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高中考试生物试卷(含剖析版).doc
《2016年北京市高中考试生物试卷(含剖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北京市高中考试生物试卷(含剖析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选项123456A减数分裂减减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数目变异易位重复倒位C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D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ABBCCDD2(6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
2、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6分)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
3、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供应14CO2时植株所处的发育时期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4分)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
4、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血浆稀释度 单克隆抗体编号 图1 图2(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3 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i ii 对照组1iii iv 对照组2同ii同
5、ii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7(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 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
6、合后,酶T的活性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
7、熟期会 8(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图1 图2(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 组织后,经 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 ,在 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
8、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表实验材料检测对象M植株的叶X植株的叶接穗新生叶PL mRNA有无有PL DNA有无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 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 (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bcd(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选项123456A减数分裂减减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9、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数目变异易位重复倒位C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D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ABBCCDD【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61:细胞的减数分裂;9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G3:生态系统的结构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4:概念图;51I: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521:减数分裂;537:生态系统【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10、;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11、【解答】解:A、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还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倒位、易位、缺失、重复,B错误;C、单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单细胞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C正确;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中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
12、物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考点】K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44: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3、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错误;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C、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即ADP+Pi+能量ATP,C错误;D、ADP转化为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考点】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5:信息转化法;536:种群和群落【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区豹种群数量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可见引入8只雌豹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在十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15、,致病基因频率应该降低,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A正确;B、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D、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于豹种群十年间的数量变化,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
16、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41:正推法;53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
17、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解答】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起脚射门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故选:B。【点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北京市 高中 考试 生物试卷 剖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