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蝉》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蝉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难点: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大家来猜一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这是什么动物?
2、(谜底:蝉)今天,我们就通过法布尔谈的昆虫的故事中的蝉详细地了解一下蝉这种动物。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出生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他笔下的昆虫故事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有深刻的意义。作品有昆虫记阿
3、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二)了解作品。提问:大家可曾知道法布尔的传世杰作昆虫记?【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昆虫记又叫做昆虫物语,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书中,作者以人性关虫性,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本书被看作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昆虫记蝉共有四大部分,分别为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本文选自第二和第四部分。(三)了解背景。提问:有
4、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四)辨识课文类型。1.提问: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2.追问:什么是科学小品? 明确: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
5、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3.提问: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明确: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的表达方式,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4.提问: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明确: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2.【屏幕显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和词义。(1)读一读,写一写。轧(y) 鳍(q) 隧道(su) 恶劣() 倒悬(do) 防御(y) 顾忌(j) 跳蚤(zao) 车辙(zh) 黏土(
6、nin)喧嚣(xio) 金蜣(qing) 欢愉(y) 涂墁(mn) 罅隙(xi) 蚋(ru) 钹(b) 暴晒(bo) 窠(k)媲美(p)纤维(xin)幼卵(lun)孵化(f) 镐(go) 附着(f) 车辙(zh) 蜕变(tu) 巷道(hng) 臃肿(yng) 无动于衷(zhng) (2)读准多音字。折皱(zh) 纤维(xin)折 折本(sh) 纤折跟头(zh) 拉纤(qin)(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隧道(遂) 车辙(撤) 纤维(惟) 喧嚣(暄) 欢愉(榆)(4)辨识形似字。折(zh)折皱析(x)分析(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
7、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匹敌:对等,相称。 喧嚣:吵闹,喧哗。 臃肿: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巷道:地下采矿时,为采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而掘进的通道。这里指蝉的地穴。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留心。庞然大物:指高达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实际上很虚荣的事物。庞然,高达的样子。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顶,水漫过头顶。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衷,内心。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的做坏事。胡,乱;非,不对。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
8、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布置:浏览课文,然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讨论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一层(第1段):说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好环境。蝉的地穴(111段):介绍蝉从幼虫到成 第二层(第27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虫的生长过程。 第三层(第811段):写对蝉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蝉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蝉的卵(1226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的生长过程。 第三层(第1824段):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第四层(第25、26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
9、、探究课文内容;归纳主旨及写作特点。教学步骤:一、精读课文,梳理内容。(一)品读第一部分。1.提问: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交代自己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作者亲自观察的,使读者看起来很真实。2.提问:第2段中,“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一句中的“完全”一词有何表达作用?明确:“全完”,是强调蝉的蜕变的进程和结果,这里的“完全的蝉”强调的意思是蝉的成虫,这就与文中所说的蝉的幼虫相区分。3.提问:第2段中,“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一句中的“钻”字有何表达作用?明确:一个“钻”字就把蝉脱壳时的努力表现出
10、来了。4.布置: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2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巧用比喻,将蝉的穴说成是它的储藏室,饱蘸情感,渗透了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具有文学性。5.提问: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了金蜣窝巢的例子,并将其和蝉的穴作比较,具体突出说明蝉挖掘地穴的特点。6.布置:细读第24段,思考:蝉的地穴有哪些特征?课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介绍的?明确:洞口约一英寸口径,与地面相平,无杂物,无泥土堆积;洞内隧道深达十五六英寸,圆柱形,上下畅通无阻,内壁以泥浆涂墁,不易崩塌。课文按照由外到内,即由洞外到洞内观察描写。7.布置:品读第5段,思考:为什么“能
11、够很容易地在隧道内爬上爬下”,对于蝉很重要?明确:因为幼虫从穴里一出来就要晒太阳,它爬上爬下正是为了“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8.提问:第7段中,“臃肿”和“肥重”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9.提问:第8段中的“常常”可以删去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删去,因为“常常”表明是经常,但不是一直或全部,去掉了就表明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是一直或全部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10.布置:品读第9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蝉蜕皮的顺序的?明确:蝉
12、蜕皮的顺序文章写得很清楚,“开始”“先”“接着”“最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就其部位来看,依次是: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11.布置:细读第10段,思考:写蝉脱皮的过程,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离壳的过程,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其中“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等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二)品读第二部分。1.布置:浏览第12、13两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蝉产卵的?明确:从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这几个方面
13、介绍了蝉的卵。2.布置:阅读第14段,思考: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明确: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3.提问:作者说:“经过多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是什么呢?明确:这种危险是蚋,在蝉刚产生的“蝉卵上刺一个小孔,将自己的卵产进去”,“把蝉的卵毁坏”,并“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4.提问:第17段结尾句中的“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5.提问:第18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写出作者无限喜爱之情。6.布置
1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18段。明确: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赋予蝉人的情感和行为。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7.布置:品读第2224段,思考:蝉卵落到地上之后,会面临哪些重重危险?明确: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粘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8.提问: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第23段中的“寻觅”“寻找”“找到”三个词有何表达作用?明确:“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9.提问:应怎样理解第25段开头的“至今还是个秘
15、密”的说法?明确:“秘密”是说人们对蝉的四年地下生活所知甚少,现在了解的情况只是对蝉的地穴考察后的推论,更多的情况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考察与研。说是“至今还是个秘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10.提问:第26段第一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收束全文,概括了蝉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蝉漫长而苦难的生命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11.布置:自选角度,赏析全文结尾句的表达效果。明确:运用反问,直抒胸臆。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诠释了作者对幸福与人生的理解,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二、概括主旨,学习写法。1.布置: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本
16、文的主旨。明确:本文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说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抒发了作者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色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屏幕展示:浓郁的文学色彩。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二
17、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就通过法布尔谈的昆虫的故事了解了蝉这种动物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作者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作者对幸福与人生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等情感,也深深感染了我们。今后,我们要爱护包括蝉在内的昆虫,不要伤害它们,与他们和谐共处。板书设计 洞口 地穴出口 建穴 幼虫蝉的地穴 伺机出穴 出穴 出穴成长 脱皮 成虫 对蝉的讴歌、赞叹蝉 飞离树枝 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卵成虫产卵 产卵 天敌破坏 蝉的卵 孵化 幼虫入地 落地 幼虫挖穴隐藏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了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通过品读描写蝉的语句,学习了本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但语言的品析略有欠缺,可以在第二课时“学习写法”板块中专门品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