进行反驳,脸涨得通红,然后又沉重地叹着气,双手换一种姿势,往四下里看了看,又盯住书记官。“那么您对玛丝洛娃有什么看法?”那个被指定替玛丝洛娃辩护的见习法官一脸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表情,红着脸问道。“她是最好的,”基塔耶娃回答,“姑娘受过教育,蛮有派头。她出身上等人家,法语书也看得懂。她有时候喝得有点多,但从来不放肆。是个非常好的姑娘!”玛丝洛娃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目光移到陪审员那边,最后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严厉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
14、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了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聂赫留朵夫尽管心惊胆战,但是他的目光却怎么也离不开这双眼白闪亮、清楚的斜睨的眼睛。他想起那个可怕的夜晚:冰层坼裂,夜雾弥漫,特别是那钩在破晓前升起、两角朝下的残月,照着那黑漆漆、阴森森的地面。“她认出我来了,”他想。他把身子缩成一团,仿佛在等待当头一棒。但是她并没有认出他来。她平静地叹了一口气,又去看庭长了。聂赫留朵夫也叹了一口气。“噢,但愿快点结束,”他想。此刻他的心情仿佛一个猎人,不得已杀死一只受伤的小鸟:又是嫌恶,又是怜悯,又是悔恨。那只还没有断气的小鸟不住地在猎袋里扑腾,使人觉得又讨厌又可怜,真想赶快把它弄死,忘掉。聂赫留朵夫此刻听着审问证
15、人,心里就有类似的复杂情感。(有删改)【注基塔耶姓;是玛丝洛娃的证人,即下文所说的“掌班”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庭长曾流连于风月场所,但与横眉怒目的法官相比,也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颇具绅士风度。B.岁月改变了玛丝洛娃的容颜和体态,但她独一无二的神秘特点仍在,这正是她得以“复活”的缘由。C.玛丝洛娃对风尘女子的身份基本认同,被问及“什么院”时,也不忘借此机会调笑庭长和法官。D.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就像还没断气的、不住地在猎袋里扑腾的小岛,应该赶快被弄死,被忘记。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小说开篇通过对宪兵由“目
16、不转睛地盯着”到“木然望着”细节变化,侧面烘托了玛丝洛娃的魅力。B.文中反复用某词突出人物特征或心理,如“斜睨”,或与人物出身有关,时而含敬畏,时而表恼恨。C.宜读起诉书时,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描摹了法官们百无聊赖的情状,法官们尸位素餐的形象跃然纸上。D.玛丝洛娃听起诉书一段综合运用了多种心理描写的手法,有动作暗示,有神态暗示,还有内心独白。8.小说中玛丝洛娃三次叹气,结合上下文,分析叹气的原因有何不同。(6分)9.有人认为,与变色龙中的巡警奥楚蔑洛夫相比,小说中的法官显得过于单薄,应运用多种手法加以细致刻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概述你的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17、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明良论龚自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
18、;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 月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 镇江市 2023 2024 学年 高三上 月期初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