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一) 白鹭(节选)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巧( ) 生硬( ) 忘却( ) 2画“ 句子中的“ ”一词概括出了白鹭颜色大小的匀称,和谐之美。 3选文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的
2、手法,拿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了白鹭 的外形以及 的美。 4用“在选文中画出一处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5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_ (二)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
3、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6父亲把花生和( )、( )、( )相比,说明花生没有( ),却具有( )。 7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8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 ),不要(_ )的人。 9我们身边还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 (三) 桂花雨节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
4、,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0“全年
5、,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字写出了桂花 的特点。 11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读了这句话,你感受了什么? _ 12结合背景资料,写写你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理解。 我的理解:_ _ 13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是常见的写作手法。许地山借花生告诉我们 14你想借助哪种事物表达感情呢?请写一写。 事物:_ _ 表达的感情:_ _ (四) 珍珠鸟(片段)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
6、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5在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的字词。 _ 16文中的“它”指的是 ,第1自然段文字中作者重点写了“它的 ,第2自然段则重点写了“它”的 。文中作者称呼“它为“ ”,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它的 之情。 17对第1自然段中的“再三,理解正确的是( ) A能进一步表现出“它”淘气、贪玩的特点。 B能更好地表现“它对自由的热爱。 C表现出“它”对“我的信赖与留恋。 18“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
7、的境界。”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对“我”的信赖具体是通过哪些事来表现的。 _ (五)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 流】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zhi zi】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j j】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 却】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
8、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于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 刚一下火车 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 你离开德国这样久 有什么变化没有 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 奇特】的景色!多么【奇丽 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的梦,做了一
9、个思乡的梦! 19划去文中【 】内不合适的读音或字词。 20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开头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应接不暇:_ (2)耐人寻味:_ 22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文中描写表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情形的语句。 23作者在文中写的“这一种境界”具体指的是 _ 的境界。作者所见到的“人人为我的情形具体是指_ 的情形;“我为人人”的情形具体是指 _ 的情形。 24“美丽指的东西很多。联系全文,我们知道:“美丽”包含有 ,包含有_,包含有_。 25人总是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找一找,一定也有“人
10、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举例说一说,并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 _ (六) 父爱安全网 1998年8月的一个夜晚 ,梁冬华刚哄女儿入睡, 突然洪水扑进 ,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实在少见 ,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不好啦 ! 决堤了!” 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他抱起熟睡的女儿就往外冲,谁知一个巨浪打来,将父女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梁冬华急中生智,抓住浮在水面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里面,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梁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他的腿又受伤了,已力不从心,只好顺流而下。梁冬华护着盆中
11、的女儿,犹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已筋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梁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叉树,树的分叉部分正好嵌上装女儿的盆。他将女儿安置好,才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洪魔卷起巨浪呼啸而来,水仍在上涨。梁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怎么办呢?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梁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使劲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惟恐不牢,他又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叉上,还在盆周围绕了几圈,布
12、条如同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切,梁冬华已经没有丝毫力气了 天亮后,救灾部队的战士在营救群众时,发现了树衩上的孩子,望着盆中熟睡的小女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 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缕楼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2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不能浸水( ) 呛了几口水( ) 27故事按 _ 的顺序来写。 28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在危急之中突然产生智慧。 (_) B没有力气,没有精力,干起事来不顺心。(_ ) C极度疲劳,力气都用尽了。 (_) 29细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13、30“梁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1“做完这一切,梁冬华已经没有丝毫力气了 “做完这一切”指梁冬华做了 _ 这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省略号省掉的是_。 32“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在文中指 3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34有人说,父爱如山,坚强、伟岸、温馨而又含蓄,亲切而又遥远。 你认为,父爱如_ _ _ (七)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理解 统编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阅读 理解 练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