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01(考试版).docx





《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01(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01(考试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版专用)01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笔记是古人重要的著述形式,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第一个高峰期宋代 到最后一个高峰期清代,千年间存世笔记超过6
2、800种,而清代笔记独占七成,足见其分 量。随着笔记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笔记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代文史和学术,或者重估古 代各时段笔记的独特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记本来是文人在严谨著述之余随笔著录的 文字,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发展至奠定清代学术底色的乾嘉时期,亦呈现出 有别于前的新变。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在笔者统计的168位 笔记作家当中,而举人以上科名者占据60%,其中进士多达63人,无科名者仅十余人;有 仕宦经历者也超过六成,且不乏位高权重者。这说明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 用。比起清初已明显呈现出“文化权力上行”态势,许多高层文人致力
3、于撰著笔记,并以此 名世。郭英德先生指出,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由“布衣之文响士大夫之文的权力话语转 变,此或可为考察乾嘉笔记发展态势提供一个参考维度。与此同时,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 上也渐呈“厚重在笔者统计的224种、2159卷笔记中,篇幅超过10卷者占笔记总卷数 的七成;其中二三十卷以上者不胜枚举,最巨者可达七八十卷。这已经明显超过晚明、清 初笔记。篇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却能体现在此类著述上投注的精力和专注度。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乾嘉学术乃至清代学术的卓越成就, 很大一部分是由笔记完成的。进入乾嘉时期,考据学臻至鼎盛,笔记成为乾嘉诸儒援笔立 说的重要载体。从题材来看,晓明
4、考证笔记数量不突出,大多是杂事、杂录、志怪和谐谑 一类笔记;清初虽有少量学术笔记,但多是野史、杂家、地理杂记与稗官故事。而乾嘉笔 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从成书来看, 明代笔记抄撮成书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四库馆臣尖锐批评。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3)边塞诗常用典型物象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都用了“旗帜”这一物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79题。(11分)在京剧老生中,我尤喜余派,按照一般说法,余叔岩在京剧史上是一个&_的人物。 他在继承其师谭鑫培制立的谭派艺术
5、的基础上,清机自弓I、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 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他的唱腔犹如宝谷鹤鸣、巫峡猿唳。戏剧界老首辈齐如山说余叔岩 没有什么创造性,似非 。不仅齐如山是深通音律的专家,而且京剧鼎盛时期又亲自鉴 赏过不少名家的演唱。但他也会有 ,例如他批评谭鑫培珠帘寨中采用京韵大鼓,哗啦啦,的唱腔,说:“难道鼓的声音会哗啦啦么? ”这恐怕是苛论,固然真实的 鼓声不是“哗啦啦”,但他没有从写意的角度去衡量。一旦走上这条什么都要求像真的形 似路子,那么作为写意型的表演体系也就不存在了。优秀的写意艺术比拙劣的写实艺术可 以说是更真实的,因为前者在精神上更酷肖所表现的内容。齐如山这类议论是不足效法 的。他
6、用同类观点去评鹭余叔岩,我也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3分)19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9分)很多人对减肥都抱着一种简单的想法:运动加速脂肪燃烧,减少卡路里摄入,体重自 然会有所下降,(D o最近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令人有些难以置信,研究中,邀请了约
7、 200位体重超标的女性参与科学减肥计划,有如下两点要求:一是二是同时增加 运动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在开始的6个月内,超过半数的人减掉了约为自身体重10% 的重量,此后大部分人的体重又慢慢回到了原来的水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脂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十分密集的物质,如果我们努力通过节食和运动来 减肥,脂肪就会自己“瘦身”。脂肪会通过减少水分等方式压缩自己,使自己体积和重量 变小,实际本身并没有减少。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机制会竭尽所能地让体重保持稳定。 人体本身就有自动调节体重机制,当我们减到一定重量时,(3),积极高效地储存和消耗 热量,并且放缓新陈代谢的速度,直到一切回到原来的水平。2
8、0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与修辞同例句相同。(3分) 例句:如果我们努力通过节食和运动来减肥,脂肪就会自己“瘦身”。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全部健康出舱。两上 太空的航天员刘洋十分激动:“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中国载人航天永远值得 期待! ”航天员蔡旭哲说:“首次六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能 重返太空家园。”伟大的飞天梦想,激励着他们完成了日复一日的艰
9、苦训练;勇敢的探索 精神,引领着他们目睹宇宙的浩瀚神奇,而这一切也和他们生命中的诗意情怀密切相关。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 上。”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梦想探索诗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 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清 人笔记尤其是乾嘉笔记很多是著者“立言”的志业,写作态度严谨,学术含量高。如顾炎武 曾明确表示对“纂辑之书的鄙夷,将其比作“废铜充铸”,其心志
10、可见一斑。清人以笔记名 家者灿若星辰,而明人能为此者几希。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 征。乾嘉时期,不论是研论经史诸子,或是辨伪校勘,还是缀辑琐闻,都关注“小而窄的 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具体深细的切实问题来取得厚积式的进步,因而并不需要特别成体系 的思考。笔记有闻即录、以条为贯,相对自由的撰述体例无疑最适合这种治学方式,因而 应运而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笔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 深陷据拾琐屑和铺排恒竹,“为考证而考证“,不仅缺失“著书之体与系统思考能力,也一 步步失掉了致用精神,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最终使得乾嘉考据学走向了式
11、微。(节选自元伟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笔记著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嘉时期之前的笔记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乾嘉时期才得到主流文人群体 的认可。B.乾嘉笔记篇幅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表明乾嘉文人在笔记著述上积极投注精力和 专注度。C.晚明和清初学术笔记少,多为子部小说类笔记,而乾嘉笔记则学术笔记众多,学术含 量较高。D.乾嘉笔记作者与晚明笔记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前者多以“立言为目的,后者多以获利 为目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结构较 为清晰。B.郭英
12、德指出的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权力话语转变,可作为笔记为乾嘉文人普遍接受 的论据。C.文章第二段列举大量数字,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 和米用。D.第三段从题材和成书方面论述了乾嘉笔记的学术性,并均与晚明笔记和清初笔记进行 了比较。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嘉时期,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笔记,许多高层文人也致力于撰著笔记,客观上促进笔 记繁荣。B.阅读乾嘉笔记,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但可大致了解到乾嘉时期文人的治学态度和思 维方式。C.乾嘉文人选择笔记为撰述体例,是因为在治学上关注具体深细的问题不需特别成体系 的思考。D.乾嘉笔记承载着乾嘉学术的成
13、绩,也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乾嘉学术走向 了式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 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 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 成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 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 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自202
14、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完成1次深 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各 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 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摘编自历史性瞬间!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2月10日)材料二:从横着绕火星赤道,变成竖着绕火星两极,天问一号相当于做了一个漂亮的“侧手 翻”,不仅为后续变轨缩短了时间,也进一步节约了轨道器燃料,让后续任务更有保障。作为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也是第一次火星着陆与火
15、星表面巡视任务,天问一号 的轨道器不仅承担了“刹车”“侧手翻等轨道控制任务,还要承担对火星表面高分辨率成像 等任务,以支撑选择具体的火星大气作为进入点。这也是天间一号着陆之前,要环绕火星飞行数个月的原因。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 过火星,作为中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必然要对火星全球进行观测,并对备 选着陆区进行细致的拍照和分析,所以一定要进入环绕火星的极地轨道。(摘编自一个“侧手翻”,又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一次,观察者网2021年2月19 日)材料三:人类已经发起过45次火星任务,其中有17次带着火星着陆目标,但仅成功8次,全 部由美国完成。美国用32年完成了“掠、绕、落、巡二 我国首次
16、火星探测任务就提出一次 实现“绕、着、巡三步走。2月18日,毅力号将再次上演空中吊车技术;5月份,天问一 号则会上演火箭反推悬停降落技术。它们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火星着陆方案?按时间演化和复杂度来算,人类总共有过三代火星着陆技术。第一种:火箭反推悬停降落。优点是可以适合各种质量的着陆器着陆,安全系数最 高,未来大规模飞船必备方案。缺点是无法直接用在火星车上,或者只能通过着陆器释放 小火星车;对着陆区地形要求高,很难挑战复杂地貌;仪器复杂度受限。成功案例较多, 天问一号也是采用这个方案。第二种:气囊弹跳降落。优点是适合可移动的中型火星车,对着陆区域地形要求不 高。缺点是气囊能力有保护上限,冲击力同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2024 新高 开学 摸底 考试卷 全国卷 01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