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福建省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10(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2、节选自论语子张)【注】公孙朝:卫国大夫。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
3、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是不是流传下来,要看人的力量。B.子贡说自己是远不及孔子的。他说的这个语言非常的善巧,耐人寻味。C.子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亲身受到过孔子的长期熏陶,是不可能对孔子有如此确切的比喻和心理感受的。D.孔子在生前就受到了弟子们非常崇高的评价与
4、景仰,所以当有人诋毁孔子的时候,弟子们就会自觉地站出来为老师辩护。(二)(24分)11(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
5、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
6、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蔽,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1)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观其A所以微见B其意者C皆圣贤相D与警戒之义E而世不察F以为鬼物(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
7、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的“见”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词义不同。B.“匹夫见辱”“以匹夫之力”两句中的“匹夫”词义不同。C.祖父的祖父称为“高祖”,与之对应的亲属称玄孙。“高祖”也可用于皇帝的庙号,文中指刘邦。D.“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的“王”意思是称王,与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的“王”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堪称大勇的人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所以他们能够做到遇事不惊、镇定从容,忍辱负重、不愠不怒。B.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但对他不能像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不能像荆轲、聂政那样勇于献身深感惋惜。C.张
8、良做奴仆、婢妾那样的低贱事都不发怒责怪,能忍耐的心态正是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怕、项羽也不能使他发怒的原因。D.作者和司马迁对张良形貌的看法不一样,但对他的品质都给予了肯定,本文充分肯定了张良的志向气概和忍耐沉稳。(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5)请指出并简析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忍小忿而就大谋”。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
9、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
10、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且夫苏秦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
11、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B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C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D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府: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原指关
12、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一词就出自本文。后指四川。B“并诸侯”的“并”指合在一起,如吞并、兼并、归并,与过秦论“并吞八荒”的“并”相同。C文章:“文”指“纹路、纹样”,“章”原指“外表”,后指文字所描绘出来的事物图样,文中指礼乐法度。D廊庙:殿下屋和太庙,代指国家边境上的要塞,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庙堂”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秦劝说秦惠王的话,旨在摆出秦国的有利条件,有四塞之固,民富国强,兵精粮足,希望秦王能用他来完成这个伟业。B秦惠王用毛羽未丰、时机尚未成熟加以推辞。苏秦在秦国很不得意,貂裘破损,床头金尽。归家之后,又受尽家人白眼
13、。C苏秦归家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引锥刺股,发奋苦读。一年之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可以出去游说各国君王了。D苏秦复出后,和赵王相谈甚欢,他依然用“连横”之策游说赵王,取得了成功,终于能够由布衣而为卿相,左右时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2)(苏秦)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
14、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万章问曰:“孔子于卫主雍睢,于齐主寺人脊环,有诸?”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之以礼,退之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雍睢与寺人脊环,是无命也。孔子不说于鲁卫,将适宋,遭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过宋,是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之,观近臣,以其所为之主;观远臣,以其所主。如孔子主雍睢与寺人脊环,何以为孔子乎!”夫子行说七十诸侯,无定处,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于是喟然而叹曰:“天以至明为不可
15、蔽乎,日何为而食也?地以至安为不可危乎,地何为而动?天地而尚有动蔽,是故贤圣说于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灾异并作也。”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孔子怀天覆之心,挟仁圣之德,悯时俗之污泥,伤纪纲之废坏,服重历远,周流应聘,乃俟幸施道,以子百姓,而当世诸侯,莫能任用。是以德积而不肆,大道屈而不伸,海内不蒙其化,群生不被其恩。故喟然叹曰:“而有用我者,则吾其为东周乎。”(节选自说苑至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
16、民/则处/B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C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D孔子生于乱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泽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泽不加/于民则处/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诸”与“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两句的“诸”字含义相同。B微服,常指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文中孔子改换衣装是为避免遭遇危险。C“无定处”与“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两句的“处”字含义不同。D“而道不行”与“破灭之道也”(六国论)两句的“道”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
17、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共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他很大度地不打算去寻找,认为获得这张弓的仍是楚国人,孔子却认为楚共王格局还不够高,不应局限于楚国内部。B万章向孟子求证孔子当年在卫、齐两国时住处的传闻是否属实,孟子加以否定,并告诉万章,孔子依据礼和义而进退,不会刻意去追求富贵。C孔子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希望能使天下的百姓都各得其所,但他游说了七十个诸侯国君却未能得志,居无定所,只好隐退而修订春秋。D孔子胸襟广大如天覆大地,他拥有仁慈圣明的品德,对世俗污浊深感痛惜;他长叹说,如果有人能重用自己,自己一定能成为东周的达官显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不说于鲁卫,将适宋,遭桓
18、司马,将要而杀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14孔子对日食和地震发出感慨,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戎,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19、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文本三: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
20、盂也,盂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支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
21、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节选自荀子君道)【注】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B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C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D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
22、安危/臧否若别白黑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设三面,留一面不设,不过分捕杀。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C度,丈量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的“度”含义不同。D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来借指国家。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提出君王积累德义的十种具体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尽豫游之乐”、“鸣琴垂拱”,坐享其成。B文本二阐述了君王应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和不推恩
23、的害处,鼓励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C文本三用气势充沛的排比句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4分)(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戎。(4分)18,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福建省宁德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