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特训(含答案) 快速阅读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2、。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对蔺相如的 描写,从中体现了他 的品质。第2自然段则对廉颇进行了 描写和 描写,体现了他 的品质。 2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 。用“”画出具体描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3快速阅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第一眼看到的内容:_ ;读完后,请你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_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蔺相如的认识。 _ _ 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
3、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
4、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以上文字选自 ,作者是( )。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 ) 稳当( ) 假如( ) 停脚( ) 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波漾漾:_ 人影绰绰:_ 8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 )比作( ): _ _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
5、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喻嗡嗡地纺线呢。 9阅读选段,我一共花了 分钟。在阅读过程中,我产生的疑问有 10选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按照“地道、 、 、 ”的顺序,介绍了地道的 11通过抓关键词“大洞“小洞”“气孔等,可知地道 12阅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中填写地道的特点。 (1)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 (2)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
6、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 (3)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 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
7、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十分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_ (2)罕见:_ (3)至宝:_ 1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鉴定( ) 欺骗( ) 戏弄( ) 来历( ) 15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却被砍掉了脚
8、? _ _ 16文王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 _ 17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 _ 阅读理解 梦想成真 人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吗?过去,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个梦想,可是有些人()梦想着能飞上青天,()努力地去实现这个梦想。 实现梦想,首先要计划周详。五百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仔细地观察鸟类翅膀的构造和作用,设计了一个像鸟翅膀的飞行器。虽然他没有真的试飞,但是已经给后来的飞行家很好的启发,在人类的飞行史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要是只有梦想而不去实践,那么计划再美好也没有用,因此还得要有实践的勇气。两百年前,日本人浮田造了一对大翅膀,把它们绑在自己
9、的双臂上,看见的人都说他是个妖怪。浮田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仍然继续实验,终于成功地从屋顶滑翔到地面上。以后试飞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除此之外,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会试一次就成功呢?1896年,德国的利安德鲁兄弟成功地使飞机飞了三十米高、二百米远,这项记录震惊了全世界,在飞行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这是由于他们的运气特别好吗?绝对不是!这项成功是两千多次失败的经验汇集而成的结果啊! 要想成功,还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20世纪,美国莱特兄弟为了试验飞行,把钱都用光了。一个马戏团班主想聘请他们巡回表演飞行特技,但莱特兄弟为了要造一架飞得快而且安全的飞机,拒绝了这个难得的发财机会。要不是莱特兄弟有这么坚定不移
10、的信心,人类恐怕还要过好多年才飞得起来呢! 回想起来,不禁令人感慨万分,从梦想飞上青天,到现在的征服宇宙;从鸟儿的翅膀,到现在的太空穿梭机,人类 _。 18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9第1自然段中有3个“梦想,它们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联系上下文,写一写它们各自的意思。 _ _ 20回想人类发明飞机的历史,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_ _ 21为了梦想成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_ _ 课内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
11、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22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 _ _ 23抓住关键语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1)请用“_”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2)借助关键语句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流星体 约4万千米每小时 约30万千米每秒 (3)
12、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_。 24第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 _。 25第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 _ 乡 情 乡情是什么? 在你乡情的点滴里,也许是一口亲切的乡音,或者是一湾春水几缕飞云,也可能是村头的那棵老槐树和夏夜里荷塘的蛙鸣。 杜甫曾对乡情感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鲁迅先生的乡情是“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余光中的乡情里充满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
13、愁是一湾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音乐家马思聪先生为了避难逃到海外,那浓浓的乡愁化成一曲如诉如泣的思乡曲。 居里夫人年轻时为了求学,离开故国波兰到法国后,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回到故乡。每当她想起家乡的时候,就唱起法兰西那首著名的思乡的民歌 乡情是对儿时的怀念,是悠悠的追忆,是幽幽的哀怨,是淡淡的忧伤,是绵长的牵挂,是远离故土的游子那一颗赤诚的心 很多人的乡情常常是儿时的梦境。 城市生活虽然繁华而舒适,可那心的底层里却总藏着一份沉沉的牵挂,有时候这种思绪挥之不去,延延绵绵,魂牵梦绕。所以常常梦中回到儿时的山里。鸟儿快活地鸣叫在树林里,清风习习,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的小溪游着自由的小鱼。月光下
14、的场坝上,儿时放牛砍柴的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唱着儿歌:“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床做木匠 当与孩子说里山起的故事时,孩子常常问:“那山里边到底有些什么呀?” 我能说什么呢?不同的成长环境产生的不同的感情,父辈的经历对她来说好陌生。我的这份乡情她能懂吗? 我只能告诉孩子:“山里全是爸爸儿时的梦境! 26全文围绕乡情展开描写,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情感。作者列举了 、 、 等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不同的人表达思乡情感的方式不同,他们有的用 ,有的用 ,有的用 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文章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乡情。 27在引用的余光中诗句里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写在“ ”上。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小小的 28
15、仿照带点词语的结构写两个词。 _ 29写出短文最后一句话的主要意思。 _ _ 30用对比的方法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句子。 城市的生活繁华而舒适,乡村的生活_ 参考答案: 1 语言 以国家利益为重 心理 动作 知错能改 2他认识到了错误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 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4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权、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从“蔺相如说可以知道选文第段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从蔺相如说的“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和“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
16、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以知道蔺相如是一个不畏强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是对廉颇的心理描写;“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是对廉颇的动作描写,这些描写体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品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找关键句。 从第段的“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可以知道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段的“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是描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题目要求同学们写出快速阅读第段时第一眼看到的内容以及对第段
17、内容的理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下答案即可。 示例一:第一眼看到的内容: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读完后,自己读懂的内容: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示例二:第一眼看到的内容: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读完后,自己读懂的内容:将知错能改,相宽容大度,将相和好,合力保卫赵国。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题目要求同学们结合全文来概括蔺相如的人物形象。选文部分写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同学们还需要结合另外两个故事来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课文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文章写
18、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 5 搭石 刘章 6 容易 平稳 如果 落脚 7 清澈的水流微微荡漾。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8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嗒嗒的声音)(轻快的音乐)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语段选自课文搭石,作者是刘章。文中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6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易于:可能性很大;容易。近义词为“容易”; 稳当:稳固妥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阅读 理解 专项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