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案6散步 教案 一、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难点: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三、课前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
2、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四、知识链接 1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时令、地点等。 (2)渲染氛围,为下文作铺
3、垫。 (3)烘托人物性格、情感、心理等。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和结局。 (5)深化作品主题。 五、积累词语 1.重点字 嫩芽(nn) 分歧(q) 拆散(chi) 粼粼(ln) 一霎(sh) 熬(o) 2.重点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于字)。 一霎时:极短的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粼粼:文中形容水明净 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明确:(1)散步的时间:初春
4、(2)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 (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 (4)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5)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6)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我”劝母亲散步_全家一起散步_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_“我决定委屈儿子_母亲却依从了孙子_“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目标学习二:深刻理解课文 1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5、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孙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起走小路。 2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我”和妻子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一个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世界和未来的时代。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
6、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作者运用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写出了自己的使命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明确: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我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 妻子: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
7、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5. 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 6. 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探
8、究问题: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文段中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把散步这件小事写得像是一件很大的事,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7. 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处: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
9、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 目标导学三:把握重点语句 l.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寒冷的冬天对于老人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考验,可是母亲“熬过来了,这句话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10、随 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用环境烘托作者-.家散步的心情,交代散步的背景。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以小见大,揭示主旨,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四:写作特点 1.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本文作者选取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赞
11、了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长,但是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儿子“叫起来”是一波,一波初平,行路分歧又起,走小路遇鱼塘阻挡是余波,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进一步突出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使散步过程饶有趣味。 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寻味。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上。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动容。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得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谅父母,感恩亲人。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可挖掘的潜力很大。 2. 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