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海大附中)高一11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pdf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海大附中)高一11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海大附中)高一11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九中(海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 11月阶段性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细胞学说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543年,维萨里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发表了巨著 人体构造,揭示了细胞在组织水平的结构B.1665年,英国的列文 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它们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将“小室”命名为细胞C.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D.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理论至今仍未被推翻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
2、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1543年,维萨里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发表了巨著 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A 错误;B、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它们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将“小室”命名为细胞,B 错误;C、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所有动植物都是
3、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C 错误;D、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理论至今仍未被推翻,D正确。故选D。2.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A.脂肪和蛋白质C.脂质和蛋白质B.蛋白质和核酸D.多糖和脂质r答案cr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详解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最为丰富,C 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3.血管紧张素n 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当血液中的血管
4、紧张素n 与该受体结合时,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例如使血管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这所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A.分隔细胞与环境 B.信息交流C.控制物质的进出 D.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n 与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n 受体特异性结合,可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2+等,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例如使血管壁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所以选B。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一要注意细胞膜的功能具体有那三个(分隔细胞与环境、信息交流、控制物质的进出);二要注意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的区别;三要注意信息
5、交流与控制物质进出的区别。4.图示为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来临,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和抗逆性均减弱B.若乙的含义是“反应物”,则可以参与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C.甲的含义是“组成细胞的结构”,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D.从图中可以推测,温度越高,细胞中的自由水越多1答案C 解析J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许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通常以自由水/结合水来表征细胞代谢能量,比值越大代谢越旺盛,比值越小
6、代谢越缓慢。详解A.冬季来临,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减弱,抗逆性增强,A 错误;B.自由水是作为产物参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B 错误;C.甲是结合水的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则会导致细胞死亡,C 正确;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自由水越多,当温度升高超过一定程度,细胞则会失水过多,D 错误;故选C。点睛自由水/结合水来表征细胞代谢能量,比值越小代谢越缓慢,抗逆性越强。5.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A.空间结构 B.氨基酸种类C.氨基酸数目
7、 D.氨基酸排列顺序 答案A【解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直接原因:(1)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2 根本原因:DNA分子的多样性。F详解J A、由于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进而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即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A 正确;B、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种类,B 错误;C、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数目,C 错误;D、由题意可知,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错误。故选A。6.对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
8、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D.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r答案c 解析J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0、N、P、S、K、Ca、M g,其中C、H、0、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中和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详解A、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 错误;B、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B 错误;C、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即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 正确;D、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碳,如水中没有碳,D 错误。故选C。
9、7.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的“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欧文顿提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蛋白质D.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D1解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详解J A、罗伯特森利用电子
10、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 错误;B、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错误;C、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C 错误;D、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正确。故选D。8.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B.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能靶向给药治疗疾病C.药物甲为脂溶性药物,药物乙为
11、水溶性药物D.脂质体能与细胞膜融合,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r答案j c 解析j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分子的特点是一个亲水基团的头和两个疏水基团的尾,所以磷脂的双分子层在水中的分布是亲水基团和水接触,疏水基团远离水。详解J A、脂质体由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在水中会形成具双层磷脂分子的脂质体,A 正确;B、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靶向给药治疗疾病,B 正确;C、药物甲接触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为水溶性药物,药物乙接触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为脂溶性药物,C 错误;D、脂质体与细胞膜结构相似,能与细胞膜融合,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 正确。故选C 点睛
12、 本题考查磷脂的分布,要求学生了解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的特点是既有疏水性基团,又有亲水性基团,充分理解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分布。9.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有机体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因此它不属于生物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蝌蚪不是一个种群1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T生态系统一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详解J A、单细胞的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植物
13、没有系统,A 错误;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 错误;C、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是属于生物,C 错误;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蝌蚪没有包括该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即还有成体的青蛙,因此该群体不是一个种群,D 正确。故选D。1 0.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滞收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具有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答案A 解析J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蛋白质
14、。详解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 错误;B、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细胞识别有关,B 正确;C、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 正确;D、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D 正确。故选Ao11.糖类和脂肪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情况下,细胞先氧化分解糖类,为细胞提供能量B.糖类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糖类中的淀粉和糖原都由葡萄糖缩合而成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脂肪耗氧多 答案B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糖类相比
15、,脂肪中含有。少、含 H 多,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多,糖类耗氧少。详解J A、-一 般情况下,优先为细胞提供能量的是糖类,其次脂肪,最后是蛋白质,A 正确:B、二糖和多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单糖,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 产错误;C、糖类中的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C 正确;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由于脂肪含有的氢的比例更大,所以脂肪耗氧多,D 正确。故选B。1 2.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
16、胞最可能是A.白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乳酸菌 答案Df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其中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白细胞,蛙的红细胞、蛔虫的体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据此答题。详解J(1)白细胞,蛙的红细胞、蛔虫的体细胞除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2)乳酸菌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故选D。13.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白鼠的软骨细
17、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 miR140的叙述错误的是()A.miR140分子中一定含有C、H、0、N、P糖类物质B.miR140分子中不一定含有糖类物质C.miR140分子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miR140分子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答案BCDr解析由题意可知,“miR140”分子为单链R N A,故分子中含有核糖,只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但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1详解 A、“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R N A),因此其组成元素是C、H、0、
18、N、P,“miR140”分子中含有核糖,A 正确;B、“miR140”分子中含有核糖,B 错误;C、“miR140”分子为单链R N A,故只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错误;D、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11 C H N,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Ki器篁泸铲产把甲 乙 丙J%。”T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基本单位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是自由水C.若丙图中a 为脱氧核糖,则由b 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5 种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乳糖1答案C 解析J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图表示氨基酸
19、,乙图中晒干表示小麦种子中自由水的散失,丙图表示核甘酸的结构,丁图是二糖的分子简式。详解甲图表示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乙图表示核甘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基本单位,A 项正确。种子晒干的过程丢失的是自由水,B 项正确。若丙图中a 为脱氧核糖,则由b 构成的核酸是D N A,完全水解后得到4 种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共6 种化合物,C 项错误。小鼠体内含有的二糖是乳糖,D 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解题关键是要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基本单位、分布情况等知识的理解掌握。4 0.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制备抗疟疾药物一青蒿素,荣获2015年的诺贝尔奖.青蒿素
20、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是一种不具有细胞核和各种复杂细胞器的单细胞生物B.疟原虫侵入宿主的红细胞后,内环境中的抗体对其不起作用C.青蒿紊干扰疟原虫的膜系统,将导致该虫的ATP合成完全受阻D.人体未成熟红细胞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
21、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详解A、从题干信息可知,疟原虫细胞内具有线粒体,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核膜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A 错误;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所以疟原虫侵入宿主的红细胞后,内环境中的抗体对其不起作用,B 正确;C、ATP并不是全部在生物膜上合成,如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ATP,C 错误;D、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应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 错误。故选B。41.真核细胞的起源 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好氧细菌被真菌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线粒体,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个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
22、体都具有DNA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和原核生物相同的核糖体结构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其内膜成分比例与细菌、蓝藻相似D.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得线粒体、叶绿体可以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独立生存 答案D 解析J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和 RNA。详解AB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DNA、RNA和核糖体,都具有双层膜,其内膜成分比例与细菌、蓝藻相似,这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BC错误;D、线粒体、叶绿体不可以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独立生存,不符合内共生起源学
23、说,D 正确。故选D。42.图示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A.图 A 可将信息传递给全身组织细胞B.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要发生图B 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C.C 中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交流信息,但不能交换物质D.A、B 中靶细胞表面上与信号分子结合的受体是脂蛋白 答案B 解析 题图所示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1、据图A 分析,细胞分泌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2、据图B 分析,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3、据图C 分析,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直接通过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详解A、图 A 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山东省 青岛市 三十九 附中 11 阶段性 检测 生物试卷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4484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