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古代小说每每被视为史余、史补而受轻视,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变法”前后,一些较早接触域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基于小说可以化民成俗的认识,开始译介欧美及日本的小说,并充分肯定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用。梁启超首倡“小说界革命”,他肯定了小说的“载道”功用,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者,适应了晚清维新派改良群治的愿望。兼之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快捷面广的传播媒介,动摇和瓦解了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涌。这就
2、改变了中国文学场域的格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学人开始以空前的热情对古代小说开展学术研究。1918年3月15日,胡适首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作了论短篇小说的演讲,讲稿修改后发于新青年。该文虽只6000余字,却昭示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研究的系统性。不过让胡适付出更大热情的是中国章回小说的考证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亚东图书馆推出汪原放标点版的水浒传,胡适撰写的水浒传考证置于卷首作为前言。此后8年中,胡适先后为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章回小说撰写了20余篇考证及序跋文章。在胡适的系列考证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亚东版红楼梦卷首的红楼梦考证。 红楼梦对
3、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能难以与流播久远的世代累积型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相比,但因其精神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妙,题材与格调更适合文人读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问世后,它便受到读书人阶层的群体青睐。中国的读书传统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读者习惯以史家笔法来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金瓶梅问世之初,即有诸多有关本事的传闻,红楼梦问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开卷第一回写出甄士隐、贾雨村两个有符号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导致不少读者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因此便有了“和珅家事”“张侯家事”等各种说法。最初它们不过是民间茶余的传闻、 文人酒后的谈资,直至1914年王梦阮
4、、沈瓶庵红楼梦索隐,后又附红楼梦以刊行,“索隐”旗帜由此高张。1916年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次年又以单行本行世,将“索隐”往前又推进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过留学德国的经历,曾是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颇高,胡适亦以“领袖”称之。以蔡元培这样的身份、声望,论述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赋予它以重大的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价值和影响。“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春秋笔法,还是屈骚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 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兴” “夸饰”等并举,
5、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 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 “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 “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际上是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 然而胡适的考证,却完全改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胡适对古代小说的考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采用历史演进法,主要
6、考察小说的历史演进情况;二是对儒林外史红楼梦这类个人创作的小说,则侧重考证其作者与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说考证及序跋文章中,胡适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之间的关系,考证了不少古代小说作者的生平事迹,大多数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胡适红楼梦考证首先向索隐派提出批评。对早期所谓的“纳兰家世说”和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胡适用考证历史事实的方法予以批驳;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用“猜笨谜”的措辞指破它的牵强附会。 红楼梦考证后一部分是对著者和本子的考证。他根据顾颉刚、俞平伯寻求出的文献,勾稽出与作者相关的六条结论,前五条关涉曹雪芹生平与家
7、世,最后一条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认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贾两府是当日曹家的影子。关于本子,胡适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乾隆六十年(1795)高鹗在中进士之前补作的,这就是著名的“高续”说。 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面世及其随后发生的与蔡元培之间的论战,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一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则是因为胡适之说是附亚东版的红楼梦小说刊行的,小说读者面有多大,胡适观点的受众范围就有多大。虽然胡适的考证成果并未完全终结索隐派,但蔡胡论战确实是以胡适的胜利而告终。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考证工作最重要的学术
8、意义,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促使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他在晚年曾这样评价: “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 ”胡适的考证将长期受到贬抑、轻视的小说提高到与经学、史学等传统的“学术研究的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仅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席卷全国的运势,使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渗入世人之心,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的重心,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摘编自俞晓红胡适与百年阅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的文化
9、语境”指由于梁启超的推动,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被改变,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国文学场域新格局。B.“索隐”在文中指读者以史家笔法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以传统解经思维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的阅读和研究方式。C.“微言大义”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认为隐含在红楼梦精微的语言和叙事中的作品内涵、历史真相,他们为找寻其答案而孜孜不倦。D.“自叙传”在文中指胡适对红楼梦成书由来的认识,他认为作品中的甄贾两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贾宝玉写自己的人生。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丰富的精神内涵,高妙的艺术表现,更适合文人读者口味的格调,使红楼梦有别于三国演义等
10、小说而受到读书人的群体青睐。B.胡适注重文献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为高鹗所续,这一观点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C.文章详细介绍了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显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学界影响力虽增加了胡适推广新学说的难度,客观上也为其提供了帮助。D.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研究,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其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读者可以通过谐音理解甄士隐、贾雨村的符号意味,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B.胡适在写作红楼梦考证时,首先运用了不同策略
11、对索隐派提出批评,蔡胡论战最后以胡适胜利告终,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C.从小说之于经史的地位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受到贬抑、轻视的对象不一定不具备研究价值,曾被称为“诗余”的宋词即是典型代表。D.传播媒介对学术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新青年杂志、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胡适的考证成果就很难被公众认可。4.作者认为“隐”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4分)夜缒而出,见秦伯。(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节选自离骚)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5.倘若
12、你未来要从事学术研究,你能从胡适的考证工作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巧珍刷牙了。这件事本来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现,立刻便在村里传得风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们看来,刷牙是干部和读书人的派势,土包子老百姓谁还讲究这?读书人高加林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谁也不奇怪,唯独不识字的女社员刘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习惯。“哼,刘立本的二女子能翘得上天呀! 好好个娃娃,怎突然学成了这个样子?”“一天门外也没逛,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倒学起文明来了!”“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肚子下十几个价胖猪娃哩!
13、”“哈呀,你们没见,一早上圪蹴在佥畔上【注】,满嘴血糊子直淌!看过洋不洋?”村里少数思想古旧、不习惯现代文明的人,在山里,在路上,在家里,纷纷议论他们村新出现的这个“西洋景”。刘巧珍根本不管这些议论,她非刷牙不可!因为这是亲爱的加林哥要她这样做的啊!痴情的姑娘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喜欢,任何勇气都能鼓起来。她根本不管世人的讥笑;她为了加林的爱情什么都可忍受。这天早晨,她端着牙缸,又蹲在他们家的碴畔上刷开了牙,没刷几下,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弄破了,情况正如村里人传说的“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但她不管这些照样使劲刷。巧玲告诉她,刚开始刷牙,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刷几次就好了。这时候,碰巧几个出山的女子路过
14、她家门前,嬉皮笑脸地站下看她出“洋相”; 另外一些村里的碎脑娃娃看见这几个女子围在这里,不知出了啥事,也跑过来凑热闹了; 紧接着,几个早起拾粪路过这里的老汉也过来看新奇。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稀奇地议论着,声音嗡嗡地响成一片。那几个拾粪老头竟然在她前面蹲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她的嘴巴各抒己见。后面来的一个老汉看见她满嘴里冒着血沫子,还以为得了啥急症,对其他老汉惊呼: “还不赶快请个医生来?”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了。巧珍本来想和周围的人辩解几句,大大方方开个玩笑解脱自己,无奈嘴里说不成话。她也不管这些了,照样不慌不忙刷她的牙。她本来想结束了,但又赌气地想:我多刷一会让他们看
15、,叫他们看得习惯着!她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后,然后取出牙刷,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清水,淋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她的嘴上,又从她的嘴上看到土地上。这时候,巧珍她爸赶着两头牛正从河沟里上他家的殓畔。这个庄稼人兼生意人前几天又买了两头牛,还没转手卖出去,刚才吆着牲口到沟里饮水去。立本五十来岁,脸白里透红,皱纹很少,看起来还年轻。他穿一身干净的蓝咔叽衣服,不过是庄稼人的式样;头上戴着白市布瓜壳帽。看起来不太像个农民,至少像是城里机关灶上的炊事员。刘立本吆牛上了硷畔,见一群人围住巧珍看她刷牙,早已气得鬼火冒心了!他发现巧珍这几天衣
16、服一天三换,头梳个没完没了,竟然还能翘得刷起了牙。他前两天早想发火了,但觉得女子大了,怕她吃消不了,硬忍着没吭声。现在他看见巧珍在一群人面前丢人败兴,实在起火得不行了。他丢下两头牛不管,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大声喝骂道: “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 ”刘立本一声喝骂,赶散了所有看热闹的人。娃娃女子们先跑了,几个老汉慌忙提起拾粪筐,尴尬地出了他们本不该来的这个地方。“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不管怎样,刷个牙算什么错!”巧珍嘴硬地辩解说,“你看你的牙,五十来岁就掉了那么多,说不定就是因为没”巧珍手里提着个刷牙缸
17、子,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 “爸,你为哈骂人哩!我刷牙讲卫生,有什么不对?”“放屁!牙好牙坏是天生的,和刷不刷有屁相干! 你爷一辈子没刷牙,活了八十岁还满口齐牙,临殁的前一年还咬得吃核桃哩!你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了! ”“那巧玲刷牙你为什么不管?”“巧玲是巧玲,你是你!人家是学生,你是个老百姓!”“老百姓就连卫生也不能讲了?”巧珍一下委屈得哭开了。她大声和父亲嚷着说:“你为什么不供我上学?你就知道个钱!你再知道个啥?你把我的一辈子都毁了,叫我成了个睁眼瞎子!今儿个我刷个牙,你还要这样欺负我”她一下背过身,双手蒙住脸哭得更厉害了。刘立本一下子慌了。他很快觉得他刚才太过分他已经好多年不这样对待孩子
18、了,他赶忙过来乖哄她说: “爸爸不对,你别哭了,以后要刷,就在咱家灶火圪坳里刷,不要跑到砼畔上刷嘛!村里人笑话哩”“让他们笑话!我什么也不怕! 我就要到殓畔上刷!”巧珍狠狠地对父亲说。刘立本叹了一口气,回头向院子后面看了看,立刻惊叫一声,撒开腿就跑他的那两头牛已快把他辛苦务养起来的几畦包心菜啃光了!巧珍擦去泪水,委屈地转身回了家。她先洗了脸,然后对着镜子认真地梳起了头发。她把原来的两根粗黑的短辫,改成像城里姑娘们正时兴的那种发式:把头发用花布手帕在脑后扎成蓬蓬松松的一团。 穿什么衣服呢?她感到苦恼起来。(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注】圪蹴(gc),北方方言,蹲。碴畔(jin pn),陕北农村庄户
19、人家窑洞外院子的边沿。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洋不洋”“西洋景”“洋相”等词,表明刷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一件新奇事,表现出村里人对文明、 先进生活的向往。B.巧珍之所以“不慌不忙刷她的牙”,还想“多刷一会儿让他们看”,是因为她大方开朗、不拘小节,没看出村民的讥笑。C.刘立本“看起来不太像个农民,至少像是城里机关灶上的炊事员”,表明他与其他村民不同,暗示他最终会支持女儿刷牙。D.从“委屈得哭开了”到“双手蒙住脸哭得更厉害了”,写出巧珍因父亲不供自己上学而成了“睁眼瞎子”的委屈与心酸。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
20、代,刷牙看似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但人们异乎寻常的反应,却让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凸显出了时代特色。B.本文以刷牙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从描写村民围观巧珍刷牙,到叙述父亲与巧珍争吵, “刷牙”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集中紧凑。C.“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一句,以生病的牛犊来比喻满嘴血糊子的巧珍,贴合观察者拾粪老头的身份,突出了他们对巧珍的嘲弄与鄙夷。D.本文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特点,如刘立本与巧珍父女间的对话,既表现出刘立本粗鄙、好面子的一面, 也表现了他对女儿慈爱温和的一面。8.请结合巧珍刷牙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村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4分)9.小说以“刘巧珍刷牙了
21、”开篇,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辍不敢攻
22、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 莫见其形,而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庐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为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
23、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轼:凭轼,倚在车前横木上,是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地:指地位、权势。量:满。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让做相国,与鸿门宴“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B.以为,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通市 如东县 2023 2024 学年 第一 学期 期初高三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