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课堂实录【教学设想】琵琶行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围绕“生命的诗意”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探寻“生命的诗意”其实就是认识我们文化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这种存在方式势必要通过赏析具体篇目的言说方式、艺术方式、审美方式,探寻其背后蕴藏着的情思、信念、价值观和文化逻辑。“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一也明确提出“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以琵琶行为例,这首诗巧妙地将音乐艺术转化成了语言艺术,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呈
2、现诗人的情感变化。故而,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便是与学生一起走进琵琶声,通过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语言还原场景,从而领略音乐与诗歌的交汇。第二课时则通过相应的背景材料,借助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意逆志,揣度、还原、理解诗人的心境,获得别样的生命体验,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回溯课前提问,提出主问题师:同学们好!预习作业里请同学们通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生:诗歌写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时巧遇琵琶女的故事。师:概括清晰明确。课前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对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感受起来比较困难,实际上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契合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这一堂课聚焦的
3、问题是: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二、共同交流讨论,解决主问题师:琵琶行里关于音乐的描写集中在第一、二段,请诸位读一读,找一找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尤其要关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以及特殊的韵脚字。生:“醉不成欢惨将别”里的“惨”。师:结合诗歌内容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诗人生出了这般情绪?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处境凄凉,谪居浔阳;二是环境带来的萧瑟感,暗红的枫叶和灰白的荻花在秋风中飘零,容易让人伤感;三是离别的场景,离别的酒宴还没有歌女侍应,就更加让人情绪低落。师:这是直接从诗中找到的揭示情感的词。我们在学习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声韵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诸位请用上海话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特殊的韵脚字。生:有。“客”“瑟”两个字都是入声字,发音短促,音调低沉,体现出很深的离愁别绪。师: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一句在叙事上有什么作用?生:这一句将事件从送别友人转向巧遇琵琶女这个中心事件上来。“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暗示了琵琶女弹技出色。师:经历了忘归、暗问、移船、开宴之后,弹琵琶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下面的大段文字都是在描写琵琶女的弹奏,诸位读读看,哪个片段是你最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用叠词模拟声音,“如急雨”“如私语
5、”“大珠小珠落玉盘”都是用生活中能够听到的声音比喻琵琶声,同时也是能够见到的场景,化无形的听觉为有形的画面。这几句写出几种不同旋律的交错,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又显得很清脆。师:确实。这样一来,音乐的高低、缓急等变化就有了。继续分享。生:“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花丛里的莺语声轻快婉转,冰下的泉水声梗塞缓慢,这样写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就融为了一体。师:清人段玉裁对此有一个评价:“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涩滑二境,可谓工绝。”从“间关”到“幽咽”,由“冷涩”到“凝绝”,诸位仔细品一品,琵琶乐音有变化吗?生:有。声音逐渐弱化,最后停止,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
6、师:还有没有类似的表达是同学们喜欢的?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和前面的有声形成了反差,音乐声停下来,但听众的感情并没有停下来,“幽愁”“暗恨”都生出来了。师:这样的停顿为什么不安排在结尾?生:安排在结尾,就很平常了。中间停顿之后,诗里又写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之间幽思就爆发出来了,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上的刺激,很有冲击力。师:“破”“迸”的声音一样吗?生:不一样。“破”是银瓶碎了的声音,“迸”是水浆溅射的声音。师:刚才同学所描述的已经不是静态的画面了,而是动态的画面。这就是白居易的过人之处,用语言图画的动态使旋律和节奏的动静交替得到充分表现,让琵琶声和人的
7、情感波涛急遽地进入高潮。之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终了。这里停顿的方式和前文的“凝绝不通声暂歇”一样吗?生:不一样。这里没有声音逐渐降低的过程,而是突然停止。诗人紧接着写的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样的场景是彻底归于宁静的感觉,乐曲停顿了,听众都在出神,陶醉其中。师:听众被感染的状态一直在延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梳理解决路径,回答主问题师:我们回顾一下整堂课的内容,回答主问题: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生:整首诗从江上送客引入,开篇用枫叶荻花、萧瑟秋风等寥落秋景渲染出送别的悲凉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声音比喻
8、琵琶声,用各不相同的多种声音进行描摹,使听觉有了形象感和画面感,进而帮助读者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师:诗人高超的音乐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和音乐是可以交汇的。我们是怎么找到这种交汇处从而解决问题的呢?生:我们通过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语言还原场景,感受到了音乐的强弱、高低、快慢等变化过程,并据此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起伏。师:音乐艺术转化成了语言艺术,音乐旋律的变化和诗人的情感变化也是高度契合的。那为什么诗人能从琵琶曲中听出“不得志” “无限事” “幽愁暗恨”等情思呢?且听下节课分解。第二课时一、回溯课前提问,提出主问题师: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能从琵琶曲中听出“不得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