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年级下册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pdf





《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年级下册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年级下册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1.塔帕努利猩猩是已知的第七种类人猿,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种之一,下列关于人类与类人猿的区别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方式不同 B.祖先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的程度不同2.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图),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感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TA.甲表示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B.乙沿输卵管移动,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完成着床C.从甲到丙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D.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分娩后,才开始进行呼吸作用3.比较花生仁、核桃仁中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
2、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D.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温度计的下端要接触到锥形瓶底部4.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源钙堆堆相xt含s t相对含ft相对含ft曾养成分 省养成分营养成分 苗养成分甲 乙A.食物甲B.食物乙C.食物丙D.食物丁5.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3、6.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结果是1 号试管不变色,2 号试管变蓝。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加碘满两滴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D.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7.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8.如图是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A.图中a 表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B.当气体按照c 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收缩C.图中b 表示氧气进入
4、血液D.血液流经肺泡后,汇聚到肺动脉里,进入心脏9.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一TuiA.B.C.D.和 分别模拟了肺和膈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的气体变得清洁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肺内气压下降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io.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颗粒直/即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任何直径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高于气管中11.人体内摄入食物与吸入空气都经过的器官是(
5、)A.食道 B.咽 C.鼻 D.气管12.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结缔组织。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A B型血的病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 型血或B 型血B.血液中的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 5%,淡黄色,半透明C.某人患阑尾炎时,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比红细胞多D.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1 3.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 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毛颉血管网乙2右心腐左心国右心室左心室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玲4好毛细血管乙3右心房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血管2 比血
6、管1 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14.如图表示人体某处血管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A是什么血管()1 5.如图所示血液分层实验,错误的是(C.静脉)D.毛细血管加入任液A.是抗凝剂 B.是血浆C.是白细胞1 6.如图所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1E确 的 是(D.是红细胞)A.2 为小动脉,4 为小静脉C.7 处的液体为尿液1 7.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 B.输尿管B.在 3 处对血液进行过滤D.1 内的血液为静脉血C.膀胱 D.尿道1 8.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
7、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B.病变可能会导致血尿、蛋白尿C.正常人中的液体不含有葡萄糖 D.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营养物质的重吸收1 9.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C.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从成分上看,甲的内液体比内液体多了葡萄糖2 0.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图,图乙中右侧男性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其病因是()甲 乙A.幼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B.成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C.幼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D.成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2 1.下列关于人体相关的结构和
8、功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只有小肠能够消化脂肪C.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22.如图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形成视觉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入神经23.下图为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胞体,是树突 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接受刺激后能将
9、兴奋传到至 或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剌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24.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区中特有的哪一中枢有关?()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25.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A.酸雨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酸雨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C.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D.酸雨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26.图 1 是 平衡膳食宝塔,图 2 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 3 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图1图21图3(1)图 1 中最底层(E 层)食 物 所 含 的 营 养 物 质 主
10、要 是,该营养物质在图2 消化道的 内分别被消化(填代号).(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 层食物.(填代号)(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图 2 中,口 分泌的 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图 3 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和,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7.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肺是进行 的重要场所。
11、(2)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肌。(3)图 乙 模 拟 的 是 人 体 在 (吸气/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舒张)状态。(4)人体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8.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o(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 溶 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 量 最 多 的 血 细 胞 是 口,它具有的形态结构 特 点 是,其 功 能 是。(3)小华的手被
12、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 量 明 显 增 高 的 是 口。(4)图乙中所代表物质的功能是 o29.下面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简图,请据图回答:(1)上图中A和B所 代 表 的 主 要 器 官 分 别 是、。(2)经检测某人C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质白质,则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病变。(3)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氧较多的是标号 o(4)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尿素较少的是标号 o3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激素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请回答:生长激素24小时分泌情况-瞳眠时间20点至7点8 1
13、2 16 20 24 4 8时间(1)神 经 调 节 的 结 构 基 础 是,它由 组成。(2)脑和脊髓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神经调节中,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这是因为大脑具有:若某人脑干出血,该人死亡的几率极高,其原因是。(3)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排 尿 发 射 的 初 级 中 枢 位 于。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样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4)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青春期,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右图为人体24小时内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
14、可知,适当_ _ _ _ _ _ _ _ _ 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若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过量,常常会导致人患上 症。31.请你仔细观察与分析下面所示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 2 3 4 S图一 图二 图三(1)警察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 口 的曲度可以调节,在口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 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 口 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一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
15、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 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5)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3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1.B解析:B【分析】(1)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形态结构也与人类十分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2)森林古猿进化成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原因: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详
16、解】A.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A正确。B.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与类人猿的祖先相同,B错误。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故人类与类人猿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C正确。D.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故人类与类人猿脑发育的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Bo2.D解析:D【分析】含精子的精液进入
17、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娩出。【详解】A、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正确;B、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
18、是着床,B正确;C、从甲到乙表示细胞分裂,从乙丙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C正确;D、胎儿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内膜。3.D解析:D【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详解】A.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A正确。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B正确。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
19、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表明水分已经充分吸收热量,C正确。D.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4.B解析:B【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2)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可以防治。【详解】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食物甲含钙和维生素C 较多、食物乙含铁和维生素C 较多、食物丙含维生素C 和维生素D 较多、食物丁含维生素C 较多;因此某同学患贫血症,最好多摄取乙食
20、品,B 正确。【点睛】会读坐标图、知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C解析:C【详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老王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此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6.D解析:D【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的是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因此以暴饮暴食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详解】A.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设置了甲和乙两支试管的目的为了形成一组对照
21、实验,变量是淀粉糊的量,A 错误。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37(:的热水中保温,B 错误。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C 错误。D.由实验现象可见: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D 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7.A解析:A【分析】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供生命活动需要。【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
22、所以,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主要是完成气体交换。内分泌系统主要是进行激素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系统主要与免疫有关。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D解析:D【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详解】A、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A正确;B、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
23、成吸气的过程。B正确;C、图中b表示氧气扩散进入血液,C正确;D、血液从毛细血管的端流到端后,汇聚到肺静脉里,进入心脏左心房,D错误。【点睛】理解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原理,平时识记时要注意图文结合。9.D解析:D【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A、图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壁
24、表示胸廓,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正确。B、模拟的是气管,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故B正确。C、甲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 C 正确。D、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因此处于乙时,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故 D 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10.D解析:D【分析】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
25、。【详解】观图可知: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粒 径 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或0,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干扰肺部的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 中学 初一 年级 下册 生物 期末 综合 复习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