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普洱市).pdf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普洱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普洱市).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 B 055308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 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 2023-08-29 发布2023-09-29 实施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308/T 7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308/T 70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DB5308/T 7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第2部分:短毛切梢小蠹。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
2、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普洱市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童清、刘悦、张建珠、贾平、杨利华、李倩、李宁华、史富强、唐红燕、何俊、万岭梅、罗罕艳、姜远标、刘凌、陈鹏、周之宏、陈疆。I DB5308/T 71.12023 II DB5308/T 71.12023 引言 思茅松,是普洱市乃至云南省主要用材和采脂兼用树种,目前,普洱市共有思茅松林地面积约140万hm2,林分蓄积量1.35亿m3,木材年产量约124万m3,松
3、香年产量11万t左右,每年的木材和林化产品总产值约40亿元。DB5308/T 71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发布实施,将对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用以指导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因此制定本标准是必要的。制定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系列标准,以标准化手段开展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对普洱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林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DB5308/T 71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由以下部分组成:-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规定了思茅松林地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防治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虫情测报、危害类型、危
4、害程度、成灾标准、防治技术、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第2部分:短毛切梢小蠹。给出了思茅松林地短毛切梢小蠹的术语与定义、预测预报、发生程度、成灾标准、防治措施、施药方法及防治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第3部分:广西新松叶蜂。规定了思茅松林地松叶蜂预测预报、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对策、防治技术、施药方法、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第4部分:微红梢斑螟。规定了思茅松林地微红梢斑螟虫情调查及监测、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调查与评价等技术要求。III DB5308/T 71.12023 IV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 1 部
5、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林地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防治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虫情测报、危害类型、危害程度、成灾标准、防治技术、防治要求及防治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思茅松林地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6、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24882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LY/T 3030 松毛虫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88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云南松毛虫 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 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见附录A。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鳞翅目(Lepidoptera
7、)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见附录A。常发区 constant area 林分结构单一,松林长势弱,自然控制能力较低,松毛虫经常发生或发生周期较短的区域。来源:GB/T 248822010,3.3 偶发区 casuat area 1 DB5308/T 71.12023 林分有一定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年份不成灾,若遇干旱等适宜害虫发生条件时才发生松毛虫灾害的区域。来源:GB/T 248822010,3.4 安全区 safety area 林分条件良好,自然控制能力较强,没有松毛虫发生或虽有松毛虫发生但虫口密度长
8、期处于有虫不成灾水平的区域。来源:GB/T 248822010,3.5 虫源地 source area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暴发)的发源地,是松毛虫发生中心。4 虫情测报 虫情监测 4.1 按LY/T 3030 规定执行。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生活史见附录B。虫情预测预报 4.2 按LY/T 3030 规定执行。5 发生类型、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发生类型 5.1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发生类型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类型划分按附录C执行。危害程度 5.2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危害程度划分见表1。表1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程度划分表 虫种
9、虫态 单位 危害程度 树龄 轻度 中度 重度 云南松毛虫 幼虫 条/株 3-89-1516 以上 10 年生以下 思茅松毛虫 9-1516-3031 以上 10 年生以上 成灾标准 5.3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危害造成针叶失叶率6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3%以上即为成灾。6 防治对策 2 DB5308/T 71.12023 防治思路 6.1 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早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的防控原则,以监测和预防为重点,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等无公害防治为主导,科学安全地进行化学防治,实现有效控制。分类施策 6.2 6.2.1 常发区 以虫情监
10、测为基础,林分改造、无公害防治和局部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主要防治措施:a)全面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b)对虫源地,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c)喷施白僵菌、松毛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或苦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d)局部重度、中度受害林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6.2.2 偶发区 以虫情监测为基础,保护与改善生态条件,主要防治措施:a)加强林间调查和监测;b)对虫源地,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c)保护益鸟、补种蜜源植物、释放天敌昆虫等;d)预测松毛虫危害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喷施白僵菌、松毛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或苦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6.2.3
11、安全区 以虫情监测为基础,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稳定自然控制。7 防治技术 营林技术 7.1 7.1.1 封山育林 对郁闭度0.30.5,下层树种较多的思茅松林分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措施按GB/T 15163 的规定执行。7.1.2 森林抚育 开展森林抚育,抚育管理措施按GB/T 15781的规定执行。7.1.3 补植补造 在林缘、林间空地补植阔叶树及蜜源植物。7.1.4 更新造林 3 DB5308/T 71.12023 以思茅松为主,选择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栎类Quercus spp.、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
12、is D.Don 等树种进行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混交比为6:4(思茅松:混交树种)。7.2 保护天敌 保护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的天敌,并促进其种群的增加。主要天敌种类见附录D。释放虫媒病毒 7.3 将松毛虫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松毛虫卵寄生蜂制成卵卡,喷施松毛虫病毒后,均匀挂在林分中,释放量为60 枚/hm275 枚/hm2。卡固定在第一轮枝树干背阴处。以越冬代成虫羽化率20%30%时一次性放蜂。放蜂前应了解未来7d内天气变化,避免放蜂后遇大暴雨或连续雨天。喷施生物制剂 7.4 7.4.1 白僵菌 夏季空气湿度达70%以上时,林间采用地面喷粉、低容量喷雾,无人机低容量、超低容量
13、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等方法施放白僵菌。施菌量为15 万亿孢子/hm245 万亿孢子/hm2。干旱少雨季节不宜施用。7.4.2 苏云金杆菌 林间温度20 30 时,采用地面喷粉、常量和低容量喷雾,无人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等方法释放苏云金杆菌。释菌量为6 亿国际单位/hm230 亿国际单位/hm2。多雨季节不宜施用。7.4.3 多角体病毒 林间温度1035时,采用地面喷粉、低容量喷雾,无人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等方法施放云南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用量为1500 亿多角体/hm23750亿多角体/hm2。宜于早晨、黄昏或阴天时喷洒。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防
14、治 7.5 1.2%苦参碱乳油与柴油1:20比例混合地面喷烟,用量6 L/hm2,1.2%苦参碱粉剂与滑石粉1:25比例混合地面喷粉,用量22.5 kg/hm2。1.2%苦参碱乳油常量喷雾750 g/hm21500 g/hm2,无人机超低量喷雾150 g/hm2225 g/hm2。人工捕杀 7.6 摘除茧蛹。物理防治 7.7 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布置按产品使用说明操作。化学防治 7.8 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由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加植物中间剂复配而成的药剂等高效低毒药剂为主,采取喷雾、喷粉、喷(放)烟等方法防治。浓度及施用方法按产品使用说明。施药 7.9 4 DB530
15、8/T 71.12023 7.9.1 施药方式 7.9.1.1 喷雾 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和低容量喷雾、地面机动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应在气温30 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上、风速小于3 m/s条件下作业。7.9.1.2 喷粉 采用地面机动喷粉、无人机喷粉等方法。宜在早晚有露水时或雨后作业。7.9.1.3 喷(放)烟 地面机动喷烟、人工放烟。宜在早晚无风或风速小于2 m/s、气流稳定条件下作业。7.9.2 施药时间 第1代幼虫防治时间宜在5月中旬6月上旬,第2代(越冬代)幼虫防治时间宜在12月翌年3月上旬。8 防治要求 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药剂防治应在各代幼虫 4 龄前进行。蛹寄生率
16、大于等于 70%时,或可食针叶8.1 不能满足幼虫完成生长发育时,不宜再进行药剂防治。药剂、药械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人畜、鱼类、经济昆虫安全。8.2 化学药剂、植物源杀虫剂防治效果应保证大于等于 95%,有效面积大于等于 95%;生物制剂防治效果8.3 应保证大于等于 50%,有效面积大于等于 70%。同一林地不宜多次使用同一化学药剂,合理轮用不同杀虫机理的药剂。9 防治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 9.1 防治效果用虫口减退率和成灾率进行评价。防治效果调查记录按附录E执行。评价时间 9.2 防治效果显现后的末期调查。评价方法 9.3 按100 hm2不少于2块、1000 hm2不少于10块设置
17、面积为0.2 hm2的样地。每块标准地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取20株样株进行详查,调查防治前后活虫数及实际成灾面积和总面积。计算公式 9.4 虫口减退率按式(1)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按式(2)计算,成灾率按式(3)计算。y=(x0-x1)/x0100%(1)y虫口减退率(%);x0防治前虫口数;5 DB5308/T 71.12023 x1防治后虫口数。Y=(X1-X0)/(100%-X0)100%(2)Y校正虫口减退率;X0对照区虫口自然减退率;X1防治区减退率。N=S1/S0 100%(3)N成灾率;S0寄主总面积;S1实际成灾面积。6 DB5308/T 71.12023 附录A(资料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08T 71.1-2023 思茅松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普洱市 DB5308 71.1 2023 思茅 主要 有害 生物防治 技术规程 部分 云南 松毛虫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344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