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边城》(节选)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节选)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教学设计第5课边城(节选)目录一、素养目标二、学习资源三、教学素养四、预习任务五、作者背景常识六、鉴赏活动七、文本研读八、文本联读 1 / 1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5课边城(节选)一、素养目标人文主题时代镜像关注现当代文化现象,了解不同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时忧国的情怀,丰富个性体验,拓展人生视野。语文素养1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中国人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2根据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
2、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3从本单元课文中寻找炼字炼句的范例,深入分析鉴赏,养成推敲字句的习惯,讲究表达技巧,提升写作素养。二、学习资源1两篇小说: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阿Q正传(节选)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贫苦雇农阿Q的故事,运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刻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体现了鲁迅作品一贯的批判国民性的主题。边城(节选)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2两首现代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乳母
3、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作者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了人们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3两篇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通过对消逝的山村旺盛的生命和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抒写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屈精神,寄寓了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显出的蓬勃生命力。4一篇
4、话剧:茶馆(节选)茶馆(节选)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以卷轴画式的结构,写出了茶馆中各色人物生活的变化,展示了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灭亡和新社会诞生的必然性。三、教学素养1 . 分析小说主人公阿Q和翠翠的形象特点。2赏析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社会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3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及作用。4探讨小说的主题意义。人性有丑陋与美好之分,你可以让鲁迅带你去看看阿Q身上的“国民劣根性”,也可以让沈从文带你去边城感受那湘西特有的人情美、风俗美。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被称为“国民劣根性”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了阿Q身上。如今,距离阿Q生活的时代已
5、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在我们身边,似乎到处都有阿Q的影子。边城的风光,山清水秀,如诗如画;边城的人民,淳朴自然,真挚善良。“边城”是他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思乡情结”养育出的一颗明珠,是描写湘西人性美的一曲“牧歌”,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的至真至善。四、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饱蘸(zhn)泅水(qi)傩送(nu)蚱蜢(zh) 氽着(tn) 鞶鼓(pn)踹水(chui) 碧溪岨(j) 镇筸(gn)俨然(yn) 歇憩(q) 糍粑(c b)(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年轻年青辨词“年轻”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还可以用于比喻。如:老李比老王年轻一些/年轻的共和
6、国。“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如:小伙子很年青。运用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不管是学习的氛围、积极的校风,还是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是朝气蓬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青一代。2警告警示辨词“警告”,提醒,使警惕;指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这是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警示”指警告,启示。运用足球场上,个别运动员动作粗野,受到裁判的警告。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三)请在下面括号处填入本课中的成语并解释。1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突然的喜悦,没有好运气的光临,也没有意外。释义:_2
7、光阴似箭,()间,也就这样走过了记忆的春秋,来到了苍白的季节。释义:_答案1.平淡无奇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2.朦朦胧胧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四)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到了渡口,那另外一个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_。A.那人要进城去,让他有火把照路,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B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那人要进城去C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D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那人要进城去,让他有火把照路C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那人要进城去,然
8、后才是翠翠为他准备火把,目的是能“照路”。故选C。五、作者背景常识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名家评说沈从文不是个使强用狠的人,不是个刻薄刁钻的人,他善良、温和、感受灵敏、内心丰富、不善交际、
9、隐忍静虑,这就保证了他作品的阴柔性、温暖性、神性和唯美性。贾平凹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于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认识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情境活动真
10、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生情态。结合写作背景和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沈从文笔下的“牧歌”小说的特点。_答案这类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想象。沈从文特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在这类小说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这是沈从文小说中最隽永的部分。六、鉴赏活动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塑造了生活在那里的“一群未曾被都市文明污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