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11-2023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HJ 1311-2023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311-2023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112023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nandmonitoringofprotectedareas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09-08发布2023-11-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HJ13112023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总则.35调查与观测指标.36调查与观测方法.67质量控制.13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系统分类体系.16附录B(规范性附录
2、)指标解释及获取方法.17iHJ13112023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规范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9月8日批准。本标准自2023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
3、境部解释。iiHJ13112023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914.2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4、(试行)GB17378(所有部分)海洋监测规范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3302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GB/T33669极端降水监测指标GB/T33703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GB/T34293极端低温和降温监测指标GB/T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T50159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58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40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
5、声环境常规监测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1HJ13112023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731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915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1140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基础调查(试行)HJ1156
6、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HJ116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1167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68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69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70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7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117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HJ1273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技术规程HJ1295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J1296水生态监测
7、技术指南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LY/T1752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LY/T2249森林群落结构监测规范LY/T2258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技术规程LY/T2259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LY/T2576雷击森林火灾调查与鉴定规范LY/T2581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2586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LY/T2898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NY/T1481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2738(所有部分)农作物病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NY/T2998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QX/T280极端高温监测指标QX/T302极端低温监测指标SL59河流冰情观测规范
8、SL183地下水监测规范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DB63/T241草地毒害综合治理技术规范T/CAGHP007崩塌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08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14地质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23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T/CSES80淡水生物DNA条形码构建技术规程草原火灾级别划分规定(农牧发20107号)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国海发20172号)2HJ13112023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号)内陆浮游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
9、84号)县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号)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号)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号)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国环规生态2017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自然保护地protectedareas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沿海岸区域。3.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来自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属
10、的生态综合体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涵盖了不同组织层次上生物实体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标准中的调查和观测指标不涉及遗传多样性。3.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services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碳固定等方面的功能。4总则4.1科学性调查与观测的样线、样地和样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观测区域、观测对象的整体情况。4.2规范性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调查与观测方法,确保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工作的规范性。4.3可操作性指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地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自然保护地,应根据各自类型、保护对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11、对参考性指标进行增减。5调查与观测指标5.1调查与观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人为活动5个方面,包括12类一级指标、24类二级指标和50类三级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参考性指标。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周期方法适用范围生态系统多样性类型与面积1.生态系统类型与面积a五年1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植被状况2.植被类型a五年1次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森林、灌丛或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3.植被盖度a五年1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4.植被高度a五年1次实地调查遥感监测5.地上与地下生物量a五年1次实地调查遥感监测6.总初级生产力a五年1次遥感监测
12、实地调查7.森林蓄积量a五年1次实地调查遥感监测适用于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8.高等植物丰富度a五年1次实地调查资料调查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9.大型真菌丰富度10.脊椎动物丰富度a11.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12.浮游生物丰富度13.昆虫丰富度重点物种种群特征与分布14.重点高等植物种群特征与分布a五年或一年1次实地调查15.重点脊椎动物种群特征与分布a一年多次视频监控实地调查16.重点昆虫种群特征与分布a一年多次实地调查注:表中重点物种参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a必选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周期方法适用范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源涵养1.
13、水源涵养量a一年1次模型测算实地调查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防风固沙2.防风固沙量一年1次模型测算实地调查土壤保持3.土壤保持量一年1次模型测算实地调查碳固定4.碳固定量a一年1次模型测算实地调查a必选指标。HJ131120235.2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类一级指标;类型与面积、植被状况、物种丰富度、重点物种种群特征与分布4类二级指标;16类三级指标,详见表1。其中,陆域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见附录A。表1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指标5.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与观测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类一级指标;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和碳固定4类二级指标;4类三级指标,详见表2
14、。表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与观测指标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周期方法适用范围自然条件气象条件1.常规气象观测指标(9项)a实时站点观测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2.负氧离子实时站点观测水文条件3.常规水文观测指标(7项)a根据水文条件和规范要求站点取样室内分析适用于具有水域的自然保护地4.地下水水位一年2次站点观测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气候变化5.雪线高度五年1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雪线的自然保护地6.冰川面积与末端高度五年1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冰川的自然保护地7.林线高度五年1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林线的自然保护地8.典型植物群落建群种芽萌动时间一年多次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森林、
15、灌丛或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自然灾害极端天气9.极端天气发生的频次与影响即时开展,每年度统计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地质灾害10.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与影响即时开展,每年度统计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火灾11.火灾发生的频次与影响即时开展,每年度统计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生物灾害12.病虫害、鼠害等发生的频次与影响即时开展,每年度统计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13.外来入侵物种种类与入侵影响五年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14.草地毒害草种类与影响一年1次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海洋灾害15.海洋灾害发生的频次与影响即时开展,每年度统计1次资料调查遥感监测适用于沿海岸区域的自
16、然保护地a必选指标。HJ131120235.4环境质量调查与观测指标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声环境5类一级指标,具体指标按照GB3838、GB/T14848、GB3097、GB3095、GB15618、GB3096等标准规定执行。5.5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调查与观测指标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2类一级指标;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火灾、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8类二级指标;15类三级指标,详见表3。表3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调查与观测指标5.6人为活动调查与观测指标包括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破坏情况2类一级指标;人口承载,游憩服务,人为活动用地,自然资源利用,垃圾产生
17、与处理,污水产生与处理,捕猎、盗采与盗伐和环境污染8类二级指标;15类三级指标,详见表4。5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周期方法适用范围开发利用情况人口承载1.常住人口数量a一年1次资料调查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游憩服务2.年游憩人次a一年1次资料调查人为活动用地3.人为活动用地类型与面积a一年12次遥感监测实地调查4.人工岸线类型与长度遥感监测实地调查适用于沿海岸区域或重要河流、湖泊的自然保护地5.人为活动用地综合强度指数模型测算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地6.景观破碎化指数一年1次遥感监测自然资源利用7.草地载畜压力一年1次资料调查实地调查适用于具有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8.水产捕捞量一年1次资料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311-2023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 1311 2023 自然保护 生态环境 调查 观测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