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疫情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且会衍生社会危机,为减轻疫病的冲击,中西均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如我国战国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都将疏通城市水道视为预防疫情的重要举措清代晚期出现了海港检验检疫制度。据此可知()A西方国家治疗疫病较科学B人类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经验C疫病在中国传播速度较快D疫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2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强调:“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据
2、此可知()A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B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C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D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3考古发现,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殷人罐火防疫图,使用火燎的方法来杀虫防疫;公元前3世纪的秦律中就已规定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配挂法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手段之一,唐代千金方认为用太乙流金散“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可以防治传染病。这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A政府重视对疫病的防治B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C疫病流传形势异常严峻D中医是抗疫的主要手段4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A已实行严格的疫病管理制度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
3、C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D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5“筵”和“席”都是西周时期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再将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这一举措有助于()A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B规范民众日常行为C扩大儒学的社会影响D缓解贵族内部矛盾6宋代出现“医政”的概念,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这反映出宋代政府()A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B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C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D加强基层医疗
4、机构监管7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朝代统治时间有疫情的年份爆发频率(次/年)东汉195200.103三国至南北朝368400.109明朝2751180.429清朝2671340.502A自然物候异常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C朝代更迭动荡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814世纪,面对黑死病的大流行,时人雅科迈认为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戈恩提勒指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瓦勒斯库斯则强调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这些认识()A科学地揭示了疫病成因B为隔离传染源提供了学理依据C扼制了疫病大规模传播D改变了人类对细菌的无知状态9据史书记载,“15
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1015世纪以前,天花病主要爆发于欧亚大陆、西非、北非及一些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B疫病需要人类共同应对C世界联系加强弊大于利D早期殖民主义罪恶累累11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
6、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A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B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C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D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1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太医署系目表类别课目修习年限修习课临床课医科体疗公共课:
7、 明堂素问)黄帝针经本草甲乙经脉经。分五个专业教习识药形药性,知四时脉象浮沉涩滑之状,验图知穴位7年疮肿5年少小5年耳目口齿2年角法2年 针科公共课同上。专业课:素问针经明堂脉诀神针及九针之法以九针为器械,察五脏之有余和不足,然后用针或补或泻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按摩公共课同上。专业课:消息导引之法,治损伤折跌之法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调利骨节,宣通血脉,损伤折跌治法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咒禁咒禁五法(存思禹步、营目、掌诀、手印)拔除邪魅之为厉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药园师工名医别录本草药物种植、鉴别、采集、炮制、贮存防病治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王振国、张大庆主编中外医学史材料二1894年6月26日,
8、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北洋医学堂,由林联辉任校长,李鸿章并委任天津税务署的欧士墩医官负责监督,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由政府出资兴办的独立医学堂,也是一所培养、训练海陆军外科医生的学校。医学堂学制四年,分两个班,不分科,教员包括中外医生,以英国人为多,采用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有解剖、生理、内外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治疗化学、细菌学及动植物学等,基础教学与临床指导实践是并行发展的,医院有六十张床位供临床实习使用。学校管理规则沿用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先例,一切费用均在海防经费中结算。1900年,该校教学人员中有三名中国医生和两名外国医生。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
9、(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太医署课程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太医署相比,北洋医学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清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中西方均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西方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用多种方法应对疫情,说明人类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经验,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将中西方应对疫情的方法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疫情传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466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