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提示: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导入】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意义: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高高低低1、单圈环流理想状况下赤道与
2、极地间的热力环流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力。以北半球为例赤 道 低 压 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压带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极地高气压带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
3、高气压带极锋全球气压带的形成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压带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极地高气压带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锋全球风带的形成3.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 (1).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天气晴朗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高温多雨高温少雨温和多雨酷寒少雨(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温少雨温和多雨寒冷少雨东北信风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流遇热)盛行西风由低
4、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流遇冷)极地东风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流遇热)2326N2326S6634S6634N04.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移动规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原因: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读三圈环流示意图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第完成第12题。题。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A.B.C.D.2.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A.东北信风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极地东风 BC【金版学案P90】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完成12题。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
5、影响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夏季低气压高气压冬季高气压低气压(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收缩下沉。活动2分布(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膨胀上升。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亚洲低压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气压 和风 2023 2024 学年 高中地理 人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