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_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ocx





《DB52_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_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3.080CCSR10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6092021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lassifiedhighwayreconstructionandextensioninthemountainarea2021-08-18发布2021-12-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2/T16092021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总体设计.36路线.47路基.98路面.139桥涵.1410隧道.1711平面交叉.19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2013绿化及景观.2314
2、保通方案设计.25附录A(规范性)桥梁拼宽设计.26附录B(资料性)水沟盖板平面示意图.27附录C(规范性)标志、标线的设置.28附录D(资料性)百米桩的设置.35附录E(资料性)贵州公路绿化工程植物选择.36IDB52/T1609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局、贵州省智恒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
3、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湘华、马平均、杨健、王瑞甫、范贵鹏、陈开国、袁源、曾舜、林晓阳、苟德明、杨荣、晏平浩、刘亚洲、蒋铮、王维利、杨志军、黄晓勇、杨航卓、黄强、彭顺显、宋人武、张晓忠、陈芳、邹飞、刘洋、王建金、钱平、周熙、周莉、李席、葛枝槐、唐光荣。IIDB52/T16092021引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区域发育有大娄山脉、武陵山脉、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贵州公路建设工程艰巨。由于历史原因,既有普通公路大部分技术等级低、指标低,提等升级改扩建难度大,为更加
4、适应贵州山区特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保证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合理运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耐久、经济适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标,通过急弯陡坡路段实地调研、运行数据分析、模拟驾驶数据研究、技术经济对比,结合货车刹车鼓温度影响研究结论,借鉴省内外已有成果,总结贵州省山区普通公路建设经验等工作,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充分考虑技术标准、指标的采用,既有资源利用、改扩建方案比选、建设与运营安全相适应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力求突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理念。IIIDB52/T16092021山区普通公路
5、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及景观、保通方案设计等。本文件适用于山区二、三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山区四级公路局部困难路段、二级及以下山区高速公路连接线新建工程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286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JT/T1116公路铁路并行路段
6、设计技术规范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T3381-02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JTGB0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J21-0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山区普通公路classifie
7、dhighwayinthemountainarea山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等级公路。1DB52/T16092021越岭路段ridgecrossingsection翻越山岭布线且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路段。长陡纵坡路段longandsteeplongitudinalslope任意3km平均坡度大于5.5%,或任意3km平均坡度小于等于5.5%且总坡长大于3km、平均纵坡大于3%且平均坡度与连续坡长乘积大于165的路段。急弯曲线sharpcurve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一般值,且偏角大于等于90,小于150的平曲线。回头曲线switch-backcurve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极限值,且偏角大于等于1
8、50的平曲线。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highwayinsuburbanandruraltownarea在城镇化地区修建的干线或集散公路,包括城市出入口路段、穿越城镇路段等。设计速度designspeed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行车速度,单位采用km/h,简写为V。老路利用率inheredroadutilizationratio老路利用率指被利用的老路路基部分的长度占原老路路线总长的百分比,利用老路路基部分包含路线中线占用、利用老路路基内的土地占路基宽度的10%及以上,或老路路基作为改建公路的附属设施用地,体现对原老路的利用程度。桥头引道bridgeapproach桥梁台尾至桥梁以外1V(以km/h计
9、)长度(以m计)范围内的路段。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stonemasticasphalt;SMA沥青玛蹄脂混合料是由粗集料形成嵌挤骨架,沥青胶结料、细集料、矿粉等材料填充骨架间隙形成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性能沥青路面混合料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一种主要包含基于沥青胶结料PG分级,采用SGC旋转压实机成型试验,并分析混合料体积性质和路用性能,综合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简写为Superpave。4总则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按照“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
10、的理念,遵循“利用与改建相结合、指标与投资相适应、畅通与安全同重视、服务与绿美同兼顾、生态与品质同坚守”的原则,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合理方案。2DB52/T16092021改扩建工程实施前,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二级公路不宜大于10km。改扩建工程应在运行状况、技术指标调查,结构检测、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既有公路资源,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控制工程造价。改扩建时为维持通车,应作保通设计方案。设计应结合
11、工程特点,采用经工程检验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5总体设计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确定的改扩建形式、技术标准与规模、建设时机、实施方式等进行总体设计,并充分考虑起终点3km区域范围的路网衔接。各设计阶段应针对各自特点对工程技术方案、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及重点环境保护方案等进行重点研究。应充分结合交通安全性评价,经论证后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分段长度不宜小于10km,困难路段分段不应小于3km,减速时其相邻段运行速度差应小于20km/h及运行速度梯度的绝对值不应大于15km/(hm)。应加强对地形地质复杂路段、桥梁、隧道、高填深挖、过城镇路段的研究,并对建设条件、既有工程利用、施工期
12、对区域路网的影响、工程造价、城镇发展、经济带动,以及公路运营、管养、环境与社会成本、建设技术成熟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有条件时应根据公路不同的行政等级、路域景观、功能定位,“畅安舒美”的要求确定建设方案。应体现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的总体原则,合理、灵活把握技术指标,要求如下:a)原有公路处于地形平缓且线形较好的路段,改扩建时宜选用较高的设计速度。在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原有公路等级低的路段,同一技术等级下宜选用较低的设计速度;b)对地形困难、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条件受限的越岭路段、长陡纵坡路段、急弯曲线路段或回头曲线路段采用对应平纵指标;c)公路扩宽宜采用单侧加宽,
13、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双侧加宽。局部困难路段经论证后可采用完全利用或新建。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设计应结合城镇规划布设。交通组织设计应结合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并应考虑受影响区域路网状况、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期等因素。总体设计应重点考虑下列因素:a)既有公路技术状况及交通安全性调查结论;b)路基、路面以及挡土墙、涵洞、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利用与改扩建条件;c)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增设、改移与改扩建需求;d)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设置或调整;e)路基扩宽或路面加铺后对公路建筑限界的影响;f)施工期交通组织对运行安全、施工方案和工期等的影响;g)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h)应充分
14、利用既有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i)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和恢复。应开展相邻公路沿线设施调查,统筹考虑管理养护设施的设置。3指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6040403020注:二级公路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35km/h、30km/h,三级公路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25km/h。路基宽度不变。表1设计速度要求4DB52/T160920216路线一般规定6.1.1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及既有公路的利用与改扩建要求,遵循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资源的原则,合理选用指标。6.1.2对既有公路经安全性调查
15、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地质灾害需处治的路段、工程艰巨路段,在路线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6.1.3利用既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自然条件制约时,可灵活采用平纵指标,但极限指标不应组合使用,并应强化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6.1.4路线设计应保证运行速度的均衡,提高公路安全性。二级公路应重点对下列路段进行运行速度检验:a)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衔接处;b)受条件限制,采用平、纵面指标低限值的路段;c)被利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6.1.5兼具城市道路功能二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年。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平纵线形、横断面布置、交叉口形式等,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既有公路技
16、术指标及运行状况调查6.2.1应对既有公路开展技术指标调查,调查手段主要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几何测量、试验检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路线平纵线形指标、横断面型式、构造物技术状况等级。6.2.2应对既有公路开展运行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期间的交通组成调查、运行速度调查、交通事故多发点及地质灾害点调查。6.2.3应根据既有公路技术指标与运行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承载能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6.2.4应根据调查及评价结论,合理确定老路利用率、路段设计速度与相应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_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 1609 2021 山区 普通 公路 扩建工程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