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doc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所谓比喻类材料作文,是指作文材料带有比喻性质的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喻体特质,利用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由实入虚,从而成文。1.比喻类作文题目的特征:(1)隐喻性:比喻型作文题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内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2)象征性:主题立意往往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3)立体性:比喻型作文题的内涵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题多了可挖掘的层面,这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2.比
2、喻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从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2)善于化实为虚,选取熟悉的角度。(3)把握关键词内涵,全面把握整体(4)明确命题者感情倾向,即爱憎褒贬。3.比喻型材料作文立意步骤(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2)转换关键词,将喻指意说明白。(3)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观点。(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4.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1)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喻体,不做解读和转换,直接代换成其他概念来写。(2)对材料中的喻体缺乏认知、还原题意指向并合理转换的思维过程。全文都用喻体来写,暴露了作者思维不到位、不透彻,论点不鲜明等问题。(3)用其他喻体代换材料中的喻体来写,看起来做了转
3、换,但其实只是换了喻体,材料的内涵还是没有解读出来。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4、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1.寓意解读准确:“整图与单片”隐喻类比“群体与个体”“群与己”或“青年和民族复兴(国家)”的关系。作文中本题和喻体都要出现。单片单片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个性特点);单片与单片之间的融合性(相互关联);单片在整体中各得其所和各尽其能(价值实现)。整体由单片拼接而成(构成);为单片提供位置(义务);融合而产生整体性价值(价值)。2.关系阐释清晰:单片与整体关系,宏大图景与拼图单片的关系,共生共存,生成意义与价值(关联与价值生成);定义:整体拼图追求完整、宏大、完美;单片拼图追求独立、独特、恰当的位置感和不可替代性。关系:整体拼图离不开单片的恰当拼接,因而对拼
5、图单片有义务,提供恰当位置,并使之得其所、尽其能;而拼图单片也有自我发展的价值追求,彼此恰当拼接,获得恰当位置,实现其不可替代价值,也成为拼图整体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且是独特的一部分。3.“知”与“行”合一:“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知”:如何做一个个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独特的个体意义与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行”:如何做独特的自己?如何和他人融合生存?如何成为整体图景的重要个体?(怎么做)4.“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结合材料:材料某个方面、多个方面,甚至是材料的核心内容;联系现实:整体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时代发展的宏伟大蓝图,奔向小康,健康中国等;单片自我发展的目
6、标,目标追求,价值追求,职业定位,奋斗目标,人生理想等。拟题示例将拼图单片嵌入复兴蓝图小小单片和宏大蓝图以单片拼蓝图,以小我筑家国单片各得其所,蓝图指日可成功个体之力,强国之基恰同学少年,绘复兴蓝图以青春之我,拼复兴蓝图复兴蓝图,你我拼接问题反馈1. 没有写出“单片”与“蓝图”的联系,比如只写青年人的美好韶华与追求抱负,而丢掉了“时代蓝图”“复兴蓝图”的大背景。而从命题者初衷看,应把握两者的密切联系:整体拼图追求完整、宏大、完美;单片拼图追求独立、独特、恰当的位置感和不可替代性。两者是有相互关系,且相互成就的。2.罔顾材料的隐喻,材料是以“单片”和“拼图”来比喻“己”与“群”(“个人”与“群体
7、”,“小我”与“大家”,“青年”与“民族复兴”),行文时可明确这个隐喻的本体,但如果替换成其它隐喻,须谨慎,比如很多考生通篇写“涓滴汇入大海”,“萤火汇成银河”,并以此为创意构架全文,是不妥的。3.未能“联系现实”,题目对此有明确提示,并对写作身份做了界定“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堆砌名人事例、不结合现实和自身思考的文章很多。4.遗漏了写作任务。题目设置了多个写作任务: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应该有怎样的行动?可谓是“知行结合”,行文时不能只考虑一方面。不少考生没注意到“行动”这个关键词。2019年全国卷“劳动精神”作文题中,也有类似的提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如果考生没有写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比喻 作文 写作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