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高中考试物理试卷剖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年江苏省高中考试物理试卷剖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省高中考试物理试卷剖析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A1:1B1:2C1:4D4:1【考点】D7:磁通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3D:磁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分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面积为S且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平面的磁通量,故当B与S平面垂直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BS【解答】解:由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
2、向垂直,故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BS,半径为r的虚线范围内有匀强磁场,所以磁场的区域面积为:Sr2结合图可知,穿过两个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是相等的,所以磁通量都是:Br2与线圈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磁通量的定义式和公式BS的适用范围,只要掌握了磁通量的定义和公式BS的适用条件就能顺利解决2(3分)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AtBtCD【考点】43:平抛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2:定量思想;43:推理法;518: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
3、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抓住两球的水平位移不变,结合初速度的变化得出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解答】解:两球同时抛出,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下降的高度相同,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根据xvAt+vBt知,当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3(3分)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ABCD【考点】6
4、5:动能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应用题;32:定量思想;4C:方程法;52D: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分别对上滑过程、下滑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得到动能和位移的关系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设斜面的倾角为,物块的质量为m,去沿斜面向上为位移正方向;根据动能定理可得:上滑过程中:mgxsinmgxcosEkEk0,所以EkEk0(mgsin+mgcos)x;下滑过程中:mgxsinmgxcosEk0,所以Ek(mgsinmgcos)x;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最后的总动能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动能定理;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时,首先要选取研究过程,然后分
5、析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初末动能为多少,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解答;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一个题目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过程多次运用动能定理研究,也可以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解答。4(3分)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A运动到P点返回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P点返回D穿过P点【考点】AK: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3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根
6、据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公式,电容的定义式以及电容的决定式,联立得,知道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板间距离,场强不变,再结合动能定理进行讨论。【解答】解:设AB间电场强度为,BC间场强为,根据题意由O点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根据动能定理,有BC板电量不变,BC板间的场强由知BC板间的场强不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C板向右平移到P时,BC板间的场强不变,由知,电子仍然运动到P点返回,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关键是要运用动能定理处理,注意在电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极板间的距离场强不变。5(3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
7、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D速度v不能超过【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45: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1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分析,即可判定绳子中张力;当做圆周运动时,最低点,依据
8、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力表达式,即可确定张力与Mg的关系,与2F关系无法确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最大高度;根据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力,即可求解。【解答】解: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则夹子与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绳中的张力等于Mg,与2F大小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B、小环碰到钉子P时,物体M做圆周运动,依据最低点由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因此绳中的张力大于Mg,而与2F大小关系不确定,故B错误;C、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减小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则有:,那么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故C错误;D、因夹子对物体M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F,依据牛顿
9、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力表达式,对物体M,则有:2FMgM,解得:vm,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平衡条件的内容,掌握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理解向心力的表达式,及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最后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内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4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
10、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4H:人造卫星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4:比较思想;4E:模型法;52A:人造卫星问题【分析】根据卫星的速度公式v和vr得到角速度的表达式,将“天舟一号”的角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比较,从而分析其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关系。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由a比较“天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与近地卫星加速度的关系,从而分析出它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解答】解:A、根据卫星的速度公式v和vr得:将“天舟一号”与地球同步卫星比较,由于“天舟一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11、所以“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而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所以其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故A错误。B、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知其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正确。C、由T知“天舟一号”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而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所以其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故C正确。D、由a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而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约等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要掌握卫星速度公式v,能根据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其他量的表达式。本
12、题要选好比较的对象,如地球同步卫星、近地卫星。7(4分)某音响电路的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输入信号既有高频成分,也有低频成分,则()A电感L1的作用是通高频B电容C2的作用是通高频C扬声器甲用于输出高频成分D扬声器乙用于输出高频成分【考点】EF: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4:比较思想;43:推理法;53C: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根据电容器的特性:通交隔直,通高阻低,以及电感线圈的特性:通直阻交,通低阻高来分析选择【解答】解:A、电感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故A错误。B、电容G2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故B正确。C、电感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而电
13、容C1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所以低频部分通过扬声器甲。故C错误。D、电感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所以扬声器乙用于输出高频成分,故D正确。故选:BD。【点评】电容器的特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线圈的特性:通直阻交,通低阻高8(4分)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有()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D负电荷从x1移到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考点】AE: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AG: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32:电场力与
14、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由电势的变化及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可得源电荷带异号电荷,再根据电场强度即曲线斜率得到电场强度变化,进而电场力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又有电势为正的地方,故存在正电荷;又有电势为负的地方,故也存在负电荷,所以,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故A正确;B、电场强度等于图中曲线斜率,x1处的斜率不为零,故电场强度不为零,故B错误;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增大,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D、负电荷从x1移到x2,曲线斜率减小,及电场强度减小,所以,受到的电场力减小,故D错误;故选:AC。【点评】电场强度大小与电势大小无关,只与电势差随相对位移的变化率有关;又有场强
15、为零的地方,电势差为零,故为等势体9(4分)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g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mgL【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3C:共点力的平衡;65:动能定理;6B:功能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16、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2D: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A的动能最大时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地面支持力,根据超重失重现象分析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解答】解:AB、A的动能最大时,设B和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均为F,此时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2F3mg,所以F;在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一直是加速下降,处于失重情况,所以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故A、B正确;C、当A达到最低点时动能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A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故C错误;D、A下落的高度为:hLsin60Lsin30,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A的机
17、械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PmghmgL,故D错误。故选:A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小球A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知道平衡位置时受力平衡,加速度方向向下属于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属于超重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必做题】10(8分)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g,钩码的质量为m10.0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2
18、)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一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0.228m/s(3)将钩码的重力视位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m/s2,利用Wmg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Ek计算结果见下表W/103J2.452.923.353.814.26Ek/103J2.312.733.123.614.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EkW图象(4)实验结果表明,Ek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
19、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0.093N【考点】MJ: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3:实验题;23:实验探究题;32:定量思想;46:实验分析法;52D: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出计数点1的瞬时速度(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EkW图象(4)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解答】解:(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
20、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摩擦力达到平衡(2)计数点1的瞬时速度m/s0.228m/s(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EkW图象如图所示(4)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N0.093N故答案为:(1)小车做匀速运动(2)0.228(3)(4)0.093N【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掌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知道实验的原理以及误差的来源,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熟练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11(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1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21、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t/30.040.050.060.070.080.0R1/199.5145.4108.181.862.949.1(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V,内阻不计)、电源E2(6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滑动变阻器R2(0500)、热敏电阻Rt,继电器、电阻箱(0999.9)、开关S、导线若干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E2(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R2(选填“R1”或“R2”)(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
22、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2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C(选填“A”、“B”、“C”或“D”)(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图1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不偏转(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偏转(选填“偏转”或“不偏转”)(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考点】N4:用多用电表测电阻;N6:伏安法测电阻菁优网版权所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江苏省 高中 考试 物理 试卷 剖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