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红楼梦书中的人物、事情都有蓝本。世人往往把创造看作空中楼阁,而把写实看作模拟,却不晓得想象中的空中楼阁,也有过去经验作蓝本,若真离弃一切的经验,心灵便无从活动了。 红楼梦作者的手段是写生。除逼近真事真情这点特殊风格外,实事求是这个态度又引出第二个特色来:我们的民众向来是以团圆为美的,无论哪种戏剧小说,莫不以大团圆为全篇精彩之处。红楼梦作者则不然,他的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白得罪读者了,其结局是悲剧。 红楼梦的不落窠臼,
2、在我们文艺界中很有革命的精神。我以为红楼梦作者的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红楼梦,看去虽如何平淡却成为我们中国过去文艺界中第一部奇书。 红楼梦以前,作者大多感情浮动,握笔作文,发泄者多,含蓄者少,所作文章可以悦俗目,不可以当赏签。而红楼梦缠绵悱侧的文风恰与之相反,初看时觉似淡的,没有什么绝伦超群的地方,再看几遍渐渐有些意思了,越看得熟,所得的趣味便亦愈深永。 所谓百读不厌的文章,大都有真挚的情感,深隐地含蓄着,非与作者有同心的人不能知其妙处所在。并不是作者有所珍惜隐秘,只是世上一般浅人自己忽略了。 发于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发于哀思的呢,比较容易含蓄,这情调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并非说,发于
3、愤怒的就没有好文章,并且哀思与愤怒有时也是不可分的。但在比较上立论,含怒气的文字容易一览而尽,积哀思的可以渐渐引人入胜,所以风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点。水浒传与红楼梦的两位作者,都是文艺上的天才,中间才性的优劣是很难说的。不过我们看水浒传,在许多地方觉得有些过火,看红楼梦虽不满人意的地方也有,却又较读水浒传的不满少了些。换句话说,红楼梦的风格比较温厚,水浒传则锋苦毕露了。这个区别并不在作者才性的短长,只在做书的动机不同。 (摘编自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有删节) 材料二: “红楼梦的风格是什么呢?要准确地把握它,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的“出则中有两处说话,可以说是探索此问题的一把钥匙。 一是“出则”劈头的第
4、一句话,也是红楼梦的第一句话: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二是“出则结束时的一首诗,也是作者自己的 不是按书中人物身份写的 、作品中的第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一头一尾的两次说法,其实都是强调一个意思,即告诉读者,红楼梦表面上看来似乎有许多荒唐”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一部很有“趣味的书,只是这种“味不是仅从表面文字一览而可领略到的,而必须细按,认真索“解”,才能获得。作者同时表示担心的是读者不能“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风格也就是含蓄。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是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红楼梦的含
5、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大的从它原来的书名石头记,以及人物如林黛玉等形象的塑造、许多大事件如元妃省亲等的描叙都是写得十分含蓄的,小的如一个小情节、人物的一句对话、一个灯谜、一个酒令、一首小诗以至一个戏目、一个人名等也处处都含蓄有“味”。 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则特别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而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文字狱下的乾、嘉及以后,考据学之大盛,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术界的一种沉默。一些进步的政治、学术思想,竟也要借助别的形式来表现。清初以来,凡是真正能揭露些现实黑暗的作品,都不得不采取各种不同的委婉含蓄的手法。曹雪芹不但同样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还有他自身经历
6、的特殊原因,他以一个罪人之孥,要写这样一部石头都忍不住要说话的长篇巨著,很难设想他能超出这种含蓄手法之外。他怎能不出之以委婉曲折的含蓄笔墨呢?所以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乃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这个意义来说,作者采用含蓄的手法,“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乃是 有不得已的原因的。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受束缚,相反,他以娴熟的技巧,得心应手地驾驭了这种手法,充分发挥了它的特点,因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共强本)重的文州要(二)红楼梦的含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表面看来虽近荒唐”,而“细按则深有趣味。也就是说,它的含蓄不是晦涩难懂,看后令人摸不着头脑。它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
7、红楼梦以外的小说,恐怕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例子来。就拿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金瓶梅来说吧,它写的也是一个家族的败落,也反映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但读它却很难产生那种想一读再读的兴致,主要原因就是里面缺少那种可以使人细细咀嚼而感到余味无穷的细节。羊武十二,童而个 (摘编自曾扬华引论,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人物、事情都有蓝本,是作者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用心灵创造而来的。 B红楼梦打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具有缠绵悱恻的含蓄风格,是中国文艺界的一 部奇书。 C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其根本外因是清朝乾、嘉及以后考据学盛行,整
8、个学术界 一片沉默。 D金瓶梅虽如红楼梦一样写了家族败落,反映了广阔的生活,但却难以让人咀嚼出无穷余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看一两遍肯定是不够的,要多看几遍,看得越熟,趣味越多,体会越多,收获越多。 B中国的民众向来以大团圆结局为美,而曹雪芹为打破窠臼,用革命性的创造精心设计了悲剧结局。 C水浒传在许多地方是过火了一些,不及红楼梦温厚,主要原因是二者创作的动机不同。 D因特定时代和作者自身的特殊遭遇,曹雪芹只好将真事隐去,不得已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楼梦含蓄风格的一项是() A第三回,林黛玉看到舅父贾政“荣禧堂内的一副对联,
9、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敝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B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写史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C第八回,薛宝钗出场: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D第九十八回,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材料一说发于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发于哀思的呢,比较容易含蓄,请简要分析“发于哀思的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如何
10、“含蓄地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 【答案】1C 2B 3C 4提出论述的话题,明确论述的中心:红楼梦的风格是含蓄。以原著第一回的“出则中的两处说话切人,摆事实,得出结论,增强说服力。 5借对良辰美景的“看似荒唐”有悖常情的态度来表达。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本是带给人审美愉悦的良辰美景,可已沦为阶下囚的词人却企盼它们早日“了却;发出“不堪回首”的嗟叹,这“看似荒唐的感受中含蓄地传递出词人囚居异邦、物是人非的哀痛。借意蕴丰富的词句表达。“朱颜改”三字耐人咀嚼,既可理解为故国宫殿颜色已陈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颜已衰老憔悴,还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已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理解为国
11、家易主、江山变色,含蓄传达出了词人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借比喻手法表达。把“愁”比做绵延不尽的“一江春水,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哀思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知识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现代文阅读 热炕 梁衡 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春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事迹很简单:在一盘土炕上教书已二十五年,一个年轻女子,隐居深山,盘腿坐炕,一豆青灯,几个顽童,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我一定要去看看。车子进了山,在洪水沟里,在荆棘丛中颠簸,几头黄牛拦住
12、了路,一阵寒风袭进了窗, 翻上一个山头,早没有了路,朝南走,越走越窄,渐渐容不下四个车轮,急刹车,旁边已是万丈深渊,谷底阴坡上的几棵小柏树像盆景一般,退回去,再绕到北面走,却是一坡积雪。算了,下车步行吧,远处已经看见了炊烟。像刀子一样的风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 转过一个山坳,出现一道山梁,上面散摆着一些院落。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传出了孩子们的清脆的念书声。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坐着十三个孩子,一个个瞪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炕下放着一溜小棉鞋
13、。炕对面的椅子上靠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汉语拼音,贾老师迎进我们说:“天这么冷,你们好辛苦,快炕上坐。”一边让孩子们往炕里挤一挤,山里的冷天,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头,如同宾馆会客室里的正席沙发,是专让贵客的,我们不愿打扰这间小窑洞里的教学秩序,不肯上炕,她便对炕角的一个女孩班长说:把课文再抄一遍,抄完做二十页的练习题。就让我们到她的窑洞里,这是在学校下面的又一座院子,五孔窑洞,和普通农家没有什么两样。 我盘腿坐在炕头上,双腿感到热乎乎的,身上的寒气渐渐被消散。挨着炕沿是一口农村 常见的二尺大锅,好像我们不是来采访的,而是来走亲戚。贾淑珍揭开锅盖,急慌慌地舀水、抱柴,要做客饭,我在一旁惊惊地观
14、察着她,微胖的身子,忠厚的脸膛,执着的热情,再加上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一种似曾相识的意境回到我的身旁,我像在梦里,又回到了童年时的山村。我忘不了,那时家里一来了客人就先说吃饭,以致后来进了城,不理解怎么来了客人只说抽烟。 久违了,这淳朴的乡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 贾淑珍终于被劝着放下柴火,坐在炕沿上,开始叙说她这段平凡的往事。“那是一九六一年,我十七岁,刚从初中毕业,和张亮结了婚,来到这个村,全村不到二十户,没有学校,八九个娃娃,不是在村里爬树,就是在地里害庄稼。我给支书说,我念书不多,总还能看住个娃娃吧,比他们在村里撒野强。当时队里没有窑,我刚结婚,还没孩子,就把学校办到了我的洞房
15、了。 你爱人会同意吗?” 他心好,说反正他白天劳动也不在家,炕上还坐不下十来个娃?就这样,我把家里的一块杀猪案板洗了洗,刷上炕洞烟末当黑板,又把山上的白土碾成面,和上山药蛋粉,搓成条,就是粉笔,没有书,就回到娘家村里借,人家村子大,四十户,有个小学。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烧炕,还要出去打柴、薅草。 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
16、点,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男人们就坐在这里编篮、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世代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简单几笔就概述了主人公的事迹,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交代了自己去拜访她的原因。 B画线句子通过作者的联想赞美了贾老师热情好客、淳朴真诚的性格特征,并以此回味了温暖的乡情。 C环境条件的
17、艰苦没有阻挡贾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她借书本、做黑板、制粉笔,坚守了乡村教育几十年。 D十七岁结婚,婚房里教学,孩子们脏鞋脏脚、撕窗扯席,真实的记叙中隐含着作者对贾老师的同情和敬佩。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故都的秋是写作的主体对象;本文的写作主体对象是人“贾淑珍老师”,写“土炕意在以物衬人,借物写人。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店家李小二看到“一个人闪将近来,酒店里坐下”与本文中“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两个“闪”字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是相同的。 C鲁迅祝福开篇写鲁镇旧历年底天空中“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与本文开始部分写“神池”的天气,均属于环境描写。 D同样是
18、数字描写,“一豆青灯,几个顽童,二十五年叙写了人生经历,而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则写的是天气特点。 8作者赋予了“土炕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和分析。 9在记述贾老师的教育故事时,文章采用了作者和主人公交叉叙述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6D 7B 8生存的基本支撑点。给人们提供温暖,是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的地方;生活的舞台,雨雪天在上面干活,晚间在上面拉家常,丰富精神生活。教育阵地。贾淑珍老师在上面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让他们获得知识文化,汲取精神营养。 9主人公视角叙述。主人公贾淑珍老师面对作者等人,讲述了自己从17岁开始至今25年的
19、教学经历。作者视角叙述。有作者对主人公贾淑珍老师的概括叙述,也有融人作者自己情感态度的直接评价。这样交叉叙述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也便于直接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强化主题;行文更为灵活。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邮。以天章公在航,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荐公召试馆阔校勘。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
20、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俯窥麟州,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之画五策。藉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不为战备,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前,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患卵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患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延。上问公:“惠卵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
21、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遭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患卵不能对。 公又以书喻安石,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卵也。其后六年,而患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民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成服公先知。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 【注】迩英进读:指臣子定期在迩英围向皇帝讲读诗文。司马温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去世后被迫赠为
22、温国公。文本第一段中“天章公”指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太夫人是尊称司马光的母亲。行状:也称“行述”或“事略,为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进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基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B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C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D于公当路/时
23、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依从、按照,与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如”词义不同。 B“不为战备中的“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为”词义相同。 C“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中的“蚕”与登泰山记“明烛天南中的“烛”的用法不同。 D“前日光言非是中的“是”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司马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先
24、后离世,他连续守孝服丧而未能成行。 B司马光的才干,得到宰相庞籍的赏识和举荐。面对河东的忧患,庞籍请司马光前往巡视查看,司马光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C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遇敌战死,庞籍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D王安石利用臣子定期在迩英阁为皇帝讲读的机会,向朝廷提出变法主张,之后又在天下具体推行了新法。他的变革遭到司马光的反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守阙前,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苟可以覆王民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成服公先知。 14司马光为何会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根据第三段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三条理由 【答案】
25、10C 11B 12D 13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多次上书,请求独自承担这件事的罪过,没有得到回复。如果是可以使王安石失败的事,吕惠卿没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都佩服司马光有先见之明。 14有安守天下的先例,不用改革;国家没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国家不具备改革的条件,不能改革。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古代诗歌阅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原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勉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
26、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还至湖南。饭颗山:目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出句写凉风,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对句问友人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B杜诗颔联出句写诗人期盼友人的音讯早日到来;对句写江湖水大浪高,友人旅途难行。 C杜诗颈联中,诗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时,也道出自古以来文人的共同命运,意味深长。 D杜诗沉郁深广,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李诗直白浅易,寓深情于戏谑之语中。 16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作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
27、5C 16同: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异:杜诗尾联写作诗,还表达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气;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还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一丝不苟创作态度的敬佩之情。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7名篇名句默写。 (1)韩非子中说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指出要赏罚分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说“_ ,_ 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赏罚。 (2)咏史文字,或得出教训,如苏洵六国论中剖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最后得出“ _ ”的教训;或借古讽今,如杜牧阿房宫赋明确指出,唐代统治者哀秦而不以秦为鉴,必将“_ 。
28、 (3)猿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诗人常借“猿声”或突出环境,或营造氛围,或衬托心情。如“_ ,_。 【答案】(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 韩愈积极地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他不仅大力提倡秦汉以前的古文,而且还 _ ,以自己的亲身创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马说等。 韩愈不仅在散文方面卓有成就,在诗坛上也独树一帜,他的诗
29、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有着_ 之妙。某些思想内容不仅一以贯之,表现手法也具有明显的散文化,这与他提倡复古、反对骈文的做法是一致的。韩诗的另一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以文为诗和涉险猎奇,构成了韩愈诗歌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为硬体诗。韩愈在中唐诗坛上的贡献是突出的,他别开生面地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韩孟诗派,与当时的元白诗派_,两个诗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
30、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史铁生我与地坛) B唉,天可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郁达夫故都的秋)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朱自清荷塘月色) D钟扬带着学生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答案】18身体力行;异曲同工;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19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表现手法也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或倾向),这与他提倡复古、反对骈文的做法是吻合一致的。 20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语言文字运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次提
31、到了一块大石头: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二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作为道具,这块“大石头”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风大雪大,门必须关上,大石头的作用无可替代。供桌,太大,难以移动,即便林冲能挪过来,也不便下文林冲突然开门冲出去杀敌;香炉,太小,_花枪,是武器,不能离身,更不能以此当作顶门的杠子。因而,此处就需要一块大石头。而恰好,旁边就有这么一块。 _ 。这样,林冲和陆谦等人就不能直接面对面。因此,这块石头挡住了门,陆谦等人才能在门外庙檐下悠闲观火,没有任何保留地道出所有阴谋;_,才能激起心底的怒火,才能狠下死手,报仇也
32、就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要概括文段中介绍了作为道具的大石头的哪些作用?除此之外,你认为大石头在小说中还能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21不足以挡住被大风吹动的大门;也挡住了陆谦等人人庙的可能;林冲才能在门里听得仔细真切 22挡门作用和隔离作用。其他作用如:可衬托林冲的武艺高强。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而林冲则是“轻轻把石头掇开”,可见林冲确实武艺高强,力大无比。再如:使得陆谦等人的富贵梦化为泡影。陆谦等人眼看大功告成,本以为富贵就在眼前。可恰是这块大石头的阻
33、挡、隔离,让一切阴谋暴露。陆谦等人的荣华富贵、仕途命运、美好未来皆因这块大石头的阻挡而化为泡影。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句补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所选的古今中外文学文化经典,包含着名人名家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能给我们诸多启发。学习这些课文时,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班级计划举行“课文中的理学习分享会,请从下面选择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列人物中与该主题相关联的若干人物,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主题:想象、良知、使命、忍与争、科技与人文、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物:孔子、司马迁、王安石、林觉民、鲁迅、梁思成、
34、屠呦呦、马克思、卡夫卡、烛之武、刘邦、林冲、薛宝钗、祥林嫂、鲁侍萍、哈姆菜特、别里科夫 要求:选好主题,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1 / 1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红楼梦书中的人物、事情都有蓝本。世人往往把创造看作空中楼阁,而把写实看作模拟,却不晓得想象中的空中楼阁,也有过去经验作蓝本,若真离弃一切的经验,心灵便无从活动了。 红楼梦作者的手段是写生。除逼近真事真情这点特殊风格外,实事求是这个态度又引出第二个特色来:我
35、们的民众向来是以团圆为美的,无论哪种戏剧小说,莫不以大团圆为全篇精彩之处。红楼梦作者则不然,他的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白得罪读者了,其结局是悲剧。 红楼梦的不落窠臼,在我们文艺界中很有革命的精神。我以为红楼梦作者的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红楼梦,看去虽如何平淡却成为我们中国过去文艺界中第一部奇书。 红楼梦以前,作者大多感情浮动,握笔作文,发泄者多,含蓄者少,所作文章可以悦俗目,不可以当赏签。而红楼梦缠绵悱侧的文风恰与之相反,初看时觉似淡的,没有什么绝伦超群的地方,再看几遍渐渐有些意思了,越看得熟,所得的趣味便亦愈深永。 所谓百读不厌的文章,大都有真挚的情感,深隐
36、地含蓄着,非与作者有同心的人不能知其妙处所在。并不是作者有所珍惜隐秘,只是世上一般浅人自己忽略了。 发于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发于哀思的呢,比较容易含蓄,这情调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并非说,发于愤怒的就没有好文章,并且哀思与愤怒有时也是不可分的。但在比较上立论,含怒气的文字容易一览而尽,积哀思的可以渐渐引人入胜,所以风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点。水浒传与红楼梦的两位作者,都是文艺上的天才,中间才性的优劣是很难说的。不过我们看水浒传,在许多地方觉得有些过火,看红楼梦虽不满人意的地方也有,却又较读水浒传的不满少了些。换句话说,红楼梦的风格比较温厚,水浒传则锋苦毕露了。这个区别并不在作者才性的短长,只在
37、做书的动机不同。 (摘编自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有删节) 材料二: “红楼梦的风格是什么呢?要准确地把握它,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的“出则”中有两处说话,可以说是探索此问题的一把钥匙。 一是“出则劈头的第一句话,也是红楼梦的第一句话: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二是“出则”结束时的一首诗,也是作者自己的 不是按书中人物身份写的 、作品中的第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一头一尾的两次说法,其实都是强调一个意思,即告诉读者,红楼梦表面上看来似乎有许多荒唐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一部很有“趣味的书,只是这种“味”不是仅从表面文字一览而可领略到的,
38、而必须细按,认真索“解,才能获得。作者同时表示担心的是读者不能“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风格也就是含蓄。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是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大的从它原来的书名石头记,以及人物如林黛玉等形象的塑造、许多大事件如元妃省亲等的描叙都是写得十分含蓄的,小的如一个小情节、人物的一句对话、一个灯谜、一个酒令、一首小诗以至一个戏目、一个人名等也处处都含蓄有“味。 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则特别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而这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文字狱下的乾、嘉及以后,考据学之大盛,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术
39、界的一种沉默。一些进步的政治、学术思想,竟也要借助别的形式来表现。清初以来,凡是真正能揭露些现实黑暗的作品,都不得不采取各种不同的委婉含蓄的手法。曹雪芹不但同样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还有他自身经历的特殊原因,他以一个罪人之孥,要写这样一部石头都忍不住要说话的长篇巨著,很难设想他能超出这种含蓄手法之外。他怎能不出之以委婉曲折的含蓄笔墨呢?所以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乃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这个意义来说,作者采用含蓄的手法,“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乃是 有不得已的原因的。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受束缚,相反,他以娴熟的技巧,得心应手地驾驭了这种手法,充分发挥了它的特点,因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共强
40、本)重的文州要(二)红楼梦的含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表面看来虽近荒唐,而“细按则深有趣味。也就是说,它的含蓄不是晦涩难懂,看后令人摸不着头脑。它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红楼梦以外的小说,恐怕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例子来。就拿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金瓶梅来说吧,它写的也是一个家族的败落,也反映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但读它却很难产生那种想一读再读的兴致,主要原因就是里面缺少那种可以使人细细咀嚼而感到余味无穷的细节。羊武十二,童而个 (摘编自曾扬华引论,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人物、事情都有蓝本,是作者在过去
41、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用心灵创造而来的。 B红楼梦打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具有缠绵悱恻的含蓄风格,是中国文艺界的一 部奇书。 C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其根本外因是清朝乾、嘉及以后考据学盛行,整个学术界 一片沉默。 D金瓶梅虽如红楼梦一样写了家族败落,反映了广阔的生活,但却难以让人咀嚼出无穷余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看一两遍肯定是不够的,要多看几遍,看得越熟,趣味越多,体会越多,收获越多。 B中国的民众向来以大团圆结局为美,而曹雪芹为打破窠臼,用革命性的创造精心设计了悲剧结局。 C水浒传在许多地方是过火了一些,不及红楼梦温厚,主要原因是二者创作的动机不同。 D
42、因特定时代和作者自身的特殊遭遇,曹雪芹只好将真事隐去,不得已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楼梦含蓄风格的一项是() A第三回,林黛玉看到舅父贾政“荣禧堂”内的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敝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B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写史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C第八回,薛宝钗出场: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D第九十八回,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
43、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材料一说发于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发于哀思的呢,比较容易含蓄,请简要分析“发于哀思的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如何“含蓄地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 现代文阅读 热炕 梁衡 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春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事迹很简单:在一盘土炕上教书已二十五年,一个年轻女子,隐居深山,盘腿坐炕,一豆青灯,几个顽童,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我一定要去看看。车子进了山,在洪水沟里,在荆棘丛中颠簸,几头黄牛拦住了路,一阵寒风袭进了窗, 翻上一个山头,早没有了路,朝南走,越走越窄,渐渐容不下四个车轮,急刹车,旁边已是万丈深渊,谷底阴坡上的几棵小柏树像盆景一般,退回去,再绕到北面走,却是一坡积雪。算了,下车步行吧,远处已经看见了炊烟。像刀子一样的风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 转过一个山坳,出现一道山梁,上面散摆着一些院落。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传出了孩子们的清脆的念书声。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坐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