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2-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2-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2-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精品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为: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为: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
2、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抽读、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3、2、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
4、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
5、,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板书)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2-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精品教案 新人 高中语文 必修 水龙 登建康 赏心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