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背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生词,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感知父亲“背影”形象。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3.体会文章以背影为中心的好处。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5.提高珍爱亲情的意识,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真爱亲情的美德。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生词;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以背影为中心的好处,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课时:
2、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一般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对人物“背影”的描写,也能使人物形象丰满,这就是大师的技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通过对“背影”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二)背景介绍。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
3、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三)字词学习。1.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用彩笔画出生字生词。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课文下的注释读准字音,教师巡视,为学生随时提供点拨机会。3.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学生可能难读的生字。(要求给加点字正确注音。)奔丧( ) 狼藉( ) 惨淡( ) 典质( )赋闲( ) 颓唐( ) 琐屑( ) 亏空( )蹒跚( ) 踌躇( )4.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多媒体显示。)【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满院狼藉】指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大去之期】指离死亡的时间不远。(四)预习检测。1.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预习自测题,学生快速给出答案。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有误的是( )奔丧(sng) 狼籍(j) 惨淡(dn) 典质(din)斌闲(f) 颓唐(tu) 琐屑(xi) 亏空(kng)蹒跚(pn shn) 踌躇(chu ch)用“祸不单行”和“触目伤怀”各练习说句话。2.指名说出答案后,教师简要小结归纳。明确:(中的“丧”注音有误,应该读“sng”;中的“籍”字形有误,应该是“藉”;中
5、的“斌”字形有误,应该是“赋”;中的“空”注音有误,应该读“kong”。)示例:祸不单行:他生意失败,父亲去世,现在儿子又遭了车祸,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触目伤怀:走过一街一巷,有多少景致惹人触目伤怀,步履沉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归纳主旨。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教师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慢速。)2.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教师评价后归纳。明确: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再次自由地朗读全文,自己试着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2
6、.同桌将各自的作业相互展示,互相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思路提示:按情节结构分析: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按行文线索分析: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3.指名回答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学生对照修正。明确:第一部分(1):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至6):具体描写望父买橘和父亲在人群中消失的背影。第三部分(7):思念父亲的背影。(与开头呼应。)(三)熟读课文,协作讨论。1.学生反复熟读课文,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思考:课文第二部分写到“浦口送别”时,是按几层意思来写的?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层意。2.指名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归纳。明确:第一层:细心照顾。第二层:车站买橘。第三层:
7、车门话别。四、课堂训练,熟悉内容。学生反复熟读“望父买橘”这一情节,仔细体会这一情节中的细节描写。(提示:注意动词的准确运用。)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课后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思考探究”第一、二、三题。背影第二课时学习任务设计:一、复习旧知,唤起记忆。1.指名朗读全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感情。(包括语调、语速、重音处理等。)2.教师检查课后“思考探究”第一、二、三题的完成情况,并对完成效果做简要点评。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第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段只有20多字,非常简洁,但信息量不小,它交代了哪些信息?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指名回答后,教师小结。明确:交代了与父
8、亲分别后的时间,暗示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交代了全文的叙事线索(背影),为下文描写背影做好了铺垫;点明了全文的叙事中心,使读者明确了学习的重点。为此,该段虽然简单,但不能去掉。(二)学习第二部分。1.学生认真朗读第自然段这部分内容,然后思考相关问题。2.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在这部分内容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细心照顾?为什么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有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中哪一次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在“望父买橘”的过程中,作者有两次写到流泪,他为什么流泪?每次流泪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望父买橘”的过程中,作者对父亲做了哪些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