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 3625.5-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 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23_T 3625.5-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 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_T 3625.5-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 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200CCSC65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3625.52023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2023-08-28发布2023-09-27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3625.5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风险分级管控.26隐患排查治理.67文件管理.88信息化建设.99持续改进.910建设评定.9附录A(资料性)常见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0参考文献.46IDB23/T3625.5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2、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DB23/T36252023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分为八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地下矿山;第3部分:露天矿山;第4部分:尾矿库;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第6部分:选矿厂;第7部分:采掘施工单位;第8部分:地质勘探单位。本部分为DB23/T36252023的第5部分。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尚志市长寿复兴采石有限公司、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市应急管理局、伊春市交通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丰林县五营杨树
3、河经营所采石场、牡丹江久久建材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建国、翟磊、李长宏、单钊、刘艳红、单立卫、王建光、费国君、李鑫、汪正明。IIDB23/T3625.52023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提供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和建设评定等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金属非金属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及相关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4、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DB23/T22962019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DB23/T25762020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矿安202288号)3术语和定义DB23/T2
5、2962019和DB23/T2576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自主建设企业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和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风险评估单元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管控、安全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和治理、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工作。1DB23/T3625.520234.2机构设置4.2.1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4.2.2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4.2.3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专业技
6、术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4.3制度建设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双重预防机制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中的组成部分。4.4组织培训企业各层级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的需要,编制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制度、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并保留培训记录。4.5全员参与企业全体员工应根据工作岗位职责参与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估、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验收、统计分析等各环节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4.6安全投入企业主要负责
7、人应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实施所需的安全生产投入,并对投入不足产生的后果负责。4.7闭环管理企业应实现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治理、隐患治理验收、隐患统计分析、文件管理、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的全闭环管理。4.8监督考核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情况应记录并归档。5风险分级管控5.1风险点划分5.1.1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可按照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点,如钻机、挖掘机、矿用自卸车、破碎站、变电所等。企业也可以作业活动为基础来划分
8、风险点,如穿孔作业、爆破作业、铲装作业、运输作业、检查作业、排土作业、破碎作业、排水作业、设备维修作业等。2DB23/T3625.520235.1.2风险点划分方法5.1.2.1企业应组织穿孔、爆破、铲装、运输、排水、破碎、供配电等专业技术力量,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5.1.2.2风险点的排查由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组织,各职能管理部门分别主持,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岗位人员参加,按现有安全知识、安全经验、法规及标准要求、事故教训等,对风险点名称、覆盖范围、包含的危
9、险源、潜在事故类型等做出判断。5.1.3风险点企业应根据自身工艺流程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风险点:穿孔作业、爆破作业、铲装作业、运输作业、破碎作业、加油作业、洒水作业、检维修作业、检查作业、排土作业、排水作业等。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b)周边环境;c)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d)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e)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f)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g)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h)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i)设备设施维修、废弃、拆除和处置;j)自然条件。5.2.2辨识内容
10、企业应按GB/T13861的规定,根据单元划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析危险源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5.2.3辨识方法辨识方法应符合GB/T27921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a)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车间、班组岗位危险源辨识;b)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c)作业危害分析法(JHA),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5.2.4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管理5.2.4.1企业应全面辨识重大危险源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按照规定向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3DB2
11、3/T3625.520235.2.4.2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符合技术规定。含有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控中心(室)视频监控资料、数据监控系统状态数据和监控数据应与有关监管部门监管系统联网。5.3风险分析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判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5.4风险评估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安全检查表法(SCL);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d)风险矩阵分析法(LS)。5.5风险分级5.5.1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
12、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5.5.2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视为存在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可能构成重大隐患的;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c)构成重大危险源的;d)具有坍塌、中毒和窒息、爆炸、火灾、高处坠落、水灾等危险的场所,受影响作业人员在3人及以上的;e)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5.3企业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的结果填写风险分析评估记录。5.6风险管控5.6.1风险管控措施5.6.1.1管控原则企业在选择风险
13、管控措施时应遵循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重点突出人的因素等原则。5.6.1.2管控类别5.6.1.2.1风险管控措施主要包括: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c)培训教育措施;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5.6.1.2.2风险管控措施制定应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4DB23/T3625.520235.6.2风险管控措施评审企业在进行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5.6.3风险分级管控原则5.6.3.1企业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
14、级。风险管控层级宜分为公司(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具体管控如下:a)重大风险(红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公司(厂)级,由主要负责人管控;b)较大风险(橙色风险)管控层级为部门(车间)级,由部门(车间)负责人管控;c)一般风险(黄色风险)管控层级为班组级,由班组负责人管控;d)低风险(蓝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岗位级,由岗位人员负责管控。5.6.3.2企业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依照分层、分级、分类、分专业管控要求划分落实主体。5.6.3.3企业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较大以上风险,
15、应重点进行管控。5.6.3.4企业上一层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层级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5.6.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评估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包括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常见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A。5.7安全风险告知5.7.1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企业应根据风险等级,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上。并在醒目位置公示。5.7.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企业应通过对作业活动、关键任务、生产工序等风险分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
16、示出来并公示,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7.3岗位风险告知卡企业应在员工作业场所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岗位风险告知卡应包含岗位名称、岗位风险、风险等级、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安全标识等信息。5.7.4较大风险公告栏企业应在存在较大以上风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风险公告栏,风险公告栏应包含场所名称、场所主5DB23/T3625.52023要风险、风险等级、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安全标识等信息。5.7.5安全标识及定置管理5.7.5.1企业应在存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较大以上风险的场所、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安全标识。5.7.
17、5.2企业应持续开展作业场所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实施设备、设施和器具合理布局、分类摆放、划线定置管理,保持作业场所整洁,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5.7.6风险公告标识保持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岗位风险告知卡、较大以上风险公告栏及其他安全标识进行维护更新,确保其完好醒目。6隐患排查治理6.1隐患排查准备6.1.1隐患排查清单依据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分别编制各级、各部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措施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控责任人、排查责任部门、排查责任人和排查频次等。6.1.2隐患排查检查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3_T 3625.5-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定指南 第5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 3625.5 2023 金属 非金属 矿山 双重 预防 机制 建设 评定 指南 部分 小型 露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3219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