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节约用电2.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3.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制镁 B.钻木取火 C.粮食发酵 D.冰雪融化4.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 中“锌”、“铁”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5.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氧化钾 B
2、.铝 C.金刚石 D.甲烷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 x IO?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上下振荡A.振荡试管燃着的木条C02的验满9.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
3、义不正确的是()A.Ca:表示钙元素 B.20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C.2N:表示2个氮分子 D.2K:表示2个钾原子10.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3,丫为C6Hl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二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11.水和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B.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
4、1%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26页J、丙甲 N a2C O3(2)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 中 溶 质 有(填 化 学 式);(3)写 出 生 成 碳 酸 氢 钠 的 化 学 方 程 式;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4)若向分离出N a H C()3 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 H R 1)中加入过量C a(O 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 化 学 式 是。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2 4.0分)2 4
5、.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0(2)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 选 择 的 发 生 装 置 是(填字母序号,下同)。(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T o(4)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o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c,密度与空气接近(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 置 中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 5.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
6、”,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 该 同 学 是 将(填 字 母 序 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 是 O(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
7、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第8页,共26页【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 2 s。4猜想二:有K 2 s。4 和H 2 s。4猜想三:有K 2 s。4 和K O H【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 e2()3 粉末、B a C 1 2 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 e2()3 粉末 _溶液中有H 2 s 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 a C k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 2 s 猜想二正确【实验
8、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与反思】(4)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o(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 ez O s 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 你 选 出 可 用 药 品 的 字 母 序 号。A.M gB.C u OC.K C 1D.N a 2 c O 3(6)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1 0.0 分)2 6.新冠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 0 0)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
9、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碳原子.氧原子O氧原广(1)戊二醛中碳原子、氢原子、氧 原 子 的 个 数 比 为;(2)g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0g。2 7.黄铜(铜、锌合金)具有合金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取黄铜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再将16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分别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加入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4040404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18.51210m请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l)m 的值为;(2)黄 铜 样 品 中 铜 的
10、 质 量 分 数 为;(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第10页,共26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B、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C、植树造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 中 和 ,故该项错误。D、节约用电,节约了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错误。故选:B。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
11、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了 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C【解析】解:A、陶瓷餐具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铜质火锅是用铜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纯棉衬衣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o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
12、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3.【答案】D【解析】解:A、海水制镁的过程中,海水中的氯化镁最终变为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发生了木材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粮食发酵的过程中,粮食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o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
13、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答案】A【解析】解: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 中“锌”、“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锌、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
14、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A、氢氧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甲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第12页,共26页故选:Do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
15、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A【解析】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活性炭用于
16、除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7.【答案】B【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 x IO?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
17、确。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o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
18、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oA、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A、钙元素符号为C a,正确;B、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19、20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正确;C、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D、2K表示2个钾原子,正确:故选:Co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第14页,共26页10.【答案】A【解析】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但此水溶液的pH约为5.6,而
20、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无关,故 A 错误;B、在图二转化1中,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化合物,生成物C6Hl2。6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故 B 正确;C、图一转化1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二转化1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反应生成C6Hl2。6和氧气,由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 C 正确;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故 D 正确。故选:AA、根据酸雨的概念以及成因来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物
21、质的类别来分析;C、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D、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及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11.【答案】D【解析】解:A、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 A 错误;B、水能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 B 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 1%,故 C 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 D 正确。故选:DoA、根据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来分析;D、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2、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12.【答案】D【解析】解:A、P点在丙的曲线图下面,表示不饱和溶液,错误;B、i(r c 时,丙的曲线图最高,因此溶解度最大,错误;C、20久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乙都有固体析出,且甲的变化趋势大,丙的溶解度增大,无固体析出,但是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是否相同,因此不能说析出的甲最多,错误;D、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溶剂,30g溶质,因此加入2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高粤;X 100%=2 0%,正确。11 J U g 十 NUg故选:Do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以下的点表示
23、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B、根据1 0n时曲线的高低进行分析;C、根据降温后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进行分析;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溶解度曲线上及以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13.【答案】B【解析】解:A、生铁是一种铁合金,硬铝是一种铝合金,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故 A 正确;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而不是盐,故 B 错误;C、硫酸铁、氯化镀、硝酸核中均含有钱根离子,均属于镀态氮肥,故 C 正确;D、盐酸、生理盐水、白酒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 D 正确。故选:Bo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
24、或钱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C、镀态氮肥是含有镀根离子的化合物;D、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答案】C【解析】解:A、通过灼热的Fez()3粉末,CO能与灼热的FezOs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3溶液、Na2sO,均能与硝酸钢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第 16页,共 26页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25、取的方法错误。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uO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MgCk能与适量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o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泰安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