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堂记录及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课堂记录及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课堂记录及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课堂记录及反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是读小序。我首先安排了一个自读环节,布置了三个任务:一是将注释抄写到原文去,二是标记自己在文意理解和文言翻译上有疑惑的地方;三是尝试概括小序的内容。自读的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一边翻译,一边抄写注释,并标记疑惑,但概括者较少。不过小序的内容简单,概括不是件难事,我并不担心。自读结束后,齐读检查了一下读音,纠正并强调了“贾人”的发音。这也说明学生的自读效果还不错。接着是问疑环节。我竭力地想要激发学生问疑的欲望,让他们明白问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我也慎重对待。学生陆续问及“铮铮然”“感斯人言”“恬然自安”等词句的翻译,我有时会请学
2、生来解答,因为这些文中缺少注释的词句,有不少学生主动查阅工具书已经解决好了,这时可以调动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时我也直接解答,一般是学生查阅工具书后存在翻译或理解不准确的地方,需要老师进一步说明,以及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有个学生问及“转徙”一词的翻译,我在强调逐字逐句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给学生总结出“组词”的翻译方法,“转徙”即可翻译成“辗转迁徙”。此词所在的句子“转徙于江湖间”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于是我抓住学生问疑的机会,引导学生翻译整句,比较原文与译文的不同,学生很快发觉这是一个倒装句,这时我再顺势抛出了状语后置的语法概念。但我没有继续纠缠于“状语后置”这个概念,而是引
3、导学生找序中的另一个状语后置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这说明学生对状语后置句已经有基本的感觉,当这种感觉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导学生概括“状语后置”的特点了,但这是以后的事。这时我还不满足,又引导学生回忆单元测试中遇见的另一个倒装句,陶渊明传里的“置无弦琴一张”这个定语后置句,希求通过多向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倒装句的理解。学生还问及“使快弹数曲”中的“使”,“因为长句”中的“因为”的翻译理解问题,我依势抛出了文言翻译中省略句、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最后是概括环节,经过前面充分的阅读和讲解,学生基本把握了小序的内容:记叙了诗人被贬九江郡、送客偶遇琵琶女、琵琶女的身世及本诗的写作
4、缘由等。我进而总结小序的一般作用:介绍创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一课时结束。第二课时开始读诗歌。琵琶行的篇幅较长,教材对诗歌做了分段,我便依照教材的分段来读。第一段我给了学生五到十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充分感受思考诗歌,形成疑问和感受。自主阅读完之后,我开始组织学生讨论。生1提出了一个问题:“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不太好理解,为什么两个人告别,一个从马上下来,另一个却在船上?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一般同学甚至没有留意,但这句诗的诗意是很值得探讨的,尤其是生1提出的问题很有探讨价值。果然,还不等我多说,就有学生起身发表他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基本的礼仪,与朋友送别怎么能骑在马上呢?肯定
5、要下马啊。”这个学生的回答不算准确,问题在于脱离文本,但能联系生活思考,我一面给以肯定,一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小序还原送别场景这段本身就是描写送别场景的,回归文本可以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画面:主客二人一同骑马到湓浦口,湓浦口是一个渡口,自然要下马换乘船,诗人在船中给朋友践别。我趁机作势问道:“不是主人下马客在船吗?怎么变成一同下马,又一起坐到船里去了呢?”大部分学生一时语塞,仿佛不知从何说起,直棱棱盯着我,好像在说:“我压根没注意这回事。”我看着他们疑难的眼神,继续提醒到:“有没有想到一句诗样子和这句挺像?”有一个学生反应很快:“秦时明月汉时关!”我看时机已到,在
6、简单解释“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句意的基础上托出了“互文”这一修辞,从而解决了上面的疑问,然后趁热打铁,又复习了木兰辞里的几处互文,并提醒学生理解消化。接着生2提出了问题:“醉不成欢惨将别”一句该怎么理解?马上有学生起来解释道:“是诗人送别喝酒喝得不尽兴,然后两个人就要分别了。”学生的解释基本解决了问题。但我不满足于此,我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切口,可以借此梳理完这段的内容。于是,我紧追不舍:“是什么导致他们不能尽兴饮酒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说无音乐助兴的,有说秋夜之景所致的这说明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理解,却缺乏整体的把握。于是我叫停了他们,引导他们重读第一段,完整地再现送别场景,然后归纳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