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述的写法。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精读、探究第一部分内容。教学步骤:导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
2、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的,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会给我们答案。一、走近作者。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读一读,写一写
3、。譬如(p) 步骤(zhu) 停滞(zh)墨守(m) 著者(zh) 腐草为萤(yng)懒惰(du) 脑筋(jn) 启迪(d) 程颐(y) 虚妄(wng) 辨伪去妄(wi)(2)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锻炼(练) 视察(查) 熟师(塾) 明辩(辨)(3)辨识形似字。(zh)著者 (zh)铁箸(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解说标题。提问:谁能解说下课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学生答后,多媒体展示:本文的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
4、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层次结构。1.布置: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各段的段意。学生归纳、交流后,多媒体展示: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布置: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学生交流后
5、,归纳: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布置: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及全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学生交流后,归纳: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6、辨别是非。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老师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4.布置:根据上述结构,给课文编写一个简要的结构提纲。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一(12)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3、4)不要轻信传说。 二 (35)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5)要辨别本书、学问。三(第6段)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四、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2段)内容。1.提问: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
7、。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2.提问: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明确: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怀疑与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探究第二、三部分内容;归纳主旨;分析写作特点。教学步骤:一、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35段)内容。(一)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一层(第3.4段)内容。1.提问:对第3段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明确:第13句和第4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
8、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譬如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2.提问: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3.小组合作探究: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讨论后明确: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
9、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二是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三是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提问:第4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交流后归纳: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
10、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5.提问:第4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什么?明确: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本
11、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第3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6.布置: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明确: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二)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二层(第5段)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讨论后明
12、确:(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2.提问:这层(第二部分第二层)内容与上一层的内容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这一层紧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