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
《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作制度职责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目录: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类别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编号GRJBK-3-01名称手足口病生效日期今年-12-31制定单位感染性疾病科修订日期今年-12-20版本第2版【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神经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1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史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临床表现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3、临床分类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重症病例:重型:出现
3、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危重型:A、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B、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C、严重脑功能衰竭,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检查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史;2.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3.病情评估: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肢体抖动、易惊等,皮肤末梢温度、肺部体征;4.血常规、血糖、胸片、肠道病毒三项核酸、EV71抗体【鉴别诊断】1、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
4、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1)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于24小时内于身体同一部位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疱疹自中心部位塌陷并结痂,疱疹形似露珠、壁薄易破,瘙痒明显。2)猩红热: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粟粒样丘疹、全身性分布,皮肤充血潮红,伴有咽峡炎、草莓舌,可见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征性改变。3)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型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降低时,表现为口周疱疹,口腔内溃疡,齿龈红肿。2、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
5、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3、脊髓灰质炎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4、肺炎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重症病例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识别第2期、第3期,阻止发展为第4期。
6、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7、血乳酸升高 出
7、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积极控制高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体温超过38.5者,采用清热散穴位贴敷、降温贴、温水擦浴,或口服退热药物(布洛芬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最短6小时)。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常用药物:咪达唑仑0.1-0.3mg/kg.次 im 体重40Kg者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地西泮 0.3-0.5mg/kg.次 缓慢静脉注射 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
8、/次,注射速度1-2mg/min 5%水合氯醛1ml/Kg灌肠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病因治疗:干扰素雾化或喷雾、利巴韦林静滴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 4.控制颅内高压:控制液体入量,给予生理需要量60-80ml/kg/天。20%甘露醇,0.2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严重颅内高压或脑疝可增加频次至q2-4h。严重颅内高压或低钠血症患儿可考虑联合应用3%氯化钠。有心功能障碍者,可予呋塞米1-2mg/kg静脉注射。5.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负荷量50-75ug/kg.min,15分钟输注完毕,维持量0.25-1ug.kg.m
9、in,一般不超过72小时。6.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7.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一般疗程3-5天。8、危重症:持续高热、精神差、心率快、呼吸快、血压高、四肢湿冷、皮肤发花患者及时请PICU会诊,转入PICU抢救治疗9、恢复期治疗:门诊随诊,康复科会诊。【主要并发症】脑脊髓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病情监测重点】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肢体抖动、易惊等,皮肤末梢温度、肺部体征。 (参考: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10、年版)类别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编号GRJBK-3-02名称猩红热生效日期今年-12-31制定单位感染性疾病科修订日期今年-12-20版本第2版【概论】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诊断要点】2.1 诊断原则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2.2 诊断标准2.2.1 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
11、伏期内有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2.2.2 症状体征2.2.2.1 普通型猩红热2.2.2.1.1 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2.2.2.1.2 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2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2.2.2.2 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2.2.2.3 中毒型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2.2.2.4 脓毒型猩
12、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邻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变。2.2.2.5 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2.2.3 实验室检查2.2.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2.2.3.2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A群链球菌抗原阳性。2.2.4 病例分类2.2.4.1 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2.2.3.1。2.2.4.2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4.12.2.2中任何一项。2.2.4.3 确诊病例:具备2.2.4.22.2.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疾病 手足 猩红热 损害 细菌 腹泻 诊疗 规范 资料 修订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