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_T 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63_T 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_T 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3.080.01CCSP66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21582023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2023-08-28发布2023-10-01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3/T2158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15调查与勘察.36建筑材料.47防水与堵水.88截水与排水.99其他结构.1110特殊环境隧道.12附录A(资料性)保温出水口示意图.12参考文献.12IDB63/T2158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
2、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进军、王道良、高亮、黄班玛、赵春波、王璐石、张元、王昆、李航航、皮小强、廖峻、石波、王来发、徐由甲、郝坤、李吉哲、郑熙熙、李显睿、杜弸彪、马永瑛、郑旭光、董文艳、胡青平、刘家辉、袁超。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IIDB63/T21582023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高寒高海拔公路隧
3、道防排水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与勘察、建筑材料、防水与堵水、截水与排水、其他结构和特殊环境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导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钻爆法施工为主的高寒高海拔新建山岭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173.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T19472.1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29906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C937软式透水管J
4、T/T665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排水材料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JTG3370.1和DB63/T167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总则4.1一般原则4.1.1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宜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地下水保护要求高的隧道宜采取“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4.1.2宜按公路等级、防水部位、环境等要求,综合考虑施工、运营维护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段设防,采用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措施。
5、4.1.3宜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隧道建设及运营的影响,防水系统完整,排水系统不冻结。4.1.4隧道洞口宜选择阳坡面,宜避开积(风吹)雪、热融、滑塌、冰锥、冰丘、第四系覆盖层及地下水发育等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纵坡宜采用人字坡。4.1.5隧道施工期间的渗流和涌水现象,宜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引流或堵水措施。4.1.6设计时宜考虑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和植被保护等。1气候分类抗冻设防等级最冷月平均气温t/设防措施主排水沟形式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寒冷地区三级-8t-3深埋中心水沟P10严寒地区二级-15t-8深埋中心水沟、保温水沟P10一级-25t-15深埋中心水沟、宜设防寒泄水洞P12一级t-
6、25深埋中心水沟、设防寒泄水洞P12注: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见JTG/T3310。防水等级标准适用范围一级不渗水,结构表面无湿迹地下风机房及电器设备洞室二级不渗水,结构表面有少量、偶见的湿迹1.高速公路隧道2.一、二、三级公路隧道三级有少量漏水点,没有线流和漏泥沙,每昼夜漏水量0.5L/m31.四级公路隧道2.通风竖井或斜井四级有漏水点,没有线流和漏泥沙,每昼夜漏水量2.0L/m31.施工辅助坑道2.紧急疏散通道最冷月平均气温/防冻设防长度/m-15t-10500800t-15800DB63/T215820234.2防水等级4.2.1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防水等级见表1。表1公路隧道防水等级
7、4.2.2隧道二次衬砌宜采用抗裂、抗冻的低温早强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8。4.3隧道抗冻设防等级4.3.1寒冷地区或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抗冻设防等级及设防措施见表2。表2隧道防排水抗冻设防等级及设防措施4.3.2隧道自洞口向洞身抗冻设防长度宜根据隧道线形、长度、隧址区气候和地下水状况等,通过工程类比或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隧道抗冻设防长度可参照采用表3推荐值或公式(1)计算确定。表3隧道抗冻设防长度推荐值2DB63/T21582023(1)式中:y防冻设防长度,单位为米(m);t隧址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4.3.3对于无水或少量含水且无补给水的隧道,可不考虑抗冻
8、设防。4.4抗冻保温层设计4.4.1隧道抗冻保温层设计宜综合考虑隧道长度、隧址区气象、水文条件、防排水方案、保温措施等,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和调整。4.4.2当抗冻设防等级为一、二级时,宜结合隧址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设置保温层;当抗冻设防等级为三级时,可设置保温层。4.4.3保温层厚度宜根据隧址区温度、围岩条件和保温层构造等计算分析确定。5调查与勘察5.1一般原则5.1.1结合公路等级、隧道特点和规模,确认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隧址测绘、地质勘探及试验的工作内容及范围。5.1.2隧道设计前宜重点查明隧址区气象、水文、水质、地质、既有隧道情况,且在不同季节分别调查;需进行气象和水文观测
9、的,观测周期不宜少于一年。5.1.3地形与地质调查除按照JTG3370.1规定执行外,同时宜调查隧道洞口及中心水沟出水口处地形、地物,以及涎流冰、雪崩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5.1.4宜采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勘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定位观测等,综合评价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5.2气象5.2.1气象调查的内容宜按照JTG3370.1执行,并调查隧址区降水量及最大冻土深度;气温调查包括隧址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等。5.2.2气象资料采用当地或条件相似的邻近气象台或气象站的实际观测值,必要时可在隧址区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5.2.3进行气象观测时,持续收集当地
10、气象资料,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观测内容包括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等;b)气象观测点或观测站布置在洞口100m范围内,观测点处风向、风速、高程等与隧道洞口处接近;c)气象观测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直至隧道施工结束;d)气象观测点或观测站在运营期间仍需保留,在隧道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后,观测点或观测站随主体工程一起移交;e)积雪深度、风吹雪来源及移雪量、积雪原因;3DB63/T21582023f)雪崩的分布、类型、规模、频率及雪源等;g)防治积雪及雪崩的工程措施及建议。5.3水文5.3.1水文地质调查按JTG3370.1和JTGC20规定执行,且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洞口地表水系与
11、隧道线位关系;b)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c)地下水类型、冻土位置及其分布范围;d)可能造成隧道发生冻害的各种水源发育情况;e)隧址区附近既有构造物(如隧洞)的水文地质情况;f)冲沟、凹沟等地表汇水地形与隧道的关系,及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g)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洞口及浅埋段宜建立地下水观测点或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5.4地质5.4.1地质勘察宜采用调绘、坑探、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方法,查明隧址区域冻土特征,必要时可在冻土地段进行地温观测等原位试验。5.4.2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在收集资料和地质调绘后宜优先开展物探勘察,解译隧道洞身分布的物探异常区,以指导后续勘察
12、工作。5.4.3钻孔宜布置在隧道物探异常区、经调查初步确定的断裂带、褶皱重点部位,必要时进行水力原位试验。5.5既有隧道5.5.1调查隧址区及临近地区既有隧道的冻害资料及防治经验。5.5.2收集既有隧道资料,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隧道洞口处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的范围和程度;b)保温层厚度、设置长度、保温层构造及损坏情况;c)衬砌剥落、开裂的范围和程度;d)衬砌渗漏水的位置与挂冰的范围和程度;e)隧道内路面积水与结冰等范围和程度;f)洞口挂冰的范围和程度、地表截排水沟与出水口结冰的状况;g)地下排水系统状况;h)技术状况评定、检测及设计文件等。6建筑材料6.1一般原则6.1.1材料符合结构
13、强度、耐久性、低温性能的要求。6.1.2隧道注浆止水材料形成结石体除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外,同时具有抗渗、抗冲刷及耐老化性能,浆液固化时收缩小并不受低温影响;注浆材料宜优先采用水泥类材料,也可采用快凝早强水泥-水玻璃浆液。6.1.3存在侵蚀性地下水时,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腐蚀性、抗侵蚀性防排水材料,并宜提高混凝土防水等级。4冻融次数n(次/年)冻融环境等级无盐环境有盐环境中度饱水高度饱水中度饱水高度饱水n10D1D1D2D310n60D1D2D3D460n120D3D4D5D6120n180D4D5D6D7n180D5D6D7D7注1:中度饱水指冰冻前浸水或受潮,混凝土内饱水程度不高;高度饱
14、水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湿润土体,混凝土内高度水饱和。注2:有盐环境是指冻结的水中含有盐,包括海水、盐渍土或其他含有氯化物的环境,以及使用有机、无机类除冰盐环境。注3:冻融环境等级划分见JTG/T3310。冻融环境等级设计基准期/年1005030D1F200F150F100D2F250F200F150D3F300F250F200D4F350F300F250DB63/T215820236.1.4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采用具有抗冻性能的水泥混凝土,可采用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引气水泥混凝土。6.2混凝土材料6.2.1混凝土所用的材料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混凝土除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
15、求外,同时宜满足抗冻、抗渗和抗侵蚀的需要;b)严寒地区隧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适当提高;c)引气混凝土的粉煤灰拌合料其烧失量不大于5%。6.2.2抗冻水泥混凝土的冻融环境等级见表4,且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偶尔浸水的水泥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可以按表4中的中度饱水规定适当降低,但降低后的冻融环境等级不低于D1;b)位于冻结线以上土中的水泥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等级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经验适当降低,但降低后的冻融环境等级不低于D1;c)本表适用于隧道洞门及明洞的水泥混凝土构件,对隧道洞内的衬砌水泥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可以按表中规定适当降低,但降低后的冻融环境等级不低于D1;d)偶尔遭受冻害的
16、中度或高度饱水混凝土构件,其冻融环境等级可适当降低,但降低后的冻融环境等级不低于D1。表4抗冻水泥混凝土的冻融环境等级6.2.3隧道水泥混凝土抗冻等级见表5。表5隧道水泥混凝土抗冻等级5抗冻等级设计基准期/年1005030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F100Ca300.55F150Ca350.50Ca300.55F200Ca350.50Ca350.50Ca300.55F250Ca400.45Ca350.50Ca300.55F300Ca400.45Ca400.45Ca300.55F350Ca450.40Ca400.45Ca350.50F400Ca450.40
17、Ca450.40Ca350.50F450Ca500.36Ca450.40Ca400.45注1:如采取表面防水处理等附加措施,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对最低强度等级和最大水胶比的抗冻要求。注2:表中Ca50表示引气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50MPa,其余类推。冻融环境等级设计基准期/年1005030D6F450F400F350D7F450F400F400注1:水泥混凝土抗冻性采用快速冻融试验方法测试,按JTGE30中规定的T0565进行,但冻融循环次数按本表规定执行。注2:设计使用年限小于30年的以30年计。DB63/T21582023D5F400F350F300表5隧道水泥混凝土抗冻等级(续)6.2.
18、4引气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最大水胶比见表6。表6引气水泥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与最大水胶比6.3防水卷材与缓冲层6.3.1防水卷材与缓冲层组合使用,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防水材料在最低温度下不冷脆、抗老化,冬春冻融循环后性能不变;b)防水层材料宜具有良好的抵抗拉伸、撕裂、顶破性能、抗低温性能、耐久性和抗搓揉特性等;c)采用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时,防水卷材低温-35时弯折无裂纹。6.3.2缓冲层材料宜采用土工布,需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a)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400g/m;b)有良好的导水性、化学稳定性、耐久性,能适应初期支护变形;c)可抵抗地下水或混凝士、砂浆析出水的侵蚀。6.4保温材料6.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_T 2158-2023 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 2158 2023 高寒 海拔 公路 隧道 排水 设计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