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统编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太宗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三年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639年)(公元652年)(公元705年)籍面人口/万户300约380约615实际控制人口/万户300约380约430籍面年增长率1.85%0.91%实际年增长率1.85%0.23%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2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多次进行调整(如下图)。据此推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旨在()A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B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率C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D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3从1861年到1911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口岸的关税总收入从490余万两增至3 670余万两,“为岁入大宗”。但清政府得到的只是少数,称为“关余”。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B财政体制的殖民化C协定关税减少关税收入D清朝中央权力下移4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等,是古代思想家在考察人口现象时主要关心的问题
3、。对“口”中人口上升的原因解释正确是()白银法定地位的确立乡里制度的施行北美高产作物的传人摊丁人亩的推行ABCD5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下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次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扩大B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C长期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D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皇权6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年)431180
4、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C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D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8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同年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国民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国民政府
5、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B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已经实现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9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10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
6、,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A纳税时间趋向分散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11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A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近代化B清政府旨在建立廉洁政府C中国重新掌握关税自主权D清政府对外政策灵活多变12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缘纳户税,按田亩缴纳
7、地税,这变化表明当时()A废除了长期以家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实行不抑兼并的上地致衡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13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绝对胜利14如表所示为一条鞭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一条鞭法()做法意图核心措施清丈土地
8、,扩大征收面积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A是土地所有制度的变更B是国家财政政策的优化C其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D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转型1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须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颁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商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清政府主动加快开放进程D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规定“诸盗耕种公私田者
9、,一亩以下笞三十,五亩加一等诸在官侵夺私田者,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凡买卖者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年终彼此除附。若无文牒辄买卖,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不是让农民无偿使用的,而是还须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赋税。摘编自郑显文唐代律令制研究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满洲贵族在囤地运动中大发横财,然而他们及八旗将士不从事农业生产,导致不少土地荒芜。康熙八年(1669年),下令停止圉地,“凡该年所图旗地,立即退还汉民,另由山海关、张家口等处旷土换补”;并下诏将被镇压的明代宗室藩王及官僚豪绅所侵占的庄田、全部免价转让给当地的农民耕种,“永为(农民)世业”,号为“更名田”。康熙
10、二十四年(1685年),又颁布规定,民间所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为“兴农足民”排除了一些障碍。摘编自日森田成满清代中国土地法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土地法律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年间土地法令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上述土地立法中得到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土地制度为基础,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农民从此向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及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则是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和
11、创新。唐中期以后采用了“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为征收的准则,统一了税收制度。宋朝时期,王安石构建的“方田均税法”,反映了公平税负的思想。明中期直至清初实行“一条鞭法”,把过去的所有征收项目合并起来征收,化繁为简,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到清雍正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金玉佳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田赋仍是清政府的主要来源,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关税、盐税等工商业税在国家赋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海关受帝国主义控制,关税的增加是以牺牲关税主权为代价的。北洋政府时期,赋税制度仍然维持着“田赋、关税、盐税、厘金”的赋税结构,由于军阀割据对经济的阻碍,逐步明确划分了中央税
12、和地方税。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整顿了关税和盐税,废除了当时的厘金,形成了中央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地方以田赋、营业税为主的赋税结构,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抗战期间,中国领土的逐步沦陷使中央的各项税收锐减,国民政府实行了战时财政体制。三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南京政府加重对人民的榨取,苛捐杂税不断加剧,将中国的经济带到一个濒临崩溃的境地。赵永文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13、,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户律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从而在基层建立起严密的居民组织。乡设三老,县设户曹,专门负责户籍的管理和人口的统计。户口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户内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土地、房屋、财产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征发赋役的根据。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否则将被视为“亡命”,并受到严惩。汉代国家户籍大致分三类:其一为一般居民,其二为宗室贵族,其三为下等居民,如商人阶层。其中第一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编户齐民,是汉代户籍的主体。摘编自编户齐民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备材料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
14、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功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
15、有庸,有户则有调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清王朝建立后,田赋征纳仍遵行一条鞭法,按明朝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地赋和丁赋分别征课。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土地不断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农民不断丧失土地,还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陶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不利于社会稳定。康熙五
16、十一年(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以现在丁册为常额,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丁入亩征收,并逐渐推行至全国。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两税法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摊丁入亩赋税改革的原因及影响。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赋役制度秦朝田赋、口赋、徭役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隋朝租调役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盛世滋丁,永不
17、加赋;摊丁入亩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三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
18、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中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末期,在籍面615万户的背后,唐朝实际
19、控制的人口大为下降,进而看到当时人口逃亡的严重程度,说明人民负担沉重,这可用于研究当时均田制遭到一定破坏,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表格描述的是人口减少,人们负担沉重,而非赋税减轻,排除C项;唐太宗至武则天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目的是顾及低收入群体,对社会财富进行新一轮的分配,调节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D项正确;提高个税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个人
20、所得税调整与减轻企业负担无直接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个人负担,排除B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助于减轻居民负担,但不一定能提高消费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61年到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五口通商后,海关关税收入剧增,但清政府只得到少数,这是因为当时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海关关税主权被破坏,海关总税务司长期被外国人把持,B项正确;“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无法解释清政府关税收入较少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指明了关税总收入增加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题干与清朝中央权力下移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4693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