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有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有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任务】1、驾驭生字“藻苻”“竹柏” “寝”的读音,理解记忆“念”“相与” “步” “盖” “但” “耳”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基本方法。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妙处。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法。【学问储备】1、关于文体学问2、关于苏轼3、关于写作背景【自主学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概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欣然()未
2、寝()藻存()竹柏()朗读课文,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说明下列加粗词语。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若交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疏通文章大意,并翻译下列句子。3、翻译下 列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合作学习】1、探究积累下列
3、文言实词的意义。(1)古今异义但步(2) 一词多义行(斗折蛇行欣然起行)(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2、读课文,思索下列问题。(1)从标题看这篇文章属于游记类文章,那么这篇游记作者主要记录下了什么时间到什么 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2)文中描写庭院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为我们创建出 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能说说这句写景的妙处吗?(3)苏轼的挚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4)月色竹柏到处皆有,可谓是一般至极,为何此处的月光与竹柏特别令人动情?作者真 是闲人吗? “闲人” 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巩固强化】1、说明加粗的词。念无与为乐者(
4、怀民亦未寝 (欣然起行()月色入户()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水中藻苻交横()如吾两人者耳()盖竹柏影也()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 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 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中考链接】【甲】记承天寺夜游(略)【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5、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情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 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 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挚友,姓陈名情(zi。),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 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仰慕。折节:强自 克制,变更初衷。矍(ju6)然:惊异注视的样子。1、请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余告之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过岐亭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
6、(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此吾故人陈情季常也,何为而在此?1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 别是什么? (4分)附答案:一、自主学习部分1、苏轼文集、苏轼、子瞻、东坡居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 大家、豪放派。2、xin qin zao xing bdi3、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
7、承天寺 I寻张怀民(3)盖竹柏影也何(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兴奋的样子 想 于是、 就 找 一同、共同 表示推想 泛指水草只是 罢了。 5、(1)我脱了衣服想睡觉时,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兴奋地起来行走。(2)想到没有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就到 承天寺去找张怀民。(3)庭院中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澄澈透亮的月色之中,“水”中 有 像藻、存似的水草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二、合作学习部分1、(1)但(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2)行(爬行 动身、行走)(3) 步(名词作动词:闲逛、行走)2、(1)记叙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承天寺的庭院欣 赏的是月下美景,同抒发
8、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同时也呈现出自嘲、自解、自慰的乐 观心态。(2)空明澄澈。这句话比方传神,作者将月色当做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的影 子当做是水中的藻苻,虽未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可谓神来之笔。同时皎洁 的月光与朦胧的月影、安静的庭院构成一幅幽静澄清的淡雅画面,创建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 世界。(3)因为二人是好友,关系甚笃,且都是被贬黄洲可谓“志同道合”的挚友,从“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以看出。(4)月照庭院,树影摇曳,本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 的景观,然而在作者的眼中却是如此的充溢诗情画意,这是只有闲人才会有的“闲情”正因 为他们同是被贬之人才会结伴夜游,也因为他们都怀
9、有“闲情”才能欣赏到如此奇异的庭院 月色。不是,含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闲。三、巩固强化部分1、想、只是、睡觉、泛指水草、兴奋的样子、罢了、门、表示推想2、(1)庭院中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澄澈透亮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存似的水 草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2)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一夜没有竹子 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方成一泓 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方成水中藻、存。(答将月色比方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表达了作者困难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许自己与挚友情趣高雅的自得 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分)中考链接部分1、(1)遂:于是,就相与:一同,共同(3)之:他 故:缘由,缘由B 3、(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兴奋地动身出门。(2)这是我的 老挚友陈季常(或陈情),为什么在这里? 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5、苏轼:被 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