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高中考试真题化学试题(剖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辽宁高中考试真题化学试题(剖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辽宁高中考试真题化学试题(剖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Cr 52 Fe 56 Cu 64 Zn 65 Bi 209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
2、是A. 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 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 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D. 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B【解析】【详解】A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C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D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答案选B。2. 下列符号表征或说法正确的是A. 电离:B. 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C. 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D. 电子式: 【答案】C【解析】【详解】A是二元弱酸,电离分
3、步进行,其一级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B错误;C中心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故其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正确;D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故答案选C。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B. 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C. 标准状况下,气体中数目为D. 的溶液中数目为【答案】A【解析】【详解】A1个原子中含有10个中子,的物质的量为,故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中子数为,故A正确;B乙烯分子的结构式为,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键, 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B错误;C是共价化合物,分
4、子中不存在,故C错误;D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的溶液中的数目,故D错误;选A。4. 下列关于苯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B. 分子中最多有5个原子共直线C. 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 可溶于水【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苯环的性质判断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反应;根据碳碳叁键的特点判断可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钾氧化,对于共线可根据有机碳原子的杂化及官能团的空间结构进行判断;【详解】A苯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能使酸性溶液褪色,A错误;B如图所示,苯乙炔分子中最多有6个原子共直线,B错误;C苯乙炔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三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能被
5、取代,可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苯乙炔属于烃,难溶于水,D错误;故选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苯乙炔的结构与性质,根据官能团的特点进行判断。5. 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Z、Q原子均有两个单电子,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半径最小,Q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能与多种元素形成共价键B. 简单氢化物沸点:C. 第一电离能:D. 电负性:【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半径最小,说明W为第三周期元素Al。短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有两个单电子,可分类讨论:为第二周期元素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2或
6、2s22p4,即C或O;为第三周期元素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2或3s23p4,即Si或S。Q与Z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关系可知,则X、Z、Q分别为C、O和S,则Y为N。【详解】AX为C,能与多种元素(H、O、N、P、S等)形成共价键,A正确;BZ和Q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和H2S,由于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H2O沸点高于H2S,B错误;CY为N,Z为O,N的最外层p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故其第一电离能比O大,C正确;DW为Al,Z为O,O的电负性更大,D正确;故选B。6. 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振荡,静置,液
7、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褪色原因为被还原B. 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C. 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 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被氧化【答案】D【解析】【详解】A比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因为被还原,A项错误;B液体分层后,在层,的密度比水大,则下层呈紫红色,B项错误;C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则不易生锈,反之,若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则更易生锈,由于活泼性:,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项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D项正确;答案选D。7. 理论化学模拟得到一种离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原子均满足8
8、电子结构B. 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C. 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D. 常温下不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A由的结构式可知,所有N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B中心N原子为杂化,与中心N原子直接相连的N原子为杂化,与端位N原子直接相连的N原子为杂化,端位N原子为杂化,则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B错误;C中心N原子为杂化,则其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C正确;D中含叠氮结构(),常温下不稳定,D正确;故答案选B。8. 下列类比或推理合理的是已知方法结论A沸点:类比沸点:B酸性:类比酸性:C金属性:推理氧化性:D:推理溶解度: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的相对分子质
9、量逐渐增大,沸点逐渐升高,可推知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沸点:,故A正确;B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酸性:,故B错误;C由金属性:,可推出氧化性;由离子方程式可得,氧化性:,故C错误;D和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不能通过大小来比较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故D错误;选A。9. 如图,c管为上端封口的量气管,为测定乙酸溶液浓度,量取待测样品加入b容器中,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左侧电极反应:B. 实验结束时,b中溶液红色恰好褪去C. 若c中收集气体,则
10、样品中乙酸浓度为D. 把盐桥换为U形铜导线,不影响测定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本装置为电解池,左侧阳极析出氧气,右侧阴极析出氢气,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左侧阳极析出氧气,左侧电极反应:,A正确;B右侧电极反应2CH3COOH+2e-=H2+2CH3COO-,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CH3COO-,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为红色,B错误;C若c中收集气体,若在标况下,c中收集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10-3mol,转移电子量为0.510-3mol4=210-3mol,故产生氢气:110-3mol,则样品中乙酸浓度为:210-3mol 1010-3=,并且题中未给定气体状态不能准确计算,C错误;
11、D盐桥换为U形铜导线则不能起到传递离子使溶液呈电中性的效果,影响反应进行,D错误;答案选A。10. 利用有机分子模拟生物体内“醛缩酶”催化Diels-Alder反应取得重要进展,荣获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某Diels-Alder反应催化机理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总反应为加成反应B. 和互为同系物C. 是反应的催化剂D. 化合物X为【答案】B【解析】【详解】A由催化机理可知,总反应为+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A正确;B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和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也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C由催化机理可知,反应消耗了又生成
12、了VI,VI是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DI+VIX+II,由I、VI、II的结构简式可知,X为H2O,D正确;答案选B。11. 、均可自耦电离:、。下列反应与CH3CH2OH+HBr原理不同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和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和。由可得,与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和,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A正确;B由于可自电离,可写为,与交换成分生成和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故B正确;C与反应生成了单质,反应物没有互相交换成分,与题述反应原理不同,故C错误;D和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了和,与题述反应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选C。12. 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有关
13、数据如下:时间段/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020.20040.15060.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时,Z的浓度大于B. 时,加入,此时C. 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D. 时,X的物质的量为【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内的,故时,Z的浓度大于,A正确;B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时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故反应在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平衡时生了,列三段式:根据,得,则Y的平衡浓度为,Z的平衡浓度为,平衡常数,时Y的浓度为,Z的浓度为,加入后Z的浓度变为,反应正向进行,故,B错误;C反应生成
14、的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12,反应体系中只有Y和Z为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33.3%,C正确;D由B项分析可知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Z为,则X的转化量为,初始X的物质的量为,剩余X的物质的量为,D正确;故答案选B。13.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C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淀粉水解
15、液中加入碘水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B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C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易忽略实验探究过程中,反应应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有气体或沉
16、淀生成,或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一般条件下会加入显色剂辅助观察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滴定时加入酚酞溶液或甲基橙,从而易于观察滴定终点。14. 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B. 放电时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中迁移C. 放电时每转移电子,理论上吸收D. 充电过程中,溶液浓度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放电时负极反应:,正极反应:Cl2+2e-=2Cl-,消耗氯气,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充电时阳极:2Cl-2e-=Cl2,由此解析。【详解】A 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故A正确;B 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辽宁 高中 考试 化学试题 剖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